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車電、智慧移動展」今日三展連袂展出 指標車輛產業雲集

▲左五起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李詩欽理事長、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台灣金融控股公司沈榮津董事長等貴賓合影。(圖/貿協提供)

▲左五起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李詩欽理事長、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台灣金融控股公司沈榮津董事長等貴賓合影。(圖/貿協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2023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今(12)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4樓盛大開展,今年三展首次連袂展出,指標大廠精銳盡出。

展出吸引國內外830名業者參展,展出規模達2200個攤位,除了國內企業參展踴躍,還有來自17國的國際參展商,其中加拿大更以國家館方式在智慧移動展展出,展現全球產業能量與最新產品及技術,完整呈現汽機車和智慧移動生態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屆指標大廠精銳盡出、全方位展示從燃油移動邁向電動及智慧移動的解決方案。汽機車零配件方面,有摩擦材龍頭南晃之環保煞車片,龍鋒、巨鎧、秀山展出各式LED車燈,以及台灣柏釧、晨耀展出的最新改裝零配件。

電動車方面,從上游格斯、迪吉亞的電池模組,中游士林電機、太平洋電線電纜的動力馬達,台達、馳諾瓦的高效能充電樁,到下游成運汽車的全國第一台電動城際巴士、經濟部技術處(mTARC)展出的我國第一部量產智慧電動小巴,鴻海精密展出的3款電動車Model C、Model B、Model V,以及和泰集團展出的TOYOTA最新氫能電動車MIRAI。

車聯網應用面,則有為升電裝的ADAS系統,科技大廠研華、技嘉展出的智慧車載方案,以及凱銳、怡利、公信電子展出的各項智慧座艙技術。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具備強韌實力,並有彈性製造、完整的產業聚落等優勢,是全球業者尋找合作夥伴、投入未來移動產業的最佳選擇。

本次三展聚焦三大主軸:轉型、創新、永續,完整呈現我國在電動車及自駕車、車用電子及汽車零配件之尖端技術及製造實力,並邀請業者一同創造更永續的智慧移動新時代。

電電公會李詩欽理事長表示,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突破千萬輛大關,達1,052萬輛,能掌握關鍵元件半導體及三電系統者得天下。

未來三年,公會將整合電動車上下游產業,組團帶領業者深耕美國、墨西哥、波蘭、泰國及日本等電動車重要生產基地,協助台灣業者進軍國際電動車市場。

經濟部陳正祺政務次長則說,為支持電動車產業發展,經濟部辦理「電動機車產業環境加值補助計畫」,民眾購置電動機車每輛可補貼至多7,000元。

政府各部會也推動電動車在地生產補助、電動車充電補助,以及電動車輛減免貨物稅等相關措施。期望從製造、能源、財政等方面,全力達成我國2040年電動車銷售佔比100%的目標。

為促進國際新創公司與台灣業者的跨界合作,外貿協會攜手時代基金會舉辦第二屆E-Mobility Global Demo Day新創競賽,選出來自臺灣、美國、加拿大、法國、以色列、英國及越南共7國12家新創公司,在智慧移動展覽的「XMobility新創展區-Future Star Pavilion」展出,新創企業於展中公開發表智慧移動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並與企業和投資者交流,為智慧移動市場注入新創動能。

此外,為鼓勵參展商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外貿協會與SGS台灣檢驗科技(股)有限公司合作,於展覽前辦理「ESG Achievement」永續標誌評選活動,從參展商中評選出在ESG方面有優越成果的12家參展商,授予Golden ESG Achievement標誌。

展覽期間邀請SGS專家於「綠色講堂」分享企業減碳策略,並於現場提供企業一對一減碳諮詢服務,期能厚植企業永續經營競爭力。

貿協表示,為讓參觀者有多元豐富的體驗,展覽期間連續舉辦3場國際趨勢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及指標大廠分享智慧交通與車聯網的應用、電動車及自駕車產業趨勢,以及車輛產業創新轉型及綠色永續等議題。

同時也辦理行動採購洽談會、產品發表會、摩托競秀、展場直擊、主題導覽等一系列線上線下精彩活動。本屆也邀請到汽車達人謝騰輝、Andy老爹於達人講堂剖析售後服務市場及電動車趨勢,讓參觀者掌握市場最夯議題。

TAIPEI AMPA & AUTOTRONICS TAIPEI、2035 E-Mobility Taiwan展出時間即日起至15日,線上展開放至23日。貿協歡迎有興趣的業者至官網預先登記參觀,展覽期間憑預登QR Code即可免費入場,更多展覽資訊請至官網查詢 (Taipei AMPA & AutoTronics Taipei: 、2035 E-Mobility Taiwan: )。

關鍵字: 汽配車電智慧移動展連袂展出指標車輛產業雲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中鋼股價又見1字頭 「不會倒」的股票果然套最深

中鋼股價又見1字頭 「不會倒」的股票果然套最深

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但隨著對象則會有不同的積累。對許多非AI股來說,2024年最痛的領悟,就是時間未必是朋友:沒有如滾雪球般帶來複利,當年買進持有的理由,隨著產業環境變化更不復存在,再大、再老牌的公司也無法例外。除了傳產最大苦主台塑全年跌掉55%,另一個相對較少人提起的則是中鋼。

2025-01-11 00:02

台積電切斷1家新加坡客戶關係 南華早報:疑供貨給華為

台積電切斷1家新加坡客戶關係 南華早報:疑供貨給華為

香港「南華早報」今天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世界最先進晶片代工商台積電發現1家新加坡客戶可能違反美國對中國科技業巨擘華為實施的出口限令,因此已與這家公司切斷關係。

2025-01-11 09:54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開始生產4奈米晶片 美商務部讚「史無前例」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開始生產4奈米晶片 美商務部讚「史無前例」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向路透社表示,台積電已開始在亞利桑那州為美國客戶生產先進的4奈米晶片,這是總統拜登政府推動半導體計畫的重要里程碑。

2025-01-11 09:31

台塑史上首次虧錢!每股虧0.2元 四寶2024獲利年減8成

台塑史上首次虧錢!每股虧0.2元 四寶2024獲利年減8成

台塑四寶2024全年合併營收為1.472兆元,年減2.1%,歸屬母公司合併稅後淨利為83.71億元,年減81%,為近20年來新低。其中,台塑2024全年獲利首度虧損,EPS為-0.2元,南亞EPS為0.42元,台化EPS為0.06元,台塑化EPS為0.62元。

2025-01-11 06:00

乾杯去年營收逾45億元寫次高 今年徵才300人起薪4萬元

乾杯去年營收逾45億元寫次高 今年徵才300人起薪4萬元

乾杯(1269)2024全年合併營收為45.14億元,年減7.31%,寫下同期次高,主要是受到中國事業營運規模縮減,整體餐飲規模相較去年店鋪數縮減逾1成所致;另乾杯集團也宣布2025年預計招募300名社員,調升計時社員時薪加全勤最高達270元,無經驗正職社員起薪上看4萬元,最快18個月晉升店長與企業共享獲利、挑戰百萬年薪。

2025-01-11 07:00

金龍年封關倒數 聚焦晶圓龍頭法說、輝達大會

金龍年封關倒數 聚焦晶圓龍頭法說、輝達大會

金龍年台股封關倒數計時,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表示,隨著時間接近金龍年封關,目前市場等待下週的晶圓龍頭大廠法說,預期將帶來正向的2024年第四季財報、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展望,此外,輝達感恩大會也將於下週登場,兩大題材皆有利於矽光子、機器人等長線趨勢應用供應鏈在春節前持續發酵,惟須留意由於川普將於20日上任,加上聯準會降息預期持續收斂,台股至封關前的走勢震盪難免。

2025-01-11 06:05

食品定存股! 卜蜂、南僑等4檔近年現金殖利率5%

食品定存股! 卜蜂、南僑等4檔近年現金殖利率5%

在股市波動的時代,穩健的食品定存股成為投資人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而統一(1216)、黑松(1234)、南僑(1702)以及卜蜂(1215)這四檔是投資人最關注的食品定存股,以他們的還原K線來看,究竟報酬率有多好?

2025-01-12 00:06

群創董座親赴CES參展 望將跨領域精神帶回台灣

群創董座親赴CES參展 望將跨領域精神帶回台灣

面板大廠群創(3481)今年參展CES 2025,和去年相同於百樂宮設置私人包廂提供客戶參觀洽商,董事長洪進揚今年更親自赴拉斯維加斯前線,針對今年觀察,他也表示,這次看到非常多廠家有很多創意,最特別是AI相關應用,車廠或是Data Center等都是處處充滿AI應用。跟群創力推的More than Panel一樣,群創是跨出面板的非面板應用領域,他會想把這樣跨領域的合作精神帶回台灣跟其他廠家結合。

2025-01-11 22:23

怕變「存骨」!中鋼定期定額單月6000戶快不保 台塑早遭剔除

怕變「存骨」!中鋼定期定額單月6000戶快不保 台塑早遭剔除

根據台灣證券交所最新公告去(2024)年12月股民最愛定期定額個股前20名排行榜,股價慘跌中鋼(2002)名次緩慢下滑,暫居第17名,但定期定額戶數從年初近8000戶到現在快跌破6000戶,至於台塑(1301)早在去年4月就被剔除榜外。

2025-01-11 19:00

郭明錤示警蘋果2025年挑戰重重! 3大困境待克服

郭明錤示警蘋果2025年挑戰重重! 3大困境待克服

有「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其社交網絡X 上發文指出,蘋果在2025年將面臨諸多挑戰,包括iPhone成長幾乎停滯、AI服務貢獻有限及中國市場持續萎縮等,蘋果需要積極因應這些挑戰,才能維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2025-01-11 13:3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