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布局《他山之石系列》-「外商於新興市場的行銷拓展案例」論壇與談人與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中)及副秘書長邱揮立(右一)合影。(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因應最新的地緣政治風險及供應鏈移轉趨勢,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於今(12)日共同主辦【2023 供應鏈布局《他山之石系列》-「外商於新興市場的行銷拓展案例」論壇暨市調發表會】,邀請全球各區域的業界專家,包括來自泰國、印度、墨西哥、波蘭、台灣等5位與談人,分享如何突破重圍在各新興區域掌握最新供應鏈局勢、衍生商機及布局策略。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過去蘋果產品60-70%在中國製造,現在超過十個家才能完成,對碳足跡嚴格檢驗也是重要課題,現在美國最熱門的課程是供應管理,大航海時代開始,如何實現移轉紅利共享,業界須做好準備
重要出席企業包括宏碁資訊、中華工程、台塑石化、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大學等,橫跨科技、傳產、金融及學術界,超過200家企業到場共襄盛舉,顯見台灣各界對於供應鏈移轉熱門議題及這場年度重點論壇的重視。
論壇邀請到泰國AMATA集團首席營銷長Mr. Osamu Sudo、印度台北協會副會長楊丹杰(Mr. Dhananjay Singh Yadav)、台灣富強鑫精密工業王俊賢執行長、墨西哥ZF Group Director of ZF Plant Toluca Mr. Alfonso Villa、波蘭The Polish Alternative Fuels Association (PSPA) External Affairs Director / Board Member of PSPA Mr. Aleksander Rajch等5位業界專家與會,其中Osamu Sudo首席營銷長、楊丹杰副會長以及王俊賢執行長更親臨現場親自分享拓銷的經驗,並由貿協研究員獨家分享今年針對全球5大市場所做的第一手市調觀察。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以「重組供應鏈,布局新未來」為題發表演說,面對美中貿易摩擦、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企業在分散風險的考量下,供應鏈由長鏈變短鏈。貿協在2021年就已提出八大區域製造中心,包括北美、拉美、歐洲、南亞、東南亞、中國、中東和非洲的概念。
如今面對全新的形式,全球由中國單一的世界工廠轉變為各區域製造工廠,區域製造化成為新的趨勢。根據外貿協會2023年最新的市調研究發現,新區域製造中心有四大熱區成形且各具自身獨特性,分別是戰略性區域製造中心的美南墨北市場、市場性的東協市場、策略性的印度市場、地緣性的中東歐市場。
四大區域市場所蘊含的新商機,除了電動車、車用電子、AI伺服器、半導體等科技業之外,供應鏈向各區域移轉的趨勢,也將帶動周邊產業的商機,如航太產業、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供應鏈重組移轉的趨勢將持續進行,台灣企業在布局的同時,也需要時刻關注最新的產業趨勢及市場動向,同時結合台灣的優勢,提升自我的國際競爭力,並發揮台灣的新價值及鏈結力。
因此我們要發展的就是「數位升級、人工智慧」「ESG綠色永轉型」「育才、攬才、留才」「信賴伙伴聯盟」,讓台灣的優勢能在全球供應鏈中脫穎而出,把台灣的企業品牌在國際上發揚光大。智慧、永續乃是未來整體的發展趨勢,台灣企業必須搭上這股潮流才有機會乘風而上。
貿協研究員司徒嘉慧研究成果顯示,負責研究墨西哥市場的貿協市場拓產處研究員司徒嘉慧在調查中發現,墨國因地利之便接壤世界第一大市場美國,加上人口紅利,已成為近年新的區域製造中心之一。
尤其在USMCA加持下,墨西哥的汽車產業近年表現甚為亮眼,許多歐美大廠紛紛到墨國投資建廠或增資擴廠。不過,目前多數跨國企業從墨西哥以外地區的進口原材料仍占70%-80%,因此多數跨國企業都希望供應商能移轉至墨西哥就近生產,以降低對亞洲/中國的依賴,分散風險。
此外,受ESG趨勢影響,墨西哥的跨國企業認為,就近在墨西哥生產將有助於降低物流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所以,對以北美為主要銷售市場的企業而言,墨西哥是值得納入布局考量的戰略重點熱區。
貿協研究員范光陽及沈瑞文在對東協市場研究發現,越南為了吸引更多中上游高科技廠商前來投資,提供4免5減半共9年的營業稅優惠(4年免營業稅,5年營業稅減半),致力發展高科技電子業?。越南設廠的台商可善用越南分別與歐盟、日本簽訂的FTA,在越南設廠製造,再賣回歐盟、日本。
泰國產業供應鏈完整,產業聚落眾多,交通網絡發達,物流和運輸便利泰國文化包容性高,吸引先進國家勞工以及國際大廠和臺灣PCB廠紛紛前往投資。菲律賓情況則是因其教育系統發達,工程人員可與客戶英語溝通無礙,因此許多菲律賓外商的高階管理人多為由菲律賓人擔任。印尼政府重點推動電子通訊產業,手機通訊產品更被列為扶植重點之一。
台灣電子通訊產業製造科技在已相當成熟且先進,配合印尼大量廉價勞工降低經營成本亦可順勢進入東協市場。馬來西亞情況與上述國家具有大量勞力的情況不同,反而極度缺工。
因此政府設下「工業4.0」的政策,其目標之一就是藉智慧工廠提高產能。台灣在智慧機械產業科技極為成熟且極具國際競爭力,可輸出整體解決方案或整廠服務,若成功合作則能達到win-win的結果。
貿協研究員李士勛針對印度市場研究發現,首先印度在2022年已經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並於同年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政府重點政策為 “Make in India”政策,積極到海外招商,目標讓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憑藉龐大市場與潛在商機,已然成為最熱門的外資投資國家之一,只不過語言、文化、生活、商業習慣上存在的巨大差異,仍是台企進入印度市場時需解決的難題。
貿協研究員張之華,針對中東歐市場調查顯示,新興的中東歐國家相對西歐具競爭力的人力和優惠的土地成本,外加上地理居歐洲中心,可視為歐洲的重要樞紐和橋樑,因此符合西歐市場的短鏈供應需求,中東歐亦為歐洲的製造中心,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汽車、電子、機械產業為主要出口主力。
此外歐盟禁燃油車政策,也推升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及相關產業需求。近年半導體大廠布局歐洲,中東歐更成為其最強的後盾。例如2023年台積電為了貼近車用客戶,選擇於歐洲最大經濟體且為汽車工業重要據點的德國布局,並從波蘭招攬人才。
同年,英特爾Intel則宣布在波蘭設廠以提高半導體產能,緩解全球晶片短缺問題 ,可見中東歐短鏈供應不僅是貨品也包含人才。
貿協研究員方昭翔針對非洲市場(埃及、莫三比克、奈及利亞)的研究內容表示,受惠於AfCFTA非洲成為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以往有鑑於非洲幅員遼闊,各國法規均不統一的情況,於是自2021年起實施《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達成非洲經濟共同體的願景。埃及政府以鼓勵外人投資為優先考量,新首都計畫也主動吸引外資進駐,預估2023年GDP將維持3.7%。
莫三比克擁有豐富天然資源,政府鼓勵外資協助開發與建設,農業占比在非洲國家為最高,適合發展原物料及農林產品加工輸出。奈及利亞人口數為非洲國家中最多,超過2億的人口紅利外境內也有蘊含大量原油,加上奈國極力推動國內製造,以增加就業人口及增進製造技術,2023年全年GDP有望達到3.2%。
我國主要競爭對手日韓印中均已插旗非洲,更需要明確區分客群及產品屬性,可透過外貿協會於海外的台灣貿易中心取得市場第一手資訊,亦可參加貿協每年針對非洲所辦理的貿易訪問團,親身深入觀察當地市場取得重要買主資訊並推出符合需求市場的產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