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輝明
金融海嘯以來,全球產業經過大洗牌,在產業興衰的循環周期過程中,枝繁葉茂的集團控股公司,將成為物超所值的投資標的。
從○八年九月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以來,整整經過五個年頭,全球經濟也慢慢調整出新的秩序結構,像是日本再一次的崛起,取代了市場對中國的高度關注,東協市場的地位超越了金磚四國,還有汽車產業、運動休閒產業出現了新的成長趨勢,也成為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
在產業興衰的循環周期過程中,枝繁葉茂的集團控股公司,可能處處有生機,但也可能從此逐漸凋零,誰能從景氣的淘汰賽中脫穎而出,很可能是年底台股投資中一個重要的亮點。
像是汽車的和大抓住翻身的趨勢一躍而上,股價從年初的十七.四元大漲來到五八.七元,帶起市場對集團旗下高鋒的想像力,還有神達以原股的兩股換一股重新掛牌,轉型為控股公司,股價也演出大驚奇。
另外,相較其他上市的金控股價已經一個一個往上走高,只剩開發金還在票面之下,這也可能會是尋找物超所值控股公司的另一個選擇。
日本汽車業大復活
金融海嘯影響了全球的消費習慣,也連帶使得產業的生態悄悄開始改變,先從正面發展的產業來看,第一個是汽車產業從大蕭條慢慢回到了成長,根據研究機構Autodata所提出的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景氣復甦,美國車市出現了連續二十七個月銷售年增率成長的樂觀訊號。
直到今年九月才中斷這個紀錄,不過業界認為,短期的利空雖然壓抑了市場買氣,但是預期美國市場第四季汽車銷售將再度回升。
另外,根據美國汽車原廠供應商會(OESA)的報告指出,○九至一○年可以說是美國汽車業最低迷的時刻,美國國內汽車製造業運轉中的生產力,只剩過去全盛時期的四成五左右,不過到了一一年開始有了改善,不但生產線的稼動率拉高,汽車銷售量在一二年也回升到一四四○萬輛的水準。
而今年有機會再上層樓,預估美國光是小型車的銷售量就可望比去年成長六%,達到一五三○萬台。
再往全球整體汽車業來看,一一年全球汽車產量大概是七八○○萬輛,一二年成長到八千萬量左右,今年則會再往八二○○萬輛的規模攀升,而明年有機會上看八四○○至八五○○萬輛的水準,也就是說汽車市場每年很穩定地以二○○萬輛的速度增加。
儘管增加的絕對數字不是很驚人,但是產業中個別企業的表現差異卻很大,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應該就是日本的汽車業,豐田汽車股價在金融海嘯之前曾經來到八三五○日圓的天價,經歷汽車業的蕭條,再遇上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股價一度跌到只剩下二三三○日圓。
隨著日圓貶值帶動出口競爭力,以及日本車在全球銷售明顯成長,股價從谷底爬升來到六○○○日圓,雖然距離過去的天價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從谷底翻揚而漲幅超過一.五倍也十分驚人。
PC成典範移轉的犧牲者
日本汽車族群之中還有另一個大亮點,就是一九四九年從豐田旗下電裝部門獨立出來的DENSO。
DENSO目前是日本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旗下擁有一八○家以上的轉投資關聯公司,集團的規模相當驚人,受惠日本汽車的銷售成長帶動DENSO業績同步走高,股價從三一一地震後的低點二○○一日圓漲到今年五月的五○○○日圓,漲幅同樣也達一.五倍的水準。
其他像是本田、馬自達等日本汽車族群,今年股價也都有驚人漲幅,這也能讓人聯想台灣的汽車零組件近期漲多開始震盪,整理之後仍大有機會。
至於往金融海嘯後景氣能見度越來越不好的方向來看,這幾年來受到衝擊最大的應該就是個人電腦PC產業,過去個人電腦產業的第一個亮點是桌上型電腦,帶出了英特爾加上微軟的WINTEL世代。
不過隨著全球桌上型電腦出貨量達到四千萬台的規模之後,成長力道已經放緩,進而轉往筆電、超輕薄筆電發展,可是這一切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問世之後,完全移轉了消費者的買氣,等於是給個人電腦產業致命的一擊。
這一擊到底有多重?其實從這一次道瓊指數調整成分股剔除惠普(HPQ)的動作不難看出。
惠普在個人電腦全盛時期,股價一度來到七八美元高峰,金融海嘯之後,因為雲端運算的崛起帶動伺服器的需求,一度回到五四.七五美元的高檔位置,不過隨著個人電腦市場無力再往上成長,反而成為拖累惠普本業的負擔。
又加上中國的聯想集團崛起,股價一度跌到只剩下十一.三五美元。再看,同樣經營起來也很吃力的戴爾(DELL)已經決定私有化,宏碁股價則是在二○元附近浮沉,顯然個人電腦必須面臨轉型與調整才有機會。
手機產業產值成長放緩
像是過去也是聚焦在PC產業的神達,今年轉型成為控股公司,並且放棄虧損部門PC事業,只留下能夠帶來利潤的伺服器、車載GPS、穿戴式裝置等部門,儘管這會讓整體營收大幅滑落,但是卻能夠讓營益率由虧轉盈,加上轉投資新聚思發揮效益,帶動市場對於未來獲利的期待。
法人推估新聚思每年將可穩定貢獻七至八億元獲利,換算對神達每年EPS將挹注達一元的水準,這也讓神達股價有脫胎換骨的味道,重新掛牌後從二○元一路往二八元挺進。
另一個也讓人提心吊膽的產業,恐怕就是大家仍有期待的手機業,二○一○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突破十五億支的規模之後,成長速度開始放慢,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近年來因為功能手機銷售量大幅衰退,進而抵消了智慧型手機出貨成長的力道。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候蘋果、三星已經朝低價化、機海戰術的方向前進,雖然有利於繼續推升全球手機的銷售數量往二○億支的規模攀升,但是銷售價格的下滑,恐怕會讓整個產業的產值無法進一步提升。
開發金力爭上游
蘋果先前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加持下,股價高峰曾來到七○五美元,可是現在就算新機推出,股價只能在四五○至五○○美元的這個區間來回震盪,看來如果要進一步往上突破,可能得把期望放在iTV或者是iWatch等新產品身上。
面對手機產業成長瓶頸,仁寶選擇了現金收購華寶的策略,一來不會增加仁寶的股本,二來也可以順勢整合集團在行動裝置的資源,又加上集團在三D列印與電信的布局卡位,目前金寶、仁寶的股價都不高,很可能是未來可以注意的超值控股公司的指標。
繼續從價值被低估的思維來找尋控股公司的話,上市的金控股當中,只剩下開發金股價還在票面之下,這可能會是值得留意的方向,開發金這幾年花了很多力氣去完成併購的整合,尤其是旗下在證券事業體的實力已經大不相同。
像是今年光寶收購建興電、仁寶收購華寶以及大陸的廈門三安光電投資璨圓等指標性的大案子,都是由凱基擔任財務顧問,顯然證券與工銀的KNOW HOW整合之後,已經開始發揮綜效。(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