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圖片提供/賴盟政】
說到德國,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井然有序、一板一眼之類的形容詞,好像每個德國人都是處女座,樂於生活在規範和標準中。其實,這正是社會福利國家的特徵,藉著許多規範讓人民的生活更便利。
我在德國留學期間,很享受德式的規範和標準。舉例來說,每個單位的申請表或證明單都是A4規格(這是德國標準局在一九二二年制定的四七六號標準),用雙孔打孔機打兩個洞,就能井然有序地放入A4活頁夾中。德語正字法(註)也是很典型的德式規範,由政府出面主導,一板一眼的制定標準德語用法,讓所有人都能說同樣的德語。
這些規範和標準,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會覺得政府管太多,但這卻可讓所有人的生活更便利,習慣後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稅率超高 買房不划算
在住宅政策上,德國政府也是採用同樣的標準:管很多,而且是無所不管。目的是體現「住者有其屋」的基本人權,不僅可以壓抑房價,也能避免讓房子成為投機炒作的工具。
抑制房價最簡便、最有效的方式是:課稅,而且是以房屋買賣的實際成交價格課徵約五%的交易稅、約一%的公證費,再加上三至六%的仲介費(依地區不同而有異),算一算,在德國買一間房子,至少要多支付房價一○%的稅費。
而且自二○一二年四月起,屋主出售房子還要支付最低十五%、最高達二十五%的資本利得稅,想炒房的人,簡直無利可圖。
這也是德國自有住宅率只有四十三%的主要原因,這個數字在歐洲國家中,遠低於挪威和西班牙的八十六%、英國的六十九%和法國的五十五%,只高於自有住宅率最低的瑞士(三十六%),這樣的比率也比台灣的七十九%低了許多。
除此之外,每個月還要被扣高額的所得稅,以及健康險、失業險、年金險和看護險等社會保險費,德國上班族每個月薪水還沒入袋,約四○%的錢就已經不見了,既然買房不划算,那就改租房子吧!
租房子 生活更愜意
精打細算一下就知道,在德國租房子顯然比買房子划算多了,而且德國是典型的社會福利國家:生小孩可領育兒津貼、從幼兒園念到博士免學費、退休後可領養老年金……人生各階段的需求,政府都為大家考慮周詳且安排好了,何苦還要買房子來讓自己痛苦呢?
萬一你的收入不高,政府還會給房租津貼,讓你不用擔心會租不起。尤其是靠自己寒暑假打工賺學費的外籍學生,因為年收入不高,只要申請通常都可以領到房租津貼。
以二○○九年為例,德國房租津貼的每月平均金額是一百四十歐元(約台幣五千六百元),以我之前在德國留學時的請領經驗,大概可用來支付房租的三到五成,每次申請獲准,就可領十二個月,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何外籍學生或外國人也能請領房租津貼?
其實,大家別忘了,在德國生活,只要買東西,就得支付高達十九%的消費稅(食品、書報雜誌等民生用品是七%),還有其他一大堆或高或低的稅費,如燃料稅、能源稅、菸酒稅……甚至還有養狗稅。
換句話說,只要擁有合法簽證在德國生活,就要對政府稅收有所貢獻,相對的,也能享有跟德國人一樣的權利,不僅可領房租津貼,念書也免學費。
所以,誰說一定要為了買屋扛大半輩子的貸款?在德國,租屋生活才是王道!
註:德語正字法是基於1996年7月在維也納簽署改革德語拼音的一分國際協定,主要是統一德文拼音的方式。協定的簽署者是德國、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瑞士這4個講德語的國家政府。
賴盟政,德國Mainz大學翻譯碩士,曾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兼任講師、多本國際中文版雜誌總編輯,現任《Money錢》出版部總編輯。
※好房雜誌2013年8月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實價登錄大解密
◎房市最前線>QE退場 台灣房市退燒?
◎異人觀點> 張新民 奢侈稅修法避免三殺局面
◎生活家出招>不同年齡 床墊選擇學問大
◎風水行不行>居家風水11禁 你家上榜了嗎?
【完整內容請見《好房HouseFun》雜誌2013年8月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