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企業突破困境的基礎,但只有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還不夠,商業模式才是和對手區隔的關鍵!面對經濟不景氣,有哪些企業靠商業模式的創新帶來成長?
【文/許惠捷 動腦編輯部】
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曾創辦三家航空公司的尼勒曼(Neeleman),才剛從美國航空捷藍航空(Jetblue)退出,就決定在巴西創辦廉價航空藍色巴西航空公司(Azul Brazilian Airlines)。
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太過冒險,因為從1999年到2009年,連續十年航空業的股東投資報酬率都是負值,平均為-12.6%,讓所有人對投資航空業都不看好。
藍色巴西 飛出奇蹟
2008年12月公司成立,在2009年初,藍色巴西航空推出市場上最低的票價,和機場巴士免費接送服務,讓藍色巴西航空成為巴西成長最快速的航空公司。
◄藍色巴西航空創辦人David Neeleman
尼勒曼在2008年12月創辦藍色巴西航空,2009年初推出市場上最低的票價,和機場巴士免費接送服務,讓藍色巴西航空成為巴西成長最快速的航空公司。 (圖/動腦雜誌提供)
這家新創的公司,才營運第一年就載了220萬名乘客,破了航空業一年載客量的最高紀錄。短短兩年,超低票價搭配免費機場接送服務的商業模式,讓投資總額2.35億美元(約新台幣70.5億元)的航空公司在2010年就轉虧為盈,並躍升為巴西第三大航空。
事實上,公司剛開始並不順利,營運幾個月尼勒曼就質疑:「為什麼我們的機票比對手便宜,機隊總數和機種型式也更多樣化,但還是無法吸引到更多巴西人?」光用便宜來吸引顧客似乎還不夠。
接著,他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的顧客平均要花多少計程車錢,從家裡搭到機場?」他得到的回覆是:「巴西人要花機票錢的40%到50%。」這個數目真的太貴。
因此,他想幫顧客找便宜又方便的替代方案,但一直沒找適合的。於是他決定自己推出免費巴士接送顧客的服務,效果非常好,推出後每天有超過3,000位乘客預約這項服務,成功讓藍色巴西的業績蒸蒸日上。
為什麼在2008年金融海嘯、航空業也是虧損連連時,尼勒曼卻能在新興市場賺到錢?原因是尼勒曼不只用好價格和好機種來吸引顧客,而是用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把所有產品和服務串連起來,讓顧客從出門開始就享受到好處。
商業模式創新為什麼重要?
透過藍色巴西航空成功的故事,可以看到商業模式創新是公司快速成長的關鍵。尤其是當市場競爭激烈、經濟不景氣、企業成長停滯,或是跨國企業將目標轉向新興市場尋求新機會時,更需要讓自己從頭開始建立競爭優勢。
創新顧問公司Innosight常務董事Scott Anthony認為,現在談創新,不能只是產品或服務創新,必須全面的思考,可能是建立整套新的生態系統(ecosystem),用新的商業模式創立新企業或公益組織,來解決顧客更大的社會問題。例如,提供更好的健康照護服務,或是解決新興市場民生需求的問題。
既然商業模式創新這麼重要,要如何才能達到創新?動腦12月號440期特別規劃「拼有感創新:商業模式決勝負」,挖掘全球各產業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商業模式創新案例?並進一步探討他們從消費者身上看到哪些問題?又提出了哪些解決辦法?在幫助顧客的同時,也幫助自己翻新服務方式,而創造新商機。
商業模式創新3步驟
長期關注商業模式的創新顧問公司Innosight共同創辦人Mark W. Johnson。在他經典的「商業模式再創新」一文中,對商業模式有清楚的定義。他指出,商業模式由4個相互關聯的要素所構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價值。分別是:顧客價值主張、利潤公式、關鍵資源、關鍵流程。想建構創新的模式,要分成三個步驟進行:
一、發展有效的顧客價值主張:過去公司的思考路徑是,先有產品構想和商業模式,再找市場在哪裡。但是創新者都是相反過來,先思考如何幫想做好工作的顧客「把工作做好」(Jobs to be done),挖掘真正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樣才能找到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方式。
二、建構獲利公式為公司創造價值:這是在公司提供價值給顧客時,也同時要為自己創造價值,如果沒有獲利模式,就無法維持正常運作。
建議是先按顧客價值主張設定定價,再決定變動成本和毛利要多少,最後決定想要的利潤,和計算需要多少數量(目標單位邊際)和資源速度才能達到。
三、比較新模式和現在模式:任何創新都有風險,企業當然不應該倉促翻新商業模式,除非相信機會大到可以確保投入的努力能回收,而且這項商業模式不只要對本身是新的,對整個行業也要是新的,否則沒必要實施新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從發展出構想到實際執行的過程,都必須不斷實驗、修正,也要考慮不同市場的文化、社會結構等;尤其是要找出顧客價值主張,都要先派專家做幾個月的市場調查,有了初步計劃之後,再跟當地的團隊一起討論,才得出最後的結論。
致勝關鍵 做好顧客想做好的工作
很多跨國企業都認為,新興市場充滿機會,但其實有很多未知數。Mark W. Johnson實際帶領創新團隊,參與印度家電企業Godrej&Boyce發展創新的過程。
Godrej在1897年成立,從原本賣鎖的公司,變成一家從吹風機、電冰箱、洗衣機各式家電都賣的大企業。當他們決定踏入冰箱市場時,冰箱市場只有18%的滲透率,還是個未開發市場。
某次會議中,Godrej的經理問:「我們能提供一個更便宜、簡單、品質更好的冰箱嗎?」Mark W. Johnson組成的團隊卻反問:「那你們知道有誰需要這樣的冰箱嗎?」沒人答的出來,於是團隊決定先到小城鎮和農村做田野調查、開放式訪談,挖掘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調查發現,鄉村家庭的平均月薪是5,000到8,000盧比(約新台幣2,637到4,220元),一戶大約4~5人,住在沒有隔間的房子,而且經常搬家,還有供電不穩的問題。他們習慣天天買新鮮食材,偶爾會有吃剩的食物,和讓飲料變涼的需求,但是貧窮的生活條件,讓他們負擔不起傳統冰箱,通常只能選擇共用或買二手貨。
因此,如果Godrej能提供讓農村居民可負擔、有效、簡單,幫助他們完成工作的冰箱,不僅為企業帶來商機,也能改善印度底層居民的生活。
不只低價 還要商業模式創新
Godrej先設計出產品概念,並把概念視覺化成模型(prototype),拿給少數消費者試用。後來有超過600位婦女,一起加入共同創造工作坊,給了很多建議,包括冰箱內的格局、顏色是糖果紅、加上蓋子,成為最後的Chotukool(little cool)。
Chotukool和傳統冰箱很不同,其實是個「冷卻箱」,能讓食物保持在攝氏12度左右,體型比傳統冰箱小、重量只有7.8公斤,很方便攜帶,符合印度家庭常搬家的生活型態。
用電量是傳統冰箱的一半,可以使用電池,至少維持一到兩天的食物保鮮,不怕供電不穩的問題。售價69美元(約新台幣2,000元),是農村家庭約一個月的薪資,比傳統冰箱便宜一半。此外,維修服務也是免費的。
有了突破性的創新產品,Godrej開始想如何接觸到消費者?他們採取新的付款機制和低成本配銷策略。
第一,因為住在鄉村的人,地處偏遠不易購買商品,為了大部份的消費者都可以方便買到冰箱,他們捨棄傳統通路,和印度分佈各地的15萬個郵局合作,消費者可以透過郵局訂購,用郵局的電子商務系統付款,這套系統也和Godrej的電子商務ERP系統整合在一起。
第二,因為Chotukool需要做使用教學,也想避開和其他品牌的競爭,因此選了4個接近鄉村的地點設旗艦店,慢慢經營顧客,並結合當地社區網絡,擴大影響力。第三、為了控制成本,Godrej不做廣告,只靠滾雪球式的口碑行銷。
Godrej一年內就賣出10萬台Chotukool,也獲得了2012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的社會影響金獎。他們在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表現,更被《Business Standard Magzine》和《Fastcompany》雜誌譽為印度最創新的企業。
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
Mark W. Johnson指出,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動態過程,最重要的是先確定顧客價值主張,才開始調整另外3個商業模式要素,分別在差異競爭策略和價格競爭策略的抗衡中,尋求解答。
如果採取差異競爭思考,就要問「我是不是真的要生產這項產品?」從逆時針方向,先思考顧客價值,再來是關鍵資源、關鍵流程和利潤公式。
如果是做價格競爭,就要問「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利潤嗎?」,順時針方向從顧客價值出發,考慮利潤公式、關鍵流程、關鍵資源,不斷反覆思考,直到找到最佳商業模式。
在變動快速、競爭激烈的市場,企業必須快速的適應變化,如能抓準商機,並提出創新的商業模式,新興企業或老品牌都有機會翻轉市場版圖,重新建構獨特的競爭優勢。
重點字:過去公司都是先有產品構想和商業模式,再找市場在哪裡;
但創新者會反過來,先挖掘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
再提出幫顧客創造價值的方式。
【本期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12年12月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