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餐飲連鎖瘋IPO買賣房必看-交屋眉角大公開

文.莊孟翰(顏瓊真整理)

新北市王先生問:
我最近透過仲介業者賣掉一間房子,正在辦理產權移轉過戶,買方還有尾款未付清,但因結婚之用,想先布置新房,就跟我商量,能不能先交屋,讓他先進去裝潢,這樣好嗎?

A : 買賣房子最怕的是交易過程有糾紛,因此,為什麼中古屋買賣,房仲業者要推「履約保證」,就是要確保買方交付價金之後,房子能順利登記到名下。相對地,屋主賣房之後,產權在過戶給買方的同時,對方的錢也能進到自己的口袋裡,這就好像買賣東西「銀貨兩訖」的概念。



不過,房子買賣因動輒數百萬元或數千萬元,是一筆大數目,中間最怕有交易糾紛發生,而為了避免糾紛,有些時候還是要懂得說「不!」

有些人常犯一種毛病,就是基於人情世故,心想:「人家結婚是好事一樁,就相信一次,做個人情給個方便。」或者像是在農曆七月前幾個月進行買賣交易,買方希望趕在農曆七月前搬進去住,就跟屋主商量,能否先進去裝潢。

然而,若是碰到對方是喜歡鑽法律漏洞的人,很可能之前給的「方便」最後卻落得房子已過戶到其名下,且已裝潢好,人也搬進去住了,但尾款卻遲遲未付清的麻煩事。

就《民法》觀念來說,買賣房子屬於「雙務契約」關係,如果甲是賣方,乙是買方,則乙便負有給付相對價金(房屋總價款)給甲的義務,而甲也負有交付房子給乙的義務。

換言之,就「房子」的主體來說,甲是債務人,乙是債權人(要求甲交付房子);但就「房屋總價款」來說,乙是債務人,甲是債權人(要求乙要付錢)。由於甲、乙同時具有債務人及債權人的雙重身分,也就符合「雙務契約」中具有「兩足相償」之性質,以及「互為因果(有買賣行為)」之關係。

以甲、乙關係來說,若乙是個喜歡鑽法律漏洞的人,堅持房子已過戶到名下,屬於房子的「登記名義人」,且自己「有權占有」該房子,此便造成甲雖然給乙方便,最後卻可能落得乙藉機賴皮,不付清尾款而付諸興訟。

一旦某方違約,由於「雙務契約」屬於債權關係,得透過打官司來解決,但官司過程恐曠日費時,因而甲的好心恐怕只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故會建議王先生,還是等買方連尾款都付清了,再進行交屋為宜。

房屋買賣的信託關係,可保障交易安全

竹北張小姐問:
因為有想要買房子自住,在看預售屋的過程,有聽到代銷業務人員說,自己付的訂金及將來的工程款,都會存入建商在銀行開立的信託專戶內,不用擔心。不禁好奇所謂「信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 : 與不動產信託有關的種類有很多種,就大多數的新成屋或中古屋買賣來說,與消費者最有關係的,是「不動產買賣價金信託」。根據土地銀行在官網上的解釋:「不動產買賣雙方與受託銀行簽訂信託契約,由買方依約定付款時程將買賣價金存入信託專戶,賣方將產權過戶文件交付地政士向地政機關辦理產權移轉予買方,俟產權過戶完成後,由受託銀行將買方存入信託專戶之價金交付予賣方,以保障買賣雙方交易安全的一種信託機制。」

其流程包括:買賣雙方簽訂買賣契約。買賣雙方與受託銀行簽訂信託契約。受託銀行開立信託專戶,信託財產獨立設帳保管。買方依付款時程交付價金,存入信託專戶。賣方交付過戶文件。地政士辦理產權過戶。過戶完成,受託銀行交付價金予賣方。受託銀行辦理結算分配,信託關係結束。

至於張小姐所提出的預售屋,在實務上是與上述情況雷同的,只不過,因為是預售屋,就存在「萬一已經繳了不少工程款,但建商蓋到一半卻落跑了,該怎麼辦?」的問題。

往昔幾波房市由多頭轉空頭、景氣走下坡時,不少建商因資金周轉不靈,確實常有「落跑」的情況發生;消費者在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書之後,依工程進度逐期支付工程款,一旦錢都繳給建商,卻遭建商「捲款潛逃」,而房子還沒蓋好,根本沒辦法辦理過戶,更甭談產權,很可能一生積蓄就此付諸流水。即便打官司,贏了訴訟,問題還是無法圓滿解決。

因此,自從「信託管理辦法」公布實施後,近些年建商為加強消費者下訂購屋的信心,都會透過銀行「信託專戶」,讓已訂購戶所繳的每一分錢,都存入專戶內做「專款專用」,也就是建商要等到房子蓋好之後,才能從銀行的「信託專戶」提領客戶的購屋款,不致發生錢繳到建商口袋,卻遭建商挪用之情事。

因為一旦資金發生缺口,沒錢支付工程款,最後「落跑」的骨牌效應就會一一浮現,因此對消費者來說,買賣過程若能透過銀行「信託專戶」,必然較有保障。  在此必須一再提醒,不論房屋價格多便宜,還是謹記「安全第一」為宜。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65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餐飲連鎖房地產投資履約保證不動產信託中古屋買賣買賣契約信託管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企銀董座向政院口頭請辭 總經理李國忠代理呼聲高

台企銀董座向政院口頭請辭 總經理李國忠代理呼聲高

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因帶病工作,居家上班期間引發「銷假領薪」爭議持續延燒,據公股圈消息,劉佩真擔心拖累行政團隊形象,已向行政院提出口頭請辭,最快本周五(21日)台企銀董事會發布,由於事發突然,現任台企銀總經理李國忠暫代呼聲高。

2025-02-16 12:53

川普批「台灣搶生意」3套劇本 台積電最不怕晶片關稅

川普批「台灣搶生意」3套劇本 台積電最不怕晶片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揚言修改「晶片法案」補助條件,壓迫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對台積電步步進逼。連日來市場流傳多套劇本,不管是對美擴大先進製程投資,技術入股或是接手英特爾,對台積電而言,最簡單的是課關稅,因為在實務運作上美國很難直接對台灣晶片課稅。

2025-02-16 17:07

大鱷動向!索羅斯抄底台積電 股神巴菲特暫停賣蘋果

大鱷動向!索羅斯抄底台積電 股神巴菲特暫停賣蘋果

美國證管會(SEC)公告13F文件,有「金融巨鱷」稱號的索羅斯(George Soros)旗下索羅斯基金(Soros Fund)去年第4季大買台積電ADR近4.7萬股,累計持股來到15.2萬股,同時新建輝達(NVIDIA)逾21萬持股;而股神巴菲特則暫停賣出蘋果股票。

2025-02-16 14:10

加油鬆口氣!本周汽油不調整 柴油小漲0.1元

加油鬆口氣!本周汽油不調整 柴油小漲0.1元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17)日凌晨零時起汽油價格不調整、柴油調漲0.1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9.8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1.3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3.3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9.0元。本周因平穩雙機制啟動,汽、柴油各吸收1.0元及0.7元。

2025-02-16 12:03

金價跳水照樣買!陸民眾抱怨黃牛搶購 專家:黃金牛市尚未走完

金價跳水照樣買!陸民眾抱怨黃牛搶購 專家:黃金牛市尚未走完

此前金價一路狂飆,大陸消費者跟著瘋搶,上週五14日金價突然跳水大跌,還是出現搶購怪現象。據了解,大陸各地都有「搶金」人潮,全大陸最賺錢百貨公司位於北京的SKP,老鋪黃金門店才開門,外面大排長龍,不少消費者抱怨,「都被黃牛搶先買了!」

2025-02-16 12:02

台積電1月股價創高 副總羅唯仁賣22張套現近2500萬

台積電1月股價創高 副總羅唯仁賣22張套現近2500萬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影響,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今年1月股價表現震盪,不過台積電高層持股多未出現變動,僅直接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報告的台積電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賣股22張,套現近2500萬元。

2025-02-16 11:11

川普拋對等關稅 會計師嘆「情人節送愚人節禮物」

川普拋對等關稅 會計師嘆「情人節送愚人節禮物」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美國優先貿易政策,頻頻對外發表新的關稅政策,掀起全球貿易風暴,對多國實施新一輪的關稅政策,2月10日宣布3月將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 2 月14日更是宣佈對等關稅計畫(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預計4月1日前完成研究。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營運長、會計師陳彩凰大嘆「情人節送愚人節禮物」。

2025-02-16 10:03

9000名美國稅務員挫咧等!川普政府計劃裁員 馬斯克執行中

9000名美國稅務員挫咧等!川普政府計劃裁員 馬斯克執行中

美國報稅季如火如荼展開,不過美國總統川普最新計劃針對解僱9000名國稅局員工進行檢視,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將率領團隊審查國稅局的人力是否浪費。

2025-02-16 09:43

法人看好烏克蘭重建商機 散裝航運大老看重建速度可能不會太快

法人看好烏克蘭重建商機 散裝航運大老看重建速度可能不會太快

俄烏戰爭在本月24日即將屆滿三周年,讓俄烏戰爭快速停止是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時的重大,隨著川普上任,停火的跡象日益明顯,上周五(14日)國內法人出報告,將散裝航運類股列為正向、鋼鐵、水泥與塑化列為中性偏正向,對此散裝船運市場的大老指出,重建商機一定有,但對重建資金來源不能太樂觀看,可能重建速度會比想像中慢。

2025-02-16 09:08

川普2.0效應市場遇亂流 投資人可中性看待AI需求熱度不減

川普2.0效應市場遇亂流 投資人可中性看待AI需求熱度不減

金融市場正式迎來金蛇年,國泰證券觀察年後國際市場及產業脈動,仍對美國、台灣市場抱持樂觀展望。儘管在農曆年期間,聯準會(Fed)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至4.5%的區間不變,為2024年底啟動寬鬆周期以來,首次暫停降息行動,加上美國總統川普正式重返白宮,加劇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升溫,對此,國泰證券觀察,全球金融市場短期內恐面臨波動,新川普政府雖是威脅但並非「黑天鵝」,主要是自量化寬鬆政策以來,市場流動性與資金充裕度足以緩衝風險,建議投資人可中性看待「川普2.0」效應帶來之短期震盪。

2025-02-16 06:05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