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能可在哥倫比亞的煤炭礦場減產一千萬噸,對散裝船運影響有待觀察(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旗下的塞雷洪公司,昨(27)日傍晚驚傳將在哥倫比亞投資的煤炭礦場減產1千萬噸動力煤(火力發電煤),以應對以歐盟為主的國家制定的減碳政策,相當於一年少掉60艘次海岬型船運量。昨晚海岬型船現貨市場日租與期貨市場4月日租分別下跌408與725美元,對散裝船運市場影響程度有待觀察。
全球第二大船舶經紀公司,總部設於倫敦的Braemar Shipping Services(BRS),本周二(25日)以「歐洲的煤炭:從主導地位走向衰落」,發布了一篇報告,詳述歐盟法規正在重塑全球煤炭貿易。
文中指出,長期以來,煤炭一直是歐洲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氣候政策、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和經濟重點的轉變,其作用已經減弱。歐盟積極減少煤炭消耗,作為更廣泛的脫碳努力的一部分。然而,地緣政治因素、能源安全問題和市場需求繼續影響該地區的煤炭使用。
自2018年以來,歐洲的煤炭消費量一直在逐漸下降。根據AXS-Marine的數據,2018年至2024 年期間,歐盟的煤炭進口量從137百萬噸下降到 63.1百萬噸,下降了53%,凸顯了這些政府政策在推動長期減排方面的有效性。
在2021年,由於經濟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復甦的初始階段改變了能源需求模式,以及天然氣供應的不確定性導致歐盟國家依賴煤炭來穩定基本負荷,煤炭運輸量出現了暫時上升,但在2023年再次下降,這主要是由於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導致燃料價格飆升並加速歐洲向風能和太陽能的轉變。其中有些國家用增加的核能或水力輸出取代了煤炭,另一些國家則更嚴重地依賴液化天然氣進口或能源效率措施。
2024年,歐洲煤炭進口量繼續下降,降至63.1百萬噸。這一轉變與歐盟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一致,歐盟主要國家已經設定了未來十年內逐步淘汰煤炭的目標。
歐盟能否放寬能源政策,將煤炭納入其能源結構中,以應對「Dunkelflaute」,即低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有限的時期?然而,隨著2024年底西歐的燃煤發電年減30%,Argus Media預測到今年底這一比例可能會下降到38%,因此貨運的直接上行空間可能會受到限制。
海岬型船昨晚現貨市場運價下跌408美元,日租為21,402美元,4月期貨日租下跌725美元,巴拿馬型船現貨日租上漲305美元,日租為13,108美元,期貨市場4月日租上漲108美元,為12,150美元。
散裝船運業者指出,煤炭主要採用海岬型與巴拿馬型船運輸,根據BRS提供的數據,2024年海岬型船市場向歐洲輸送煤炭的需求下降幅度最大,從2022年的39.2百萬噸下降53%至18.4百萬噸。與此同時,2024年巴拿馬型船的出貨量大幅下降44%至27.8百萬噸;所有船級均觀察到下降,但幅度各不相同,與歐盟煤炭進口的整體下降相一致。
BRS數據顯示,歐盟原較多採用海岬型船運煤,因為需求降低,採用運力不到一半的巴馬型船運送比例拉高,因此去年由巴拿馬型運送的煤炭噸數,超過海岬型船。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