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陸製船收費估計船公司會選擇僅彎靠美國樞紐港,MSC主張不溯既往。(圖/紐澤西港務局提供)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國內兩家超大型攬貨公司高層出席美國商務日報上周在長堤舉辦的越太平洋線海運研討會(TPM25),根據在會場蒐集資訊,都估計今年美國線5月長約運價,每大箱(40呎櫃)預計會較去年提高3-400美元,但對超大型與大型直客不收旺季附加費。美國線去年長約價僅簽在成本價上下,現貨市場運價大漲時,船公司透過徵收旺季附加費、長約價與現貨價搭配的配比價調升實收運費。
對於美國擬對大陸製造商船收取額外費用,因為每彎靠一個港就要收一次費,船東都嚴重警告會讓船公司取消彎靠次要港口,並擠爆樞紐港。業界龍頭地中海航運(MSC)執行長Soren Toft主張這項收費不應溯及既往,也就對過去在大陸建造的船舶不收港口費,與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在上周三提出的見解相同。
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的執行長Jeremy Nixony在TPM會議上指出,對大陸製造商船收額外費用的計劃是一個「曲線球」,可能會對海運承運人及其客戶造成巨大損害。估計船公司會減少彎靠港口,洛杉磯與紐約等樞紐港則會出現擠爆現象,造成類似疫情期間的嚴重塞港現象,讓零售商和製造商的進出變得更加困難。
MSC執行長Soren Toft在TPM上表示,MSC可以跳過像加州奧克蘭港這樣的小型港口,而奧克蘭是美國出口新鮮牛肉、乳製品和杏仁的重要港口。Toft談到中國製造的船舶額外收費時表示:「如果法規出台,至少讓我們向前看,不要因為我們過去犯過的錯誤而懲罰我們,我們不知道這是錯誤。」
世界航運委員會(WSC)估計對陸製船的收費,會為美國消費者一年增加高達300億美元的成本,讓美國出口貨的運輸成本翻一倍。WSC執行長Joe Kramek說:「政策制定者必須重新考慮這些破壞性的提案,並尋求支援美國工業的替代解決方案。」
船公司在TPM會議期間都會在旅館租用會議室或房間,與包括進出口商,攬貨公司等託運人協商新年度美國線長約價,由於去年長約價偏低,加上各項成本高漲,船公司今年都會調升長約價,但因美國關稅相關政策讓市場充滿不確定,加上目前運價正快速下跌中,超大型攬貨公司認為,今年長約很有可能延後簽屬,除非整體情勢在4月內就明朗化,另外船貨雙方也會透過附加條款或是彈性條款確保各自利益。
目前船貨雙方談出的運價,超大型直客美西美大箱約在1500-1700美元之間,不收旺季附加費(PSS),美東加價800美元;大型直客約在美西約在1700-1800美元之間,美東加價1000美元,不收旺季附加費;中型直客美西約2000美元,美東約3000美元,收旺季附加費;大型攬貨公司美西約2100美元,美東約3100美元,收旺季附加費;中型攬貨公司美西約2300美元,美東約3300美元,收旺季附加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