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新年伊始,2018年全球經濟朝向穩健復甦的正向發展,美國總統在耶誕節前夕簽署稅改法案,歐洲各國失業率持續下降,日本政府更在去年年底首度宣布工業生產正在回升,而全球主要股市一路創下歷史新高,更讓新年假期增添歡樂的氣氛。
在全球龍頭經濟體中,大陸表現與全球各大經濟體逆勢差異,上證指數全年小漲,深圳指數則呈現下跌,關鍵還是在房地產價格在前兩年大漲,為了避免泡沫現象,中央施行了極為嚴厲的打房措施,人民銀行祭出去槓桿、宏觀審慎的政策,中國國債利率更率先走高,全年整整上揚了一個百分點,12月中旬的全國經濟會議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成為大陸經濟政策穩盤的重中之重。
大陸是影響2018年全球經濟走向最關鍵的因素,從1979年改革開放至今,長達40年的高速增長期已經進入高原期,人民幣貨幣供給額M2的增長率是最具代表性的訊號,從10年元月創下年增率29.74%的高點之後,貨幣供給額年增率就逐漸下滑,去年11月剩下9.1%。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長,是人民銀行去槓桿的成績,也是整體經濟成熟、高原化、進行結構轉型必然的結果。
嚴厲的打房措施已經見到成效,成功疏導了潛藏的泡沫危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漲勢獲得控制。一個打房政策見效的指標地區,是距離北京天安門30公里、首都機場20公里的「燕郊」開發區,這個相當於桃園南崁的新區,70年產權的高層新大樓,前兩年暴漲兩倍多,去年最高炒到新台幣一坪52萬元,11月底剩下34萬元,跌掉高點的1/3,卻仍然超出2年前起漲價之上,是成功趕走投機客、擠掉泡沫的代表作。
18年大陸經濟政策方針,跟5年前已經大異其趣,之前是追求增長,現在則偏重防範風險。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的是,大陸的宏觀審慎政策力度雖然驚人,卻不斷創造細膩的微觀調整,例如人行不採用傳統的貨幣緊縮工具,而是針對不同病灶投以特別的調控措施;而房地產市場,更在去年底授予各地方政府更大的政策權限,部分2、3線城市已經放鬆嚴格的限購令,依據當地的實際需求進行活化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了。
大陸是否能夠在18年成功達成防範金融風險,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將是影響台灣經濟最大的變數。雖然風險仍在,但是大陸及早採取調控措施,升高的利率、平穩的股市、與下滑的房價,也為寬鬆政策創造了空間。現在斷言風險或是機會都太早,既然政府政策審慎,投資人也應該步步為營,以「宏觀審慎」的微調態度進行18年的投資布局。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評】彭淮南的接班人
【鏡評】注意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
【鏡評】國產車未來值得深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