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德翔海運通過香港交易所聆訊 預定11/1登陸港股

▲左起德翔海運副總經理陳劭翔、德翔船務董事長莊壯麗、德翔海運董事長陳德勝、總經理涂鴻麟、資深副總經理黃仁傑。(圖/記者張佩芬攝)

▲德翔海運高層左起德翔海運副總經理陳劭翔、德翔船務董事長莊壯麗、德翔海運董事長陳德勝、總經理涂鴻麟、資深副總經理黃仁傑。(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歷經六年三次申請,香港交易所已經在本月14日完成台商德翔海運公司聆訊後資料集,代表德翔海運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11月1日正式登陸港股,成為第一家在香港股票上市的台商船公司。

德翔海運的上市歷程一波三折,早在2016年,德翔海運董事長陳德勝就提出了上市的設想。 2018年下半年,該公司董事會正式通過了在香港上市的計劃。然而,直到2022年10月,德翔海運才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但出於各種原因,該申請最終未能成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年4月,德翔海運再次申請IPO,依然未能成功,直到今年5月,德翔海運第三次提交了上市申請,由摩根大通和招商證券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此次IPO成功,代表德翔海運即將在資本市場邁出全新步伐。

據了解,德翔歷經三次申請才完成上市聆訊,其中包括市場因素、疫情因素,加上港交所審查工作非常詳細嚴格與費時所致。

德翔海運成立於2001年3月2日,原經營亞洲區間貨櫃定期航線,目前業務範圍包擴亞太地區、跨太平洋市場和亞歐市場。

▲德翔海運將以7千箱貨櫃船航行中東線。(圖/德翔海運提供)

▲德翔海運目前已擁有自有7千箱貨櫃船,1.4萬箱貨櫃船建造中。(圖/德翔海運提供)

該公司航運網路集中在亞太地區,並進一步細分為六個主要市場:大中華-北亞、大中華-東南亞、大中華、北亞及東南亞、亞洲-大洋洲以及亞洲-印度次大陸。

截至今年4月30日,德翔海運擁有48條航線,其中獨立運營9條、聯營22條、艙位互換15條、艙位租賃2條,網路覆蓋全球21個國家及地區的56個主要港口。

根據Alphaliner的統計數據,截至10月15日,德翔海運運營運力為42艘、107,457箱(20呎櫃),其中自有運力38艘、93,770箱,租賃運力4艘、13,687箱,運力排名全球第20位。

德翔海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該公司收入分別為18.37億美元、24.44億美元和8.75億美元,2024年前四個月收入為3.18億美元。2021年和2022年,德翔海運的業績表現十分強勁,主要得益於自2020年年中開始上漲的運費。但2023年由於運費顯著下跌,同時貨運量小幅下滑,該公司的利潤大幅下降,今年獲利估計有明顯回升。

此外,過去三年,德翔海運的貨運量分別為1,583,574箱、1,559,142箱和1,466,431箱T,2024年前四個月貨運量達到536,606箱。

德翔海運強調,該公司的多元化客戶群體及對高貨值、高時效性貨物的專注,說明其保持了較高的運費水準。 該公司解釋說,中小型客戶,包括貨運代理和直客(BCO)的需求量適中,相比於大客戶,他們較少享受批量折扣,並且更能接受市場運費的波動。

同時,德翔海運還與部分直客(BCO)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尤其是涉及高貨值和高時效性要求的貨物,如電子產品、高端機械、汽車及需冷藏的易腐貨物等。 由於這些貨物對物流時效和運輸要求較高,因此運費也通常更高。

在此次招股書中,德翔海運還列出了自身的多項優勢,包括強大的股東價值創造能力、廣泛的亞太地區網路佈局、靈活的經營模式、新船採購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客戶為中心的廣泛銷售網路,以及擁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團隊。

對於企業發展前景,德翔海運表示,公司願景是成為一家領先的優質集裝箱航運公司,為國際貿易提供靈活且無縫的物流解決方案。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其將採取以下戰略舉措: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市場地位,探索其他市場機遇; 持續優化和升級船舶及集裝箱; 推動業務數位化; 加強與其他承運人的戰略合作,並在港口運營方面進行選擇性投資。

德翔近幾年積極擴充自有船隊,今年6月,德翔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和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簽署了2艘14,000箱 甲醇燃料預留(READY)貨櫃船和2艘7,000箱貨櫃船建造合約。這些新船交付后,將被部署在德翔海運的跨太平洋或遠東-南美航線上,進一步增強運營能力。

今年7月,德翔海運加入新加坡SeaLead Shipping開通的美西航線AWC中運營,這也標誌著該公司重返跨太平洋航線,擴大了全球運營網路。AWC航線提供中國、韓國與美國西海岸之間的直達服務,掛靠港口包括南沙、寧波、上海、青島、釜山及長灘。

關鍵字: 台商首家德翔海運香港交易所聆訊登陸港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企銀董座向政院口頭請辭 總經理李國忠代理呼聲高

台企銀董座向政院口頭請辭 總經理李國忠代理呼聲高

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因帶病工作,居家上班期間引發「銷假領薪」爭議持續延燒,據公股圈消息,劉佩真擔心拖累行政團隊形象,已向行政院提出口頭請辭,最快本周五(21日)台企銀董事會發布,由於事發突然,現任台企銀總經理李國忠暫代呼聲高。

2025-02-16 12:53

川普批「台灣搶生意」3套劇本 台積電最不怕晶片關稅

川普批「台灣搶生意」3套劇本 台積電最不怕晶片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揚言修改「晶片法案」補助條件,壓迫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對台積電步步進逼。連日來市場流傳多套劇本,不管是對美擴大先進製程投資,技術入股或是接手英特爾,對台積電而言,最簡單的是課關稅,因為在實務運作上美國很難直接對台灣晶片課稅。

2025-02-16 17:07

大鱷動向!索羅斯抄底台積電 股神巴菲特暫停賣蘋果

大鱷動向!索羅斯抄底台積電 股神巴菲特暫停賣蘋果

美國證管會(SEC)公告13F文件,有「金融巨鱷」稱號的索羅斯(George Soros)旗下索羅斯基金(Soros Fund)去年第4季大買台積電ADR近4.7萬股,累計持股來到15.2萬股,同時新建輝達(NVIDIA)逾21萬持股;而股神巴菲特則暫停賣出蘋果股票。

2025-02-16 14:10

加油鬆口氣!本周汽油不調整 柴油小漲0.1元

加油鬆口氣!本周汽油不調整 柴油小漲0.1元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17)日凌晨零時起汽油價格不調整、柴油調漲0.1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8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3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3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9.0元。本周因平穩雙機制啟動,汽、柴油各吸收1.0元及0.7元。

2025-02-16 12:03

金價跳水照樣買!陸民眾抱怨黃牛搶購 專家:黃金牛市尚未走完

金價跳水照樣買!陸民眾抱怨黃牛搶購 專家:黃金牛市尚未走完

此前金價一路狂飆,大陸消費者跟著瘋搶,上週五14日金價突然跳水大跌,還是出現搶購怪現象。據了解,大陸各地都有「搶金」人潮,全大陸最賺錢百貨公司位於北京的SKP,老鋪黃金門店才開門,外面大排長龍,不少消費者抱怨,「都被黃牛搶先買了!」

2025-02-16 12:02

台積電1月股價創高 副總羅唯仁賣22張套現近2500萬

台積電1月股價創高 副總羅唯仁賣22張套現近2500萬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影響,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今年1月股價表現震盪,不過台積電高層持股多未出現變動,僅直接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報告的台積電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賣股22張,套現近2500萬元。

2025-02-16 11:11

川普拋對等關稅 會計師嘆「情人節送愚人節禮物」

川普拋對等關稅 會計師嘆「情人節送愚人節禮物」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美國優先貿易政策,頻頻對外發表新的關稅政策,掀起全球貿易風暴,對多國實施新一輪的關稅政策,2月10日宣布3月將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 2 月14日更是宣佈對等關稅計畫(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預計4月1日前完成研究。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會計師陳彩凰大嘆「情人節送愚人節禮物」。

2025-02-16 10:03

9000名美國稅務員挫咧等!川普政府計劃裁員 馬斯克執行中

9000名美國稅務員挫咧等!川普政府計劃裁員 馬斯克執行中

美國報稅季如火如荼展開,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最新計劃針對解僱9000名國稅局員工進行檢視,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將率領團隊審查國稅局的人力是否浪費。

2025-02-16 09:43

法人看好烏克蘭重建商機 散裝航運大老看重建速度可能不會太快

法人看好烏克蘭重建商機 散裝航運大老看重建速度可能不會太快

俄烏戰爭在本月24日即將屆滿三周年,讓俄烏戰爭快速停止是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時的重大,隨著川普上任,停火的跡象日益明顯,上周五(14日)國內法人出報告,將散裝航運類股列為正向、鋼鐵、水泥與塑化列為中性偏正向,對此散裝船運市場的大老指出,重建商機一定有,但對重建資金來源不能太樂觀看,可能重建速度會比想像中慢。

2025-02-16 09:08

川普2.0效應市場遇亂流 投資人可中性看待AI需求熱度不減

川普2.0效應市場遇亂流 投資人可中性看待AI需求熱度不減

金融市場正式迎來金蛇年,國泰證券觀察年後國際市場及產業脈動,仍對美國、台灣市場抱持樂觀展望。儘管在農曆年期間,聯準會(Fed)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的區間不變,為2024年底啟動寬鬆周期以來,首次暫停降息行動,加上美國總統川普正式重返白宮,加劇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升溫,對此,國泰證券觀察,全球金融市場短期內恐面臨波動,新川普政府雖是威脅但並非「黑天鵝」,主要是自量化寬鬆政策以來,市場流動性與資金充裕度足以緩衝風險,建議投資人可中性看待「川普2.0」效應帶來之短期震盪。

2025-02-16 06:0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