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最嚴重的衰退

圖、文/商周出版

幾乎所有富裕已開發國家的嬰兒潮(Baby Boom)世代都已達到高峰。我在第一章提出的最重要見解是,從 1996 至 2018 年間,這樣的情況接二連三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上演。日本是最早達到嬰兒潮高峰且經濟長期走下坡的大型國家。南韓將是最後一個,而台灣有兩個高峰,第一個是落在 2009 至 2010 年,下一個則介於 2023 至 2026 年間,圖 P-1 就是台灣的消費潮,台灣的消費高峰落後出生潮約 47 年。

這意味著,自 2011 至 2021 年間,台灣的消費將趨向遲滯。而接下來至 2026 年間,消費將會出現短暫的回聲潮(Echo Boom)世代反彈,再來就呈現和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相似的趨勢,長期走下坡,直到 2057 年甚至更久以後。

如果你能預知未來的情況,並從其他國家過去的經驗中——如日本的衰敗——記取教訓,那你一定會受益良多。美國繼日本之後,在 2007 年達到高峰,而德國和英國也在 2013 年達到高峰,其餘歐洲國家達到高峰的時間點則落在 2014 至 2018 年間。新加坡和台灣類似,在 2010 年達到高峰,而南韓則是最晚,將在 2018 年達到高峰。我會在第一章檢視世界各地的人口統計斷崖(demographic cliff)。

日本的出生率在 1949 年達到高峰,而台灣則是在 1963 年。那代表台灣的嬰兒潮世代比日本晚大約 14 年達到高峰,所以,台灣的經濟繁榮與衰退、房地產和工業週期將傾向於循日本模式,但落後大約 14 年。
我在第二章討論日本的「昏經濟」(coma economy),並說明南韓如何從一個貧窮的新興經濟體,崛起為富裕的已開發國家,它的都市化 S 型進步曲線及人均 GDP 增長模式,幾乎和日本如出一轍,但落後 25 年。我採用 25 年的原因是,最精確的國際數據來自聯合國,而它每隔 5 年才提供一次數據。但如果精確推算,南韓大約是落後日本近 22 年。聯合國並沒有提供台灣的數據,所以我無法用相同的方式來說明台灣的進展,但很明顯地,台灣的情況也很類似。

台灣 2012 年調整過購買力且以國際美元(international dollar)計算——以緩和匯率波動的影響——的人均GDP為 39,479 美元,日本是 37,449 美元。以東亞國家來說,只有新加坡比台灣富裕,其人均 GDP 為 6 萬美元,因為它只是個大城市,又是一個類似香港、紐約及倫敦的大型金融中心。所以,我要恭喜你們,至少就東亞國家來說,台灣在工業化的大進展上已超越了日本和南韓。

我在第六章說明為何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創造這種從新興經濟體蛻變為已開發國家——從相對貧窮變得富裕——的大躍進。多數歐洲國家都在 1800 年代轉型成功,美國則是在上個世紀實現這個成就。日本、台灣、新加坡和南韓等東亞島國也都順利轉型。但我認為此時此刻看來,世界上沒有其他新興國家有機會實現相同的成就。我在第六章說明,中國、印度、巴西和幾乎其他所有新興國家,都不可能創造這種 S 型曲線的都市化轉型。因為它們的人均 GDP 只能線性成長,所以,這些國家永遠也不可能變得像台灣、日本或美國那麼富裕。

台灣的人口統計趨勢已開始轉向疲弱,而且將會進一步轉弱至 2021 年左右。南韓將會步上你們的後塵,在 2018 年年底摔落人口統計斷崖,而且,日本將從 2021 年起陷落第二個更可怕的人口統計深淵。台灣則將在 2026 年後摔落第二個深淵。總之,未來東亞的人口統計趨勢將糟到無以復加。

最終來說,那意味著勞動力將最先開始走下坡,接著,人口也會開始減少。面對這些惡劣的趨勢,台灣的經濟要怎麼成長? 另一個問題是,台灣政府是否預見到這個後果,並積極藉由吸引更多移民,或是強迫延後退休年齡來因應? 這是唯二的短期解決方案。鼓勵生育的成果要 20 年左右以後才會浮現,因為屆時這些寶寶才會開始陸續加入勞動力。但要吸引移民也不是簡單的事,因為台灣的英語人口並不多,而且大學也鮮少採用英語教學。

台灣的政府不可能預見到這樣的後果。貨幣和財政政策能延緩台灣走下坡的速度嗎?日本早從 1997 年起就開始採用量化寬鬆政策,政府也大幅增加財政赤字規模,但過了 17 年之久,他們的經濟依舊處於「昏迷」狀態。在未來 10 到 20 年間,將退休年齡延後到 75 歲,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提高生育率則是長期的最佳解決方案。但政府和為人夫者必須更主動支持有小孩的職業婦女,鼓勵生育的解決方案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成效。可是,對所有東亞國家來說,那又是非常大的文化變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第六章討論的 30 年原物料商品週期,要到 2023 年左右才會觸底。原物料商品價格下跌將在新興國家和中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這就是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領先指標。現代史上最大的泡沫在中國,一旦這個泡沫破滅,台灣所受的衝擊將比世界上多數國家更大,其中只有南韓受衝擊程度會超過台灣。因此,台灣必須做好面對 2014 至 2019 年大通縮(deflation)的準備。

(本文摘自《2014-2019經濟大懸崖》台灣版序)

關鍵字: 2014-2019經濟大懸崖商周出版經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釋善意! 美媒人爆5月AZ新廠剪綵力邀川普站台

台積電(2330)出手解救英特爾(Intel)困境的傳言四起,雖然公司未進一步表態,但美國媒體已先披露「公司5月亞利桑那州(AZ)新廠剪綵,計劃邀請美國總統川普站台」。

2025-02-13 11:40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川普加稅動機揭秘 科技專家揭「拯救英特爾3策略」

看到河道有人寫華爾街跟Reddit盛傳川普對台積電的處理方式,既然消息已經滿天飛,我也可以解除封印、寫寫我所知道的訊息了⋯

2025-02-13 11:25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輝達新晶片來不及上市! 郭明錤爆2款量產延期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日發文表示,遊戲玩家和重度使用者都想入手RTX 5090和5080,會因晶片供應的限制造成缺貨。

2025-02-13 11:21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規模百億ETF近1月績效一次看 3檔超車0050

儘管川普再揮關稅大刀,以及DeepSeek模型推出引發AI股估值調整等干擾為台股增添波動,台股市值型ETF檔數有十多檔,若進一步關注規模在百億元以上、市場熱度高的產品,合計有6檔,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與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近一月表現皆不俗,打敗0050包括00923、00922、006208等3檔。

2025-02-13 09:5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英特爾出現救星!股價創逾2個月高點 3天漲逾17%

根據國際金融服務供應商貝雅(Baird)發布的報告,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一項涉及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的計畫。受此消息面激勵,英特爾股價在12日收盤大漲逾7%、台積電(2330)ADR下跌逾1.1%。

2025-02-13 10:40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蘋果發展「機器人」有眉目! 郭明錤:人形、非人形都研究

擁「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外號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個人X平台上指出,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正在研究人形與非人形機器人,目前這些產品仍處於內部的概念驗證(POC)階段。

2025-02-13 10:55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下一個目標是油價!老謝:台灣增加對美購油 台幣易升難貶

川普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觀察23天以來表現,並以「川普指揮棒下的新投資」為題撰文,對大小事都管的川普,讓金融市場迅速調整腳步,反映在比特幣、黃金、油價等議題上更是明顯,老謝直言「川普下一個目標可能是油價」,接下來台灣要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也許要改變油氣的配置,增加對美國購油,天然氣及農產品,而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放手匯率,台幣今年易升難貶,但在日本升息下,日圓貶至161.95已到盡頭,老謝直言「便宜的日圓也將接近尾聲」。

2025-02-13 10:37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漲到受不了! 南韓造幣廠停賣金條

受到國際金價猛暴性飆漲影響,南韓造幣廠正式向外宣布暫時停止金條銷售業務,消息一出加深投資人害怕「買不到」的心理,進一步推升貴金屬吃緊市況。

2025-02-13 09:40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領錢了!一早4萬元入帳 還有17筆給付月底前發放

勞保局每月固定入帳的各項給付接力發放,今(13)日起至月底,共有18項給付接連入帳,今天有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率先入帳,每生1名寶寶可領近4萬元,雙胞胎以上按比例贈給;另攸關近194萬人的勞保年金給付將在26日入帳,平均每人可領1.92萬元。

2025-02-13 09:36

美系外資力挺 矽力-KY亮燈漲停

美系外資力挺 矽力-KY亮燈漲停

根據最新出爐的報告,美系外資對矽力-KY(6415)的前景表示樂觀,認為該公司將受惠於週期性復甦的中國市場。報告指出,中國市場已經顯現出觸底的跡象,價格環境也逐漸回穩。此外,人工智慧(AI)預計將成為矽力-KY長期成長的重要動能。基於這些因素,美系外資決定將矽力-KY的評等從「中立」調高至「加碼」,並將目標價由470元上修至500元。

2025-02-13 13:14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