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怡如】
中國消費再升級!成長動力已略顯疲態的消費市場,將出現新的變化。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十月二十九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消費是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並要求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不僅延續習李上台後的一貫政策,也再度宣示中國的轉型。不要懷疑!未來中國的消費重點不是汽車、房屋等的「硬需求」,而是健康、教育、旅遊等「軟需求」,也就是說,中國消費將進入「吃軟不吃硬」的新時代。
今年以來,中國GDP成長低於七.五%,市場上始終有一派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擔心需求不振之下,中國經濟會硬著陸,結果並沒有發生什麼危機,也不見中國官方的憂慮。顯然看衰中國的言論,忽略了一些正在改變的面向。
中國經濟發展擺脫舊思維
確實,因為全球景氣復甦緩慢,中國出口貿易受影響,製造業面對工資上漲、市場需求下滑的雙重壓力,景氣無法很有效地復甦,拉低了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加上房地產調控,房市成交量縮減,房價也持續下調,衝擊了中國內需市場。從這兩方面來看,中國的經濟實在是沒有好消息可言。
GDP的計算分三大部分,消費、投資、淨出口盈餘,製造業、房地產的低迷,讓投資意願降低,出口的成長性又受限,三大組成之中,就有兩大塊的成長性不佳,中國的經濟成長只能靠消費來支撐了。唱衰的人因此認為中國經濟沒有亮點,但這是用舊思維在看中國,他們的觀念沒有跟上中國前進的腳步,所以漏掉了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中國的消費成長潛力仍然非常巨大。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成功地讓中國一部分的人富起來。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中國用低廉的人工、土地,取代東南亞的地位,成為世界工廠。出口導向的經濟,引外資投資來壯大中國出口,中國GDP每年快速成長,真的造就許多人一夕致富,但同時也因為重複投資嚴重,泡沫問題十分嚴重,直到金融海嘯前的二○○七年,中國GDP成長一三%,資本投資活動加上淨出口對GDP成長的貢獻度達到六成,說明了中國的經濟成長基本上是建立在投資活動熱絡之上。
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再度用老方法,政府大規模的投入建設來拉動內需,當時四兆人民幣刺激經濟,很快收到成效,二○一○年的GDP成長再度回到兩位數的一○.三%,只是中國很快地面臨更頭痛的問題,過度投資、生產過剩、房價快速上漲,泡沫隨時有破滅的危機。
因此,習李上台後,不厭其煩地重複中國要擴大內需,轉型成為消費支撐經濟成長,且不斷重申中國不會再有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政策。經過了年餘,習李的態度仍然一樣,把改革放在首位,經濟上求穩,市場也認清、接受了中國的改變。
事實上,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值已經達九.三三兆美元,中國的貿易總額則是全球第一,可以想見,中國不能再用老方法來維持經濟的高度成長。
開始進行房地產調控之後,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也不像以往,增長幅度逐年下滑,二○一三年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年增率雙雙跌破二○%,今年的增幅又進一步縮小,房地產投資的增長更有跌破一○%的可能。影響所及,中國GDP成長率也跟著下滑,今年跌破七.五%的機率非常高。
消費支撐的強度正在提高
也就是說,想要靠消費的增長來抵銷投資增長減緩的衝擊,就目前來看,還沒有那麼容易。不過,從一些細微之處發現,雖然經濟結構沒辦法一時扭轉,但是改變已經正在發生。
回想習近平的鐵腕是如何取信於人?那是從他上台後的禁奢開始,再到之後的打貪,雖然政治目的的成分很高,但不諱言禁奢打貪收服了中國民心。現在的中國官員厲行禁奢,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高檔餐飲業流失了最大客層、白酒價格大跌、奢侈品消費縮手等等。
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個現象,禁奢禁得這麼「徹底」的情況下,中國的消費還能成長,不就是消費成長潛力巨大的最佳證明嗎?
以先進國家的GDP結構來看,消費對GDP貢獻大約在七成左右,中國只有四成,確實有很大的空間。這也是中國近年來調整方向,用擴大內需來支撐經濟成長的重要依據,在最近公布的前三季經濟數據顯示,消費貢獻GDP四八.五%,比投資高出七個百分點,看得出來結構正在改變。
不過,中國的消費成長爆發力沒有往年強勁,也顯現在統計數據上。二○一○年以來,中國的消費成長幅度也是逐年下滑,今年前三季僅成長一二%,因為已經成長到一定規模,再增加有限。那怎麼會說,中國還有消費潛力可期呢?
升級版的威力絕不容忽視
這就是李克強提的「消費升級版」!過去我們看中國的消費,總是著墨在中國銷售多少輛汽車、多少台電視機、多少支手機…,試想,當多數家庭都有了汽車、電視等家電,人手一支手機、一台電腦的時候,這些「硬需求」還能增加多少?所以,中國的消費如果停留在此階段,當然成長空間有限。但是,中國的國民所得已經超過六千美元,生活基本需求無虞,接下來要追求的是讓生活更美好的消費。
誠如李克強談到的,拉動消費的前提是消費者口袋裡有錢。看來,這個前提中國已經具備了。李克強又提到,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普遍認為儲蓄是對未來生活最好的保障。因此,老百姓在處理資金時,大部分用來儲蓄,少量用於消費,其中剛性需求消費占了主要地位,很少將收入用於精神需求和娛樂需求上。(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03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強勢股擁籌碼、技術面雙優勢
☆特別企劃:養老與健康需求愈滾愈大
☆焦點議題:特斯拉季報出爐 激勵股價
☆國際趨勢:亞洲新形態貨幣戰爭開打?
☆新股特區:日圓重貶 汽車及自行車樂透
☆重要資訊:上市櫃公司10月營收搶先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