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貨櫃化在丸紅支持下過關 林省三澄清長榮與丸紅間不實傳聞

▲長榮海運第6艘全新2.4萬TEU級貨櫃輪「長彩輪」靠泊台北港北六號碼頭裝載貨櫃。(圖/長榮海運提供)

▲長榮海運的貨櫃化從6百箱貨櫃船開始,如今已是2.4萬箱的超大貨櫃船。(圖/長榮海運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50年前台灣多家船公司靠著中東航線起家,但之後多家陸續關門歇業,長榮海運能夠永續經營,關鍵因素在於船隊的貨櫃化。1968年成立的長榮,在1975年就開始推動貨櫃化,而長榮建造首艘貨櫃船,是靠日本丸紅商社推薦才能順利下單造船,談到這段過往,長榮集團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澄清了40多年來有關丸紅與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間的不實傳聞。

「林省三的海運人生 笑看波濤」一書中指出,丸紅商社為什麼會如此力挺長榮?坊間有很多傳聞,甚至有人說丸紅商社社長的女兒是張總裁的女朋友,丸紅才會大力支持。林省三對此說法,一口否認,說是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中寫道:在長榮的中東、中南美洲航線漸上軌道之際,具有遠見的張總裁,看準貨櫃船會取代當時的雜貨船,堅持要走上艱辛的貨櫃化之路。

貨櫃船與雜貨船運輸,在各方面相差甚遠。一般而言,雜貨船運輸只需要有一艘船,就可以開始營業,接單運輸貨物。但是,貨櫃運輸卻相對複雜,除了貨櫃船本身造價驚人外,還需建造碼頭、貨櫃場,當然更少不了貨櫃與貨櫃車,需要投入大量的建置成本與資金。

也因此,許多人對張總裁的決定感到質疑,拋棄順手的雜貨船,而去經營前途未卜的貨櫃船,甚至有人說長榮瘋了,但張總裁相當堅持要執行貨櫃化,當時全臺灣也只有張總裁有這種想法。當時雜貨船公司有好幾家,不但都反對,也沒有貨櫃化,如今這些雜貨船公司都不見了,證明張總裁是對的。

▲長榮集團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左)出席謝志堅(右)新書發表會,致詞時透露謝志堅小他20歲,卻在他退休前就已經跳升到他身邊副總裁的職務。(圖/謝志堅提供)

▲林省三(左)與謝志堅(右)都曾為長榮貨櫃航運做出極大貢獻,圖為一年半前林省三出席謝志堅新書發表會時兩人合影。(圖/謝志堅提供)

對於執行貨櫃化完全不瞭解的長榮,決定從市場調查開始,貨櫃化的第一年幾乎都是在做市場調查,由於當時美國東岸的運價很好,因此就從美國東岸開始進行調查,而林省三也參與美國的調查工作。

長榮對於貨櫃化的調查非常仔細,包含碼頭效率、價格等,究竟是用火車還是用卡車運輸都一一徹底調查。林省三偏向市場的調查,包括貨主在那裏?代理行要找誰?運費多少?從港口卸貨後,如何交貨給貨主?貨主要如何將貨櫃還給長榮?許多細節都一一調查,因為這些細節攸關運費成本,需要透過精密計算,才能決定運費多少。而如此精細的徹底調查,總共花了兩百多萬美元。雖然光是調查的花費如此驚人,但林省三強調,絕對要經過調查評估,才能執行,否則就太過冒險。

調查工作結束後,長榮開了好幾次的檢討會,最後的結論是貨櫃化可行。既然要執行貨櫃化,首要的工作就是造船。但是,長榮首次進軍貨櫃運輸,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不敢造大型貨櫃船,決定先做600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國際標準二十呎貨櫃,意指這艘貨櫃輪可以裝載600個二十呎貨櫃)的小型貨櫃船,但找不到造船廠,最後找上日本的林兼造船廠。

當時的長榮,名氣不是很大,林兼造船廠還詢問這間沒聽過的「Evergreen」是從哪來的?最後是在日本丸紅商社的推薦下,林兼造船廠才為長榮建造了四艘600TEU的S型新貨櫃船,開啟了長榮的貨櫃運輸之路。

長榮面對幾次難關,都有丸紅商社的出手支援,像是貨櫃化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也是在日本丸紅商社的支持下過關。丸紅商社為什麼會如此力挺長榮?坊間有很多傳聞,甚至有人說丸紅商社社長的女兒是張總裁的女朋友,丸紅才會大力支持。林省三對此說法,一口否認,說是謠言。

▲林省三新書封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林省三新書立體封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實際上,丸紅一開始與長榮的合作並不非常順利,但是在張總裁詳盡的說明下,丸紅才願意試試看,有了丸紅的保證,銀行才願意貸款給長榮,也由於張總裁的極強說服力、魄力與能力,才有辦法讓丸紅點頭。

面對丸紅的支持,長榮也沒有辜負丸紅的信賴,貨櫃航運非常成功,長榮也就成為丸紅的商業伙伴,兩者之間完全是互惠互利的正常商業往來,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長榮的貨櫃化上路後非常順利,生意好到出乎意料。主要原因是貨主們覺得貨櫃船比起雜貨船更有保障,雖然價格貴了一點,但還是決定將比較貴重的貨品交給貨櫃船,也使得長榮的貨櫃船班班客滿。不消幾個月,600TEU的貨櫃船運輸就不夠使用,還好當初在建造時,已預留可供延長加大船體的空間,能夠加大變成800TEU的新船。只是需求強勁,貨櫃船供不應求,沒有幾個月也滿了,但是船隻不能再擴張,只好改造新船,將原本建造的雜貨船中止,改建為1200TEU的P型貨櫃輪四艘。

由於貨櫃化各項支出頗為驚人,為節省成本,長榮在桃園、汐止、高雄、台中等地設立自己的貨櫃場,也為了運輸貨櫃,設置了自己的運輸公司。而航線也逐步增加,在美東航線之外,又開闢了美西航線,同樣是供不應求,而長榮貨櫃化的成功,更帶動國內其他航商跟進,如陽明也開始研究貨櫃化,也才有今日台灣海運的盛況。

關鍵字: 長榮貨櫃化丸紅支持林省三長榮與丸紅間不實傳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34萬人注意! 00713「小縮水」配1.4元 年化配息率近10%

34萬人注意! 00713「小縮水」配1.4元 年化配息率近10%

受益人數33.8萬人、高股息人氣黑馬元大台灣高股息低波動ETF(00713)於今(29)日公布今(2024)年最後一次配息為1.4元,比上一次配息1.5元小縮水,今年4季合計配息5.28元,以今日收盤價54.95元計算,年化配息率約9.6%。

2024-11-29 15:31

台積電挑戰CoWoS還能更極限 2027年推出超大尺寸技術

台積電挑戰CoWoS還能更極限 2027年推出超大尺寸技術

根據外媒IT之家報導,台積電在歐洲開放創新平台(OIP)論壇上,宣布計劃在2027年推出超大尺寸CoWoS技術,最高實現9倍光罩尺寸(reticle sizes)和12個HBM4記憶體堆疊。

2024-11-29 14:07

BBU概念股飛天 4檔個股收漲停

BBU概念股飛天 4檔個股收漲停

AI股效應外溢,BBU概念股成了當紅炸子雞,加百裕(3323)、興能高(6558)、AES-KY(6781)、順達(3211)等4檔高掛漲停價,新盛力(4931)、西勝(3625)兩檔處置中個股,漲幅也有8~9%間。

2024-11-29 13:46

台積電尾盤遇空襲千元失守! 台股收盤下跌36.4點

台積電尾盤遇空襲千元失守! 台股收盤下跌36.4點

台股今(29日)開低走高,惟在台積電(2330)最後一盤遭14200張賣單摜壓下,加權指數反攻無力,終場下跌36.4點,以22262.5點作收,跌幅0.16%,成交量3060.57億元,台股連4黑;台積電終場以996元收盤,為近二個月再見千元以下收盤價。

2024-11-29 13:43

張忠謀親揭台積電「非命名首選」 草創時期難尋投資人

張忠謀親揭台積電「非命名首選」 草創時期難尋投資人

張忠謀自傳下冊今日上市,他也在書中揭露台積電命名的秘辛,原本一開始TSMC的中文名是直譯英文:「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但因為已有人登記,才改成現在知名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

2024-11-29 11:05

台股早盤回防22000點! 三檔ETF逆勢創新高

台股早盤回防22000點! 三檔ETF逆勢創新高

大盤短線回檔,今(29)日指數一度回測22000點,近日台股頹勢讓ETF股價也跟著拉回,不過至昨日收盤價來看,仍有包括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國泰標普低波高息(00702)與中信特選金融(00917)三檔ETF收盤逆勢創高,也讓2萬8234位受益人投資都賺錢。

2024-11-29 10:19

以黎停火協議破功 貨櫃三雄股價逆勢揚帆

以黎停火協議破功 貨櫃三雄股價逆勢揚帆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停火協議破功,雙方互控違反停火協議,以色列28日再度開火,中東戰事似乎難以平息,也意味著紅海危機恐無法緩解,貨櫃三雄今股價逆勢上揚、漲幅約2%。

2024-11-29 10:17

台灣虎航轉一般板上市 股價翻黑後創新高

台灣虎航轉一般板上市 股價翻黑後創新高

台灣虎航(6757)今(29)日以昨收盤價77.5元正式改列一般板上市,早盤不少股民獲利了結、股價一度翻黑,不過隨後買盤進場,股價一度漲逾4%至81元,寫歷史新高價。

2024-11-29 09:46

川普加關稅是談判手法 謝金河:金融戰更激烈「央行需加倍努力」

川普加關稅是談判手法 謝金河:金融戰更激烈「央行需加倍努力」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日在臉書以「川普關稅大刀的虛與實」為題撰文,表示川普一直以來都是以貿易關稅為手段,這是談判的策略,但他的想法是,下一個四年,重點不在貿易戰,會在更激烈的金融戰,除了更激烈的供應鏈堅壁清野,金融戰才是焦點,台灣的央行總裁楊金龍必須在這個議題加倍努力。

2024-11-29 10:37

不等年終了!93%上班族年前想跳槽 企業徵才月薪近41K寫新高

不等年終了!93%上班族年前想跳槽 企業徵才月薪近41K寫新高

2024年接近尾聲,有些上班族等領年終、有些則已開始找新工作,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93%上班族考慮在農曆年前換工作,且有81%考慮轉行,其中以餐旅、科技、金融業位居年前轉職行業前3名;另企業持續缺工,有96%企業農曆年前有徵才計畫,且開出的平均月薪條件達近4.1萬元,創下12年新高。

2024-11-29 11:23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