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工研院打造首座MIT「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 全力布局細胞治療產業

工研院打造首座MIT「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 全力布局細胞治療產業

工研院於今(29)日宣布,院方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已成功開發出創新「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完成全球整合最完整的系統模組,也是國內首座結合細胞培養、品質檢測及收穫繼代等完整功能的自動化系統,MIT技術打造,細胞存活率高,產能還能變10倍,將有助於國內生技產業轉型,進一步搶攻細胞培養市場。

信紘科攜工研院推靜電消散鍍膜技術 Q4投入生產、預計明年貢獻營收

信紘科攜工研院推靜電消散鍍膜技術 Q4投入生產、預計明年貢獻營收

半導體廠務供應廠信紘科(6667)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攜手工研院合作開發,並於今日發表最新之靜電消散類鑽碳(ESD-DLC)膜層鍍膜技術,成功運用先進表面改質技術於先進半導體封測載板、載盤上,取代習用硬陽處理,因碰撞或是其他清洗因素造成膜層剝離而產生之靜電防護破口,推進台灣先進封測產業技術再進步。

工研院、印度投資局簽MOU 首度打造臺印新創交流平台

工研院、印度投資局簽MOU 首度打造臺印新創交流平台

工研院於今(27)日宣布,與印度投資局(Invest India)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印度台北協會ITA 副執行長Rishikesh Swaminathan見證下,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推動雙方新創生態系交流合作,臺灣新創企業可透過此平台進軍擁有13.5億客戶的印度市場,串起近年崛起的印度新創能量,帶動創新轉型、孵化潛力企業。

工研院、基龍米克斯打造在地疫苗核酸佐劑GMP廠 建立原料供應鏈

工研院、基龍米克斯打造在地疫苗核酸佐劑GMP廠 建立原料供應鏈

工研院與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公司(4195)於今(19)日共同宣布,簽訂建構核酸合成GMP工廠輔導合約,由工研院協助基龍米克斯打造GMP核酸合成廠,預計明年第3季可望正式生產,初期產量可滿足國內1280萬劑疫苗(如:新冠肺炎等)製造所需,未來最大產量估計可供應超過5千萬劑。

工研院「餘氫發電」零碳排 萬皓鵬:一年內完成驗證、搬進半導體廠域施行

工研院「餘氫發電」零碳排 萬皓鵬:一年內完成驗證、搬進半導體廠域施行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14)日開展,工研院研發的各項前瞻技術也逐一曝光,近年「淨零碳排」話題不斷,工研院也攜手國內各產業龍頭研發新技術,而半導體製程方面,也攜手工程設備大廠帆宣、氫能源商亞氫動力簽MOU推動餘氫發電技術,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萬皓鵬指出,該瓩級燃料電池系統,目前已在沙崙的綠能科技單位進行「驗證」,且規劃在一年內完成,接下來就會搬到實際的半導體廠域內去試行。

工研院「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高 有效減碳創能、助晶圓廠綠色轉型

工研院「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高 有效減碳創能、助晶圓廠綠色轉型

隨著疫情降溫,2021年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14)日起,在線上、實體同步亮相,其中經濟部能源局支持,工研院團隊研發的前瞻太陽能技術「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太陽電池」也一同曝光,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長王人謙指出,目前已試量產成功,電池轉換效率達23.5%,模組功率達360W,並已於臺南六甲院區進行戶外驗證,粗估20MW試量產電池及模組每年產值上看臺幣3億元。

產業挑戰2050淨零碳排!蘇孟宗:企業應挺身率供應鏈夥伴從頭做起

產業挑戰2050淨零碳排!蘇孟宗:企業應挺身率供應鏈夥伴從頭做起

淨零碳排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行政院也訂定目標,預計在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而國內企業該如何面對這項挑戰,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長蘇孟宗指出,在推動淨零碳排的過程中,最快在2、3年內就會先遇到「碳關稅」的議題,他認為,只要台灣的大企業挺身帶著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從頭做好淨零碳排,相信不需要等到2050年,只要2、3年就可以提前完成。

中國限電台商回台投資!蘇孟宗:盼歸國廠商走向「高價值化」

中國限電台商回台投資!蘇孟宗:盼歸國廠商走向「高價值化」

工研院今(7)日舉辦專刊發表記者會,邀請國內外跨域創新領域專家齊聚,針對現場媒體詢問中國限電對台廠的影響,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長蘇孟宗表示,限電影響很多產業在當地的發展,我們希望回來的廠商都能盡量走向「高價值化」,整個總部經濟的運作能夠跟海外的工廠,形成正向的配置。

工研院新刊揭4大國際趨勢 劉文雄:應找領頭羊產業接軌國際市場

工研院新刊揭4大國際趨勢 劉文雄:應找領頭羊產業接軌國際市場

工研院為協助臺灣企業對接全球商機,於今(7)日舉辦「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專刊發表,揭示臺灣產業發展上,特別需要關注的4大國際趨勢,包括建構強韌生態、強化在地價值、引領創新應用及實現永續環境。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消費市場動能受疫情影響大幅降低,原本國際供應鏈的運作,也隨著各國啟動防疫措施而面臨斷鏈危機,台灣需積極找尋領頭羊產業,並以4大方向連結國際與在地,合力化解危機。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4日登場!實體、線上展出81項技術 布局疫後關鍵市場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4日登場!實體、線上展出81項技術 布局疫後關鍵市場

經濟部技術處於今(5)日宣布,今年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首次採實體、線上虛擬2種方式並行策展;實體展將於14日至16日台北世貿一館登場,而線上虛擬展則將從14日一路展覽至23日。屆時將展出68項可為產業帶來升級解方的科技專案技術及13項科專孵育新創,共計81項的創新技術,期盼鏈結我國科研動能與東南亞5國,共同發展韌性新經濟,讓台灣科研成果被國際看見。

工研院推「高功率電動機車驅動次系統公版」 打造國產化自主供應鏈

工研院推「高功率電動機車驅動次系統公版」 打造國產化自主供應鏈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臺灣運輸部門排放量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第3大,而全臺約有1400萬輛機車,約每百人就有95人擁有,對此,工研院研發「全國產化重型電動機車驅動次系統公版解決方案」,可讓電動機車具有高功率、高馬力、高續航力、高環保「四高」特色,更將串聯晶片、動力次系統到全車產品等國產化供應鏈,搶進高階智慧電動機車市場,建構臺灣電動機車智慧系統完整產業生態圈。

工研院今啟動南方雨林計畫 攜手南市府打造全台首座「化合物半導體專區」

工研院今啟動南方雨林計畫 攜手南市府打造全台首座「化合物半導體專區」

全球進入電動車時代,化合物半導體成為最具戰略價值的技術之一,工研院今(29)日宣布「南方雨林計畫」正式啟動,由院長劉文雄及台南市長黃偉哲簽訂合作備忘錄,副總統賴清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出席見證,工研院表示,該計劃將整合跨單位研發資源,在臺南六甲及沙崙全臺首座「化合物半導體與應用產業專區」作為應用研發基地,強攻相關產業供應鏈。

工研院攜手英商牛津儀器簽署研究計畫 合力布局化合物半導體市場

工研院攜手英商牛津儀器簽署研究計畫 合力布局化合物半導體市場

化合物半導體「黑科技」氮化鎵(GaN),因其擁有高功率、高密度,可大幅縮小產品體積。工研院今(27)日宣佈,攜手英商牛津儀器簽署研究計劃共同合作,希望鏈結雙方研發能量,成功建構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發展,搶攻全球市場,工研院指出,氮化鎵在高頻、高溫與高電壓的環境下,仍有極佳效能,在 5G/6G、綠能與電動車市場驅動下,將大幅推升化合物半導體在消費性電子產品與相關產業鏈產值,成為下世代半導體產業新星。

工研院打造AI人工智慧「戶外巡檢機器人」 提升變電所巡檢效率

工研院打造AI人工智慧「戶外巡檢機器人」 提升變電所巡檢效率

工研院於今(24)日宣佈,在經濟部工業局「AI加值智慧製造產業推廣計畫」的支持下,攜手台電公司、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公司,共同發表全機是國人自主開發的戶外巡檢機器人,不僅擁有AI人工智慧,更能有效提升巡檢效率,目前已實際運用在台電變電所場域,大幅降低巡檢高壓變電所的危險性,未來將持續累積機器人運用經驗,拓展應用到國營及民營企業變電站,提供智慧多元的電力服務及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工研院發佈「長照產業白皮書」 曝居家服務潛在需求

工研院發佈「長照產業白皮書」 曝居家服務潛在需求

為瞭解台灣長照服務缺口,工研院於今(15)日發表台灣長照產業白皮書,透露未來5年後長照需求將持續湧現,10年後將達到高峰,經調查長照服務需求以居家照顧與護理服務最多。

工研院攜手台美半導體研發聯盟簽署MOU 搶攻AI晶片跨國商機

工研院攜手台美半導體研發聯盟簽署MOU 搶攻AI晶片跨國商機

工研院今(14)日宣佈,將攜手臺美雙方具代表性的半導體研發聯盟臺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異質整合效能擴展中心簽署「異質整合先進封裝合作備忘錄」(MOU),希望以臺灣AIoT (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優勢加上美國高效能運算發展經驗,攜手強化臺美前瞻半導體技術研發與互補,進一步加深臺美供應鏈合作,成功搶攻AI人工智慧晶片新商機。

工研院攜Arm架「新創IC設計平台」串接供應鏈商機 打造亞太中心

工研院攜Arm架「新創IC設計平台」串接供應鏈商機 打造亞太中心

工研院於今(7)日宣佈,攜手半導體晶片核心矽智財大廠Arm,建構「新創IC設計平台」,免費提供晶片設計、晶圓下線設計等服務,給各家新創公司。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所長吳志毅指出,平台將結合關鍵IP,把無數的創意轉變成晶圓半導體方案,讓產品實現的門檻拉低,也替台灣IC設計產業提升全球市場市佔率。

工研院、德淵合力研發環保熱熔膠材 搶綠色環保商機

工研院、德淵合力研發環保熱熔膠材 搶綠色環保商機

工研院今(6)日指出,經濟部技術處透過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與國內熱熔膠廠商德淵企業合作,研發國內首創生物可分解熱熔膠材,該產品具有高環保、高安全、易加工的特性,且能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不僅降低環境的衝擊,也解決萬年垃圾及海洋塑膠的問題,還能應用在生分解標籤膠、衛材膠、包裝膠等產品,實質提升本土塑膠產業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工研院攜手中油研發5G銅箔基板關鍵樹脂原料 促石化業與PCB產業升級

工研院攜手中油研發5G銅箔基板關鍵樹脂原料 促石化業與PCB產業升級

工研院於今(24)日指出,經濟部技術處運用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與中油共同開發5G創新樹脂材料,同步國際大廠頂尖技術,產品可望滿足5G毫米波高頻高速需求,預估國內自主化進口替代將達30%以上,促使石化業與PCB產業升級,攜手搶攻全球龐大5G應用商機。

遠距醫療替高齡化、AI智慧醫療找解方 工研院邀APEC會員線上論壇

遠距醫療替高齡化、AI智慧醫療找解方 工研院邀APEC會員線上論壇

全球高齡化時代及(新冠肺炎)蔓延,工研院呼應蔡總統「數位國家、智慧島嶼」政策及外交部「APEC數位健康照護」大型倡議,在經濟部支持下,工研院以AI BOX發展出數位健康照護服務平台,提案獲得APEC PPSTI(科技、技術及創新政策夥伴小組)通過與基金挹注。舉辦11日起為期兩日的「APEC國際健康照護數位轉型線上論壇」,邀請10個以上APEC會員體代表出席,共同探討政策尋找解方。

第8頁共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