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AI手機擂台戰 蘋果的逆襲、鴻海股價大突圍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文/蔡武穆

2023年至今年第一季,全球手機市場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去年蘋果iPhone手機出貨量2億3460萬支,全球市佔20%,擠下三星出貨量2億2660萬支,市占19%,終結三星長達12年的霸主,不過,蘋果的冠軍寶座位子還沒坐熱,今年第一季馬上就被Samsung奪回,讓執行長庫克面臨巨大壓力。

庫克訪中拉下面子 降價促銷iPhone奏效

攤開2023年全球前十大手機排名,前七名皆由蘋果iPhone包辦,前三名依序是iPhone 14、iPhone 14 Pro Max、iPhone 14 Pro,去年9月上市的iPhone 15系列分別佔據5~7名。今年第一季,前四名仍由iPhone14、iPhone 15佔據,而Samsung的S24 Ultra及S24拿下第5名及第7名,較平價的A15、A34也擠進前十名行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IDC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Samsung手機全球出貨量約6000萬台,市占20%,iPhone銷售量5000萬台,市占17.3%,Samsung的最大市場在美國和歐洲,雖然美國市場以iPhone一枝獨秀,但是有AI功能的S24系列在歐洲大受好評,拉升Galaxy系列在歐洲市佔至34%,持續保持領先的地位,而iPhone在美國市場因換機疲乏,市占維持在52%,就拉開了差距。

蘋果的危機還不止於此,2023年華為強勢回歸,在民族意識、衛星通話及AI功能的驅使下,Mate 60銷量大好,第四季年增47%,今年第一季擠進第四名,市占17%,iPhone今年第一季銷量比去年減少25%,市佔也從去年同期的19.7%下滑到15.7%,失去龍頭寶座,跌到第三名。

為了挽救頹喪銷售量,庫克不惜拉下面子,3月訪問中國上海旗艦店,並且祭出降價刺激銷售量,以iPhone 15 pro Max來說,原價9999元(人民幣),3月降為8849元,618購物節再降為7500元,降幅24%,換算台幣等於省了11000元,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3月年增13%,4月年增52%,降價策略奏效,而蘋果股價也在4月中旬觸底反彈。

三星推出史上最聰明AI手機 蘋果新機讓SIRI與OpenAI接軌

蘋果為何要降價?因為在高階手機市場上遇到了勁敵。去年下半年,AI從雲端擴展到邊緣運算,市場拋出AI PC、AI手機的話題,隨著高通8Gen3及聯發科天璣9300的AI晶片問世,華為、小米、VIVO、OPPO、榮耀等先後推出AI手機,而同時期的蘋果,沉醉在iPhone 15潛望式鏡頭及VISION PRO頭戴裝置的發表,對於AI手機,庫克只說「謹慎考慮」而遲遲未能跟進,二個月後才在市場的壓力下,宣布跨入AI領域,讓三星在今年1月拔得頭籌,推出號稱史上最聰明的AI手機。

蘋果股價從去年12月自高點不斷下挫,說明公司苦苦追著市場跑,直到今年6月WWDC發表會上重磅宣布自家AI手機,6/11股價應聲大漲7.2%,十足的長紅K驚艷整個市場,果粉才又燃起了希望,市值達到3.28兆美元,再度超越輝達和微軟,保住全球第一的地位,帶動相關供應鏈全部動起來。

WWDC大會上,蘋果發表的生成式模型「Apple Intelligence」重新定義自家AI,內容除了文章撰寫、改寫、圖像生成、智能修圖之外,還跟OpenAI的GPT-4o接軌,讓SIRI能對答如流、更具人性化。

然而,市場反應極為兩極化,一派認為,跟市場既有的AI功能比起來,蘋果沒有太多革命性,另一派則認為,蘋果的優勢在於強大的生態系統,著重跨產品的優化及整合,掌握AI的話語權,包含軟硬的整合,訴求強大(功能符合需求、解決問題)、直覺(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整合(能跨平台、跨裝置使用)、個人化(AI應用針對需求客製化)、隱私(確保資料安全)等,提升消費者粘著度。

蘋果這一次發表AI手機會不會「逆襲」成功,還有待市場驗證,不過,蘋果在手機市場上有老大哥的地位,擁有十億的粉絲群,過去在新品發表時都引起市場的潮流和跟進,可想而知,AI手機在蘋果的加入下,將會加速手機汰換速度。

雙A股台積電和鴻海創高 率蘋概族群接棒轉強

由於iPhone 16將在9月出貨,相關供應鏈6月份開始拉貨,股價跟著蠢蠢欲動,包含晶圓、IC設計、散熱、被動元件、組裝、PCB、載板、石英元件、PA功率放大器、Type-C控制晶片等動起來,其中,擁有「雙A」(AI+Apple)概念的台積電和鴻海股價還原創下歷史新高,還有低檔轉強的個股,像是光學鏡頭廠大立光、玉晶光,搶搭潛望式鏡頭衝刺營收,股價呈現多頭排列,功率放大器的穩懋、全新受惠Wifi 6、Wifi 7出貨,營收出現轉機,股價才剛要發動。

※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43期,2024.06.21出刊。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理財周刊」提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24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109萬股民歡呼!0050規模破5000億 配合調降經理費用

快訊/109萬股民歡呼!0050規模破5000億 配合調降經理費用

台灣ETF霸主再創新紀錄!元大台灣50(0050)受益人數突破百萬後,最新規模也正式突破5,000億元,最新規模來到5,019億,依據公告其內扣費用中的經理費將降至0.08%,再創目前台股ETF最低費率,投資人成最大贏家。

2025-04-29 17:01

國光生「老鼠」之亂後急換股東會紀念品 氣密罐改超商200元卡

國光生「老鼠」之亂後急換股東會紀念品 氣密罐改超商200元卡

擁有逾7.2萬股民的生技股國光生(4142)本月傳出「老鼠橫行」爭議,公司先向外說明為去年凱米颱風發生實驗鼠運送問題,與公司疫苗產製無關,今(29)日突然公告更換股東會紀念品,由原本的「氣密保鮮罐」換成「統一超商200元商品卡」。

2025-04-29 16:38

0050、0056今年以來淨申購雙破千億 佔全體台股ETF買盤約6成

0050、0056今年以來淨申購雙破千億 佔全體台股ETF買盤約6成

台股受關稅議題影響修正,投資人把握長線布局機會,積極加碼元大台灣50(0050)與元大高股息(0056),推升兩者2025年以來淨申購金額雙雙突破千億元,佔全體台股ETF買盤約六成,為資金低接首選標的。

2025-04-29 12:26

去年11-12月千萬發票最後得主現身 財部證實已領獎

去年11-12月千萬發票最後得主現身 財部證實已領獎

去年11-12月統一發票千萬特別獎即將在今年5月5日兌領期滿,由於有民眾在桃園龜山區花210元吃麵中千萬大獎遲遲未領,遭財政部發布「協尋令」,財政部指出,最後一名未領獎者已在本周一完成兌領程序,呼籲其他獎項未領者要記得把握時間領錢。

2025-04-29 11:44

永豐金股東會紀念品「金元包」開領 全台45處據點曝光

永豐金股東會紀念品「金元包」開領 全台45處據點曝光

擁有40萬股民的永豐金(2890)2025年股東會將於5月29日舉行,股東會紀念品「金元包」於昨(28)日起至5月23日止(星期例假日除外)上午9點至下午4時永豐金委託永豐金證券受託代理場所領取。

2025-04-29 10:30

三星三年內量產下一代VCT DRAM 目標「跳代」超車SK海力士

三星三年內量產下一代VCT DRAM 目標「跳代」超車SK海力士

據外媒報導,韓國三星電子已確定了三年內量產下一代VCT DRAM的計畫。據業內人士27日透露,三星電子半導體(DS)部門管理層已經敲定了這一路線圖,並已開始認真進行該產品的量產工作。

2025-04-29 10:41

台灣若發生「西葡大停電」有解? 郭智輝:經濟部都有準備

台灣若發生「西葡大停電」有解? 郭智輝:經濟部都有準備

西班牙跟葡萄牙發生大規模停電,若未來台灣發生這樣的事情該如何因應?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9)日表示,要發生這種大停電應該都是人為破壞,經濟部在這個部分都有一些防備的措施,也有智慧調度,在電源的管理上面是有準備的。

2025-04-29 10:20

綜所稅「報扶養」親屬規定一文看 財部教戰4關鍵

綜所稅「報扶養」親屬規定一文看 財部教戰4關鍵

不少人選擇在5月綜所稅申報時列報家人受扶養,以此享有免稅額、扣除額,減輕稅負壓力,財政部指出,綜所稅申報扶養4類親屬差異大,民眾在申報扶養時要掌握5大關鍵,才能成功報稅。

2025-04-30 00:17

IEAT與美國北達科他州農業廳締盟 搭建台美農產品採購新平台

IEAT與美國北達科他州農業廳締盟 搭建台美農產品採購新平台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昨(28)日與美國「北達科他州農業廳(North Dako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以下簡稱NDDA)」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締結國際合作夥伴關係。NDDA成為IEAT在美國的第36個姐妹會;也是全球第60國、第182個姐妹會。此次締盟不僅象徵台灣與美國在各州交流及經貿合作上更邁進一步,也搭建了台灣廠商對美國農產品採購的合作新平台。

2025-04-29 19:27

快訊/46萬股民喜迎!國泰金配3.5元現金 殖利率6.28%

快訊/46萬股民喜迎!國泰金配3.5元現金 殖利率6.28%

擁有逾46萬股民的國泰金(2882)今(29)日公告,每股配發3.5元現金股息,平近3年來最佳行情,以今日股價55.7元估算,現金殖利率高達6.28%。

2025-04-29 18:2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