東森新媒體拚2027廣告營收50億 Google總座拋「君子不器」:要以人為本

▲▼ETtoday2023新媒體趨勢分享會,Google台灣 林雅芳總經理。(圖/記者徐文彬攝)

▲,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結合線上線下已是當今備受關注行銷模式之一,一場由《東森新媒體ETtoday》所舉辦《ETtoday 2023新媒體趨勢分享會》座談會上,與會的專家包括Google台灣區總經理林雅芳、LINE Taiwan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王俞蓉,會中建議新媒體發展要思考「怎樣把on line的人帶到實體,又讓實體的人走向on line」,更點出過去品牌是以商品為中心,現在則是要朝向「以人為本」。

《東森新媒體》一直是業界的佼佼者,自2011年創立以來,如今邁入第12個年頭,不僅線上日均流量穩定擁有1,900萬、總粉絲數2,900萬的數位觸及,由OMO廣告業務平台整合的「線上數位X線下家外廣告」服務,也屢次創造極高話題及廣告成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媒體》董事長王令麟在座談會前致詞時也喊出,目標2027年東森新媒體將成為台灣營收第一名、年廣告50億的媒體服務平台。

新媒體事業在市場上面對激烈兢爭,林雅芳以Google導流業務為例,建議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世代,品牌可提早布局用「AI」獲客。

林雅芳說明,自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至今已3年多,在消費者調查報告卻發現,過往,消費者在購物時會在意理性面(促銷、價格便宜、特定通路訊息等),現在會在乎感性面(品牌信賴度、形象,甚至有無注重社會公益等)和自我認同連結。
 
在感性因素裡,林雅芳也看見一些有趣的現象,首先,消費者對「永續發展」的觀念更加先進,不僅產品要夠吸引人,還要是可信賴品牌,顧客會反覆確認所有需求被滿足才會啟動「購買」這個動作。
 
以往是品牌以商品為中心,現在要朝向「以人為本」,想要對焦,林雅芳說「須『善用』AI大數據解決」,但是要記得,是將大量資料經過消化,進而結合人、事、時、地、物,而非給特定觀點要機器幫忙決定。
 
林雅芳也輔以Google「身體力行」的三個實例,讓觀眾理解消化與結合,其中一個故事是加州每年夏天都會發生野火,Google和當地政府、團隊合作,將很多環境訊號結合去預測野火蔓延的方向,幫助當地消防團隊,若下一次意外又再度發生,可用最快的速度去撲滅野火。
 
在消化與結合之前,是聚焦客戶需求面,林雅芳建議可透過6種思考模式。

第一,從人、事、時、地、物蒐集會資料等。
 
第二,受眾群是想要購買商品,還是只是想要了解。

第三,思考品牌想要傳遞的訊息面進而去補足技能;第四,補足了技能之後,就要透過技能去補強能力。

第五,要找出品牌信念和價值之外,要時時問自己調性有無朝「永續發展」的面向走,以及值不值得被信賴。
 
第六,自我檢視個性特質,比如可問問自己「我是一個什麼樣的牌子」,或者問別人,一聽到自己的品牌會有什麼感覺,一邊審視,一邊調整。

和東森新媒體在同一天出生的LINE,在12年的期間,就達到全台2,300萬人口,但使用LINE的用戶就高達2,100萬用戶的佳績。王俞蓉揭密,他們的核心就是,「怎樣把on line的人帶到實體,又讓實體的人走向on line」,一個品牌要擁有龐大用戶量,必須要去思考要如何透過科技力量,給用戶不一樣的體驗。

就像是對LINE來說,通訊軟體競爭品牌不是只有Line,還有WhatsApp、Messenger等競爭對手,想勝出,「需產生樂趣」,因此,LINE就多了「貼圖」這服務,且不斷推陳出新,多元且富有樂趣至今用過的人均讚不絕口,根據LINE內部統計指出,貼圖總數量已高達900萬組。
 
「常有人說行銷、打廣告就是花錢,但其實不見得。」林雅芳強調,其實AI可以是「獲客量」加乘工具,幫忙找到目標受眾,解決「超出單位成本」的擔憂。
 
但是,她也在現場拋出「君子不器」四個字,這句成語是比喻君子體用兼備,不能只一才一藝,一如各品牌均「有頭有臉」,在使用AI去達到期望值的同時,不能忘了和受眾對象建立可信賴的關係。

關鍵字: 東森新媒體Google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馬斯克退居第二! 胡潤2023富豪榜「奢侈品之王」首登全球首富

馬斯克退居第二! 胡潤2023富豪榜「奢侈品之王」首登全球首富

胡潤研究院今(23)日發布《2023家大業大酒胡潤全球富豪榜》,由於特斯拉市值下跌,現年52歲的埃隆·馬斯克退居第二富豪,首富由「奢侈品之王」LVMH伯納德·阿諾特以1.35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6兆元)奪下。

2023-03-23 14:41

全球科技業今年裁員破15萬 滑鼠大廠羅技也砍300人

全球科技業今年裁員破15萬 滑鼠大廠羅技也砍300人

全球科技業今年裁員破15萬!最新跟進是而因電腦周邊產品需求下降,電腦配件大廠羅技也宣布裁掉300人。

2023-03-23 13:40

登記領6000元引資安疑慮! 財政部:資料明年2月底前全刪除

登記領6000元引資安疑慮! 財政部:資料明年2月底前全刪除

近日謠言指稱,全民共享普發現金「登記入帳」的管道,因為需要提供身分證號碼及健保卡號等個人資料,引起部分民眾疑慮及擔憂,財政部與數位發展部今(22)日發布3點澄清,其中,資料傳輸經過嚴密保護,待專案結束後1個月將全數刪除。

2023-03-23 12:41

定期定額「股民增減數」成買股指標! 專家用0050實測:超準

定期定額「股民增減數」成買股指標! 專家用0050實測:超準

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連續11個月下滑,自30萬人大減至22.4萬人,減幅逾25%,而台股在跌落萬二後一路回漲 ,重返萬五以上。法人認為,定期定額人數增減就是散戶指標之一,長期呈現高點加扣、低點停扣趨勢,不過,定期定額要有成果,應該是低點持續不停扣,完成微笑曲線,投資人才能得意的笑。

2023-03-23 15:21

Fed升息進入尾聲 銀行8%美元優利定存也倒數計時

Fed升息進入尾聲 銀行8%美元優利定存也倒數計時

聯準會(Fed)升息進入尾聲,國銀外幣存款優利策略也出現浮動。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美元優利定存最高仍可達8%,但是到3月底就要截止,多家銀行優利產品年息雖落在4%至4.88%之間,但也都在近2周內喊停,喜歡用外幣優利定存投資的民眾要把握時間。

2023-03-23 11:26

亞洲有錢人慌了! AT1債券引爆逾1800億元贖回壓力

亞洲有錢人慌了! AT1債券引爆逾1800億元贖回壓力

瑞信發行逾5200億元AT1債券因為併購「歸零變壁紙」,引爆同為AT1債券的市場熱議,外媒指出,亞洲發行人發行的債券中有5種以美元計價,總額超過60億美元(逾新台幣1836億元),可在2023年下半年贖回。

2023-03-23 11:08

抽到爽賺逾22萬!今年最大抽籤股嘉澤 想上車要先掏66萬

抽到爽賺逾22萬!今年最大抽籤股嘉澤 想上車要先掏66萬

嘉澤(3533)舉行現金增資,將於3/24開放公開申購,若投資人參與並中籤,有望大賺超過22萬元,不過想抽籤,要先準備高達66萬資金,成本可不低。

2023-03-23 04:30

曾爆憂「台灣有事」喊撤 外媒:日商Jera確定要賣海鼎股權

曾爆憂「台灣有事」喊撤 外媒:日商Jera確定要賣海鼎股權

曾因「怕台灣有事」撤出在台投資的日商JERA(捷熱)又有新動向!外媒透露,Jera已著手進行出售手續、出售台灣「海鼎風電(Formosa 3)」股權。此外,Jera也宣布將收購歐洲大型離岸風力發電業者Parkwind,創下日本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再生能源收購案。

2023-03-23 11:43

聯準會升息進尾聲 新台幣盤中激升2.1角

聯準會升息進尾聲 新台幣盤中激升2.1角

聯準會升息進入尾聲,市場資金回流亞洲,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早勁揚逾2角,升抵30.314元,創1個月來新高,即將突破30.3元關卡。

2023-03-23 11:33

又爆雷! 美1家地方銀行年存款流失逾1700億

又爆雷! 美1家地方銀行年存款流失逾1700億

美國問題銀行再爆雷,美國加州地方銀行PacWest Bancorp(西太平洋銀行)向外公告存款大減20%,過去1年以來流失約1775億元存款,引發市場恐慌,雖然緊急向友好投資公司調到428億元銀彈,股價仍跌逾1成。

2023-03-23 09:5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