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美國共同基金操盤手闕又上,原是眾多在美國求學的台灣學子之一,能繳出打敗標普500的成績,其實是一段陰錯陽差,他笑說,這得歸咎於在美國企管所發生的荒誕故事。
會如此堅持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戰場,其實跟闕又上的求學經驗有關,當時考大學時,他認為讀甲組比較光榮,卻忽略自己根本不是念甲組的料,硬是重考3次才勉強進入台北工專紡織科,「我根本不是唸理工的料,只對做生意有興趣。」
然而,讓闕又上真正踏進投資圈的原因,得從他在美國企管所發生的荒誕故事談起。
當時他的授課老師,是一位具20年投資經驗的哈佛博士,同時還是CFA(國際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書的撰寫人員,「我心想,把錢交給這位專家管理投資,鐵定有賺頭吧!」闕又上回憶說,於是他拿出來到美國後要過生活的8萬美元給老師去投資,身邊只留1萬美元保命錢。
「當時老師看準黑色星期一到來,將大部分資金拿去做空,不料後來股市止跌反轉,8萬美元就這樣蒸發殆盡。」闕又上苦笑說,當時別人因股市翻轉歡慶,他卻陷入深淵。
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他為了想賺回生活費,找到洗衣劑送貨員的打工機會,拿手上僅剩的1萬美元去鋪貨,不料公司倒閉,不僅貨拿不到,錢也飛了。最後他只能選擇不用本錢的保險業務工作,「當時我是全職學生兼全職員工,可說是『連滾帶爬』的活下去。」
不過,這段經驗讓闕又上對市場產生濃厚的興趣,決定走上投資這條路。「連這麼聰明的哈佛博士,都不一定能賺到錢,你說市場有不有趣?」也讓他更堅信,想在股市賺錢,比的不是學歷或智商,而是有沒有用對方法。
為了找出對的方法,闕又上研讀各學派的投資精隨,1990年他開始代操,並不斷在價值、成長或動能學派間做嘗試,「1994年第1季代操獲利達25%,結果那年央行連連升息,一個翻轉,獲利全沒了。」他才恍然大悟,發現當時的投資組合只能攻,卻不會守,之後慢慢將各學派的優勢做融合。
如今,在美國註冊的「又上成長基金」自海嘯後的2009年至2016年底,8年來繳出17%的年報酬率,打敗美國標普500約14%的績效,讓闕又上站穩華爾街。
更多鏡週刊報導
【華爾街操盤手】30年成長24倍 連華爾街操盤手都搶著買
【華爾街操盤手】適合打籃球就別去踢足球 4大問找出自己的投資屬性
【華爾街操盤手】窮苦潦倒大翻身 台東大叔擊敗華爾街傳奇
【華爾街操盤手】怎麼買好股?華爾街操盤手私授2大指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