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華碩、宏碁、HTC都曾被稱作「台灣之光」,曾幾何時,這些科技品牌即便在台灣本土都難以與蘋果、三星抗衡,甚至有被大陸品牌迎頭趕上的危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宏達電上月營收創成立以來新低。過去華碩、宏碁、HTC都曾被稱作「台灣之光」,曾幾何時,這些科技品牌即便在台灣本土都難以與蘋果、三星抗衡,甚至有被大陸品牌迎頭趕上的危機。據iFeng科技報導,台灣智慧型手機對消費者吸引力不足,已成為台灣科技品牌沒落的一個典型例子。
華碩及HTC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占不到1%,雖然它們在台灣的市占接近15%,但也遭到了OPPO、華為及小米的蠶食,這三家大陸品牌在台灣的總市占超過18%。與此同時,科技巨頭蘋果、三星在台灣的智慧型手機需求穩定。
台灣品牌的智慧型手機無論在本土客戶還是零售端都難見起色,日經新聞報導,記者詢問在台北市的電信公司銷售員,對方表示「三星和大陸産品性價比更高」。
宏達電1月自結合併營收10.1億元,月減25.63%,年減70.46%,不僅是從2002年3月上市掛牌以來最低,同時也是成立以來新低紀錄。由於裁員不斷,HTC員工總數僅剩約5000人。
華碩在2014年透過其ZenFone品牌全面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並拓展至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大買廣告宣傳起售價僅99美元的手機。然而,華碩在去年12月卻表示,由於中國大陸品牌夾殺下,手機業務遲遲未能獲利,加上第4季原先就面臨一些壓力,為改善營運,將新舊業務重整提列一次性費用62億元。為推進改革,更換了管理層。
日經新聞報導,台灣曾在東亞的IT産業培育方面取得成功,使台灣企業與三星和LG電子等韓國企業並駕齊驅,但在面向消費者産品的自主品牌打造方面形成明顯差距。
台灣的IT相關産業是作為代工這個「幕後英雄」起步的,但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倡導「微笑曲線理論」,指出集中於低收益代工的危險性,在推進代工的同時,也開始推出PC的自主品牌,已低價超薄PC進攻,市占在2009年達到15%,成為全球第2。但如今該公司在全球的市占僅剩約6%。
台灣企業以低價格兼顧高功能性和設計性,瞄準了與蘋果不同的市場。但是,敗給資本實力更勝一籌的韓國企業,加上2010年代大陸企業的崛起,台灣科技品牌如今已面臨困境。
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佐藤幸人(Yukihito Sato)就台灣企業未能發揮先行者優勢的原因指出,「由於通過代工業務取得成功,與客戶在消費市場形成利益衝突,自主産品生産未能發展起來」,「需要具備企業相互競爭才能增長的市場規模」,對於品牌的培育來説,內需的規模也是條件之一。
在韓國,IT由三星和LG拉動,汽車由現代汽車等財團系的有力企業拉動,因獲得政府和國民的支持而實現增長。形成了對抗蘋果等對手的經營基礎,與台灣形成對比。在台灣,一直做幕後英雄的企業在世界範圍內推進水平分工,發展為世界最大規模。涉足半導體代工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和從事電子製造服務(EMS)的鴻海精密工業就是象徵。不過在大陸人工費上漲和中美貿易戰導致以往的成功模式動搖的背景下,台灣企業日趨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模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