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攜台灣董事學會今(2)日發布「2023企業應變核心能力調查報告」。(圖/KPMG提供)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攜台灣董事學會今(2)日發布「2023企業應變核心能力調查報告」,結果指出,我國企業在覺察力這塊有進步空間,而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前瞻性」表現優於其他行業。
此份報告從20個構面切入,訪問175名企業高階主管,分析處於當前變動經營環境下,前瞻力、開創力、數位力、覺察力及回復力等五大能力表現,透視企業面對國際新秩序之領導及脆弱環節。
KPMG安侯建業國際新秩序整合策略辦公室主持會計師劉中惠說明,「2023企業應變核心能力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在滿分為5分的評量中,受訪企業自評對於《前瞻力》的平均分數達到3.67,為五力中得分最高者,反映出靈活與彈性是台灣企業最大的優勢;其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評分4以上者達到46.5%,表現優於其他行業。
在滿分為5分的評量中,受訪企業對於《覺察力》的自評平均分數僅達3.47,為五力中得分最低者,反映出企業面臨環境變化,對於是否能主動尋找且識別重要而攸關的資訊,以避免做出錯誤決策,顯得沒有把握。工業、製造業於《覺察力》的自評結果相對 其他行業較為滯後,平均分數僅達 3.31 分,當中,接近三成受訪企業自評分數更是低於 3 分。
劉中惠說,面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化、國際法令牽動既有布局,再加上氣候環境變遷影響,企業永續經營已成新顯學,企業當前身處全球供應鏈,資源分配的戰略上需更連貫及全面,將永續發展所帶動的外部風險與機會納入商業決策中。國際新秩序下接踵而來大環境變局,為企業帶來挑戰也是機遇,企業可藉由企業應變核心能力系統為自身企業盤點優劣、強弱,作為突破多變市場挑戰的利器。
三商家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光隆指出在這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簡單和專注至關重要。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企業的定位,深刻理解自身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優勢。這是制定合適的願景、使命和策略的基礎。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還需要在各個部門之間實現協同合作,共同制定策略地圖。確保整個組織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同時,我們需要設定關鍵結果領域(KRA)和關鍵績效指標(KPI),以確保組織的運營方向與績效評估保持一致。
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理事長郭宗霖表示,企業發展都需要人才,而台灣各行各業缺工情況都非常嚴重,但企業所謂的「缺工」,缺的是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員工。企業甚至缺的是跟一起打拚的「伙伴」,企業主都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感慨。所以企業如何創造自己吸引人才的條件,讓員工有共同的願景一起打拚,才是留才的關鍵。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企業應盡力減碳直至無法再削減、再使用碳抵減工具,碳抵減可謂是企業淨零的最後一哩路。
KPMG安侯建業風險顧問負責人朱成光表示,當永續經營ESG議題持續發光發熱,多數企業亦緊鑼密鼓建置與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有關的優化措施。然而,治理面向的議題,可以思考為環境面向與社會責任面向的發展基礎,且應該考量風險為導向的基礎。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服務主持人暨管理顧問部執行副總劉彥伯指出,Covid 19及俄烏戰爭造成供應鏈的斷鏈影響,已經轉變成中美貿易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選邊效應。生產據點的多樣化已成為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必要策略,尋求中國+N更是台商避險的顯學,其中,高達55%的台商選擇南亞與東南亞國家作為+N的遷移標的,另有高達68%選擇一個以上的多元國家與區域,來降低供應鏈的風險。
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則指出在高速變動的市場挑戰環境中,企業經營者須專注於打造一個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以人為中心的組織。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