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研發的「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4)日於「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前記者會」,發表科專計劃支持工研院研發的「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整合醫療器材與化纖編紡產業優勢,提升人工韌帶產品生物相容性與耐用強度。同時,攜手紡織大廠新光合纖、黏扣帶大廠台灣百和、及生醫業者合碩生技、睿邑生技、可成生技等廠商,串聯台灣第一起紡纖跨界高值醫材的產業鏈,促傳統產業轉型,跨足高階醫材領域,產業投資超過新台幣1億元。
明年業者將申請臨床試驗,未來搶攻全球27億美元的軟組織醫材修復市場。包含此項技術等80項創新成果,將在10月12至10月14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辦的「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博會)盛大展出。
創新科技領域的年度盛事即將到來,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匯集科技專案研發成果,於創博會創新領航館中設「解密科技寶藏」專館,集結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車輛中心等14個轄下研發法人及法人衍生新創團隊,精選可推動國內產業升級或創造新興產業的80項重磅技術,聚焦半導體、智慧製造、生醫與紡織等產業,攜手大廠進軍國際,打造新創團隊為國內產業添薪火,開創新興市場與商機。
傳統人工韌帶因材料不耐磨,且植入後可能與人體組織不相容,造成關節積水發炎,嚴重者甚至要重新手術更換韌帶。
工研院「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以陶瓷與高分子複合材取代現有聚酯類材質,提升人工韌帶在骨骼內固定強度,解決植入物骨不融合問題,並整合不同斷面纖維與高強度纖維,打造適合組織生長的孔隙結構與強化支撐強度,使韌帶可承受300公斤以上力道,加上表面改質技術,將膠原蛋白塗佈在人工韌帶上,促進組織貼附生長於人工韌帶,進而提升韌帶修復的功效與速度,解決傳統人工韌帶的痛點。
「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從最源頭的材料到後段的紡織編紡結構創新研發,從上游到下游跨域整合生醫與紡織產業,將原本生產一條不到20元的鞋帶紡織業,轉型為未來可製作一條8萬元人工韌帶的醫材業,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跨域進入新市場的最佳典範。此技術預計2024年申請臨床試驗,將來有望為國內軟組織醫材修復市場提供國產優質的選擇。
創博會中也展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多項與半導體及生醫產業相關技術,例如工研院為半導體良率第一關晶圓針測打造的「高強度高密度探針卡」,開發出全球首創針細20微米以下的探針卡,能提高晶圓檢測產能,改良後的陶瓷電路板可測試如衛星通訊、次世代IC等高頻晶片,目前已與台灣半導體大廠合作,力助台灣先進封測產業持續領先全球。
金屬中心「智慧多功能牙周病理快篩技術」,是全球首創以自體螢光影像技術達成9秒內牙菌斑篩檢,並整合AI辨識與判讀可自動產出檢測報告,同時規格符合衛福部健保申報要求,可減少65%醫療人員紀錄時間,目前關鍵技術已與杏澤科技Syn-Kit平台串接,促進國內智慧牙科市場發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