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食安風暴連串爆發,彷彿野火延燒,造成消費者恐慌,對企業道德信心瓦解。衛服部食安法規在食安風暴後進行變革,有機會帶動產業轉型。
文.陳怡婷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公布,強生藥廠、正長生藥廠的藥品摻入工業級碳酸鎂做為藥品主成分或賦形劑,上游業者允成化工和誼興貿易的鐵都超量,碳酸鎂主體含量卻都不足。
並且調查了二十七家國內藥廠使用相關原料的狀況,雖然沒有藥廠使用允成或誼興的碳酸鎂、碳酸鈣原料,但有十三家業者共二十三項產品,使用的碳酸鎂或碳酸鈣主成分原料為「食品級」或僅有「食品添加物」許可證。包含知名藥廠葡萄王生技(1707)的愛胃康顆粒,以及明通化學製藥的金葫蘆消化顧胃散、肝胃能顆粒等均入列。|
藥品為何要用賦形劑?
食藥署表示,製藥業使用做為主成分原料,藥事法規定來源必須是領有「原料藥」許可證,食藥署已要求廠商將相關產品在四月十五日午夜前下架,三十天內完成回收,庫存品須封存停止出貨。而藥品賦形劑部分,將依《中華藥典》規格逐批抽樣檢驗,須檢驗合格才可使用。後續將展開第二波清查。
工銀投顧資深經理廖昌亮表示,藥品中除了主成分(亦可視為主原料)以外的其他成分,統稱為「賦形劑」(亦可視為副原料),其不具任何藥理作用(療效),是賦予藥品成為劑型的成分。
他指出,從碳酸鎂(鈣)事件來看,在上市櫃生技公司中,除了葡萄王,第二波恐怕健喬(4114)也免不了受到牽連。
再者,葡萄王生技從生產機能性飲料、製藥發跡,擁有製藥能力,特別以藥品cGMP的規格來生產口服液與保健食品。可以說,葡萄王雖有cGMP藥廠資格,但把關不夠嚴謹,才釀下這次賦形劑原料問題事件。
但就2014年葡萄王整體產品分布來看,品牌保健食品早已是公司發展重心,藥品僅占2%,因此即使問題產品全面下架,對整體營業額也無太大影響。 只是,把關不夠嚴謹的小瑕疵,短期對於老字號商譽影響絕對是有的。
葡萄王保健食品 成長性仍看好
2013年五月,受毒牛樟芝事件波及,遭受池魚之殃的葡萄王同年六月後業績下滑,雖在2014年逐漸走出陰影,下半年兩項新產品(猴頭菇與乳酸菌)上市,亦挹注營收不少,年營收有機會重回成長軌道,但碳酸鎂(鈣)事件恐怕短期對於商譽打擊不小。
葡萄王是一家兼具創新研發、生產製造、品牌與通路的保健食品龍頭廠,創立於1969年,1987年取得藥廠GMP認證,1993年成立「葡眾企業」(多層次傳銷公司)。
以去年台灣傳銷業中營業額排名,葡眾企業為第二名,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五十五億元,是前五大中最為年輕的公司,且產品數最少,也是本土最大的傳銷公司。去年葡眾銷售占比前三大主力產品分別為康貝兒(30.18%)、995超級營養液(17.75%),與樟芝益(13.3%),貢獻葡眾年營收即超過六成。
葡萄王於去年銷售占比中,品牌保健食品占88%(其中,葡眾品牌占73%,葡萄王生技品牌則占15%)、飲料占6%,其他占6%,故保健食品仍為葡萄王的營收重心,尤其是菇類產品(如:靈芝、樟芝、雲芝、冬蟲夏草、姬松茸與猴頭菇等)與益生菌產品(如:球菌、桿菌、雙叉桿菌、酵母菌與酸菌等)。
法人仍看好未來葡萄王生技品牌的保健食品、飲料(機能性飲料類),以及其他布局(如:東協等海外市場),以上成長空間值得關注。
其實,自2011年塑化劑風暴至今,經歷三聚氰胺、毒澱粉、大統混油、強冠餿油和飼料豬油等事件,許多大廠紛紛中箭落馬,唯有義美全身而退,堪稱是食品業模範生。而義美在塑化劑事件期間,耗資千萬打造的食安實驗室也一炮而紅。
也因此,櫃買中心於今年頒布申請股票初次上櫃(IPO)公司屬於食品類股,或者餐飲收入占營業額50%以上者,應設置實驗室進行自主檢驗,藉此保障民眾健康及投資人權益。除了新上市櫃的公司外,統一(1216)及味全(1201)兩大綜合食品廠也積極針對食品安全投入資金進行維護。
老字號黑松 把關食安不鬆懈
上市櫃老字號飲料大廠黑松(1234),也於2013三年成立造價千萬的食品安全實驗室,所有產品皆經過原料溯源管理、原料進廠檢驗、風險物質檢驗、成品檢驗等四大關卡把關,為黑松產品的原料與品質進行嚴格篩選與把關,並依產品或原料風險高低階段性增加檢驗項目。
黑松的食品安全實驗室引進價值新台幣一千萬元的「超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與良心企業義美用的是同一台。這台質譜儀效果比一般的「高效能液相層析儀」更精密,不僅可檢測出三聚氰胺、抗生素、黃麴毒素代謝產物等有機物外,還可檢測出是否有農藥殘留,為消費者把守第一道關卡。
黑松表示,透過自主檢驗可即時知道水源、原物料、成品的品質狀況及配合法規規定的執行檢驗是否合格。另外,在風險物質的監測上,透過了解產品是否受污染,以降低食安危機的發生。(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64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