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媒體都哀嘆生意難做時,由藝人創辦的跨媒體平台會帶來什麼新氣象?有哪些創新的商業模式會顛覆市場?
【文/吳恬儀 動腦編輯部】
同樣是經營媒體,多年來台灣不管是經營電視、廣播等電子媒體,或是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
過去不是沒有平面媒體想進入電子媒體,也不是沒有電子媒體想跨入平面媒體,可是大多以營收不佳、後繼無力黯然收場。原因是對彼此的媒體經營不熟悉,相關人才、經營知識及實戰經驗、資源也不足,造成至今想跨媒體經營的仍小心翼翼,免得跨媒體不成功,損及母體的體質。
不畏景氣 姊妹站起來
大部分的媒體都以廣告為主要的收入,可是一不景氣,廣告客戶就優先刪減廣告預算,造成媒體的經營風險愈來愈大。
因為傳統媒體式微,消費者媒體接觸行為改變,廣告收入不斷滑落,必須拼命尋求其他營收模式來補足缺口。即使是前景可期,成長迅速的新媒體,也要面對廣告客戶不敢冒險嘗試,得渡過長時間的等待期。
不過,藝人陶晶瑩創辦的女性跨平台媒體「Babyou姊妹淘」,卻在最近快速竄起。除了讓各大品牌捧著行銷預算爭相合作;也攏絡了一群知性的女性,更打算進軍競爭激烈的雜誌業,到底姊妹淘有什麼魅力?會為媒體業帶來什麼樣的創新商業模式?
2009年11月陶晶瑩在廣播節目「陶子晚報」中,與一位自稱「台北達爾文」的聽眾,針對兩性議題隔空激辯後,她發現台灣女性常常受到傳統價值綑綁,或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缺乏專屬的發聲管道。
因此決定在2010年成立「姊妹淘」網站,並長期駐站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也與眾多人氣部落客和藝人簽約,固定提供女性族群最關心的兩性愛情、流行時尚、名人生活,和親子話題等議題。
網站上豐富的內容,吸引了一群固定的讀者,再加上陶晶瑩的人氣和個人魅力,讓廣告主在一開站就主動刊登廣告,也幫助網站在一開始就有健康的營收。
多元媒體 全方位經營
2011年,陶晶瑩找回之前合作過的節目製作人王貞妮擔任姊妹淘總經理,重新對網站進行改版,更將網域名稱從wo-men.com改為babyou.com,來傳達姊妹們寵愛自己的品牌精神。
一位是主持、演戲、歌唱樣樣行的全方位藝人――陶晶瑩;一位是歷經記者、藝人經紀、唱片總監不同身分,再到節目製作人――王貞妮。雖然不熟悉網路,但從電視出身,對媒體影響力有深刻的體認,兩人決定把姊妹淘經營成一個跨媒體平台。
2011年10月,由詹仁雄、王貞妮共同監製的談話性節目「姊妹淘心話」,在緯來綜合台正式首播。延續姊妹淘網站的風格,每一集由陶晶瑩以現代女性特有的犀利觀點,邀請藝人、作家、名嘴探討時下議題,除了兩性、旅遊、美食、親子等話題,有時更邀請知名作家推薦讀物,帶領女性觀眾面對生活上各種不同的挑戰和新知。
只是,不管是網站還是電視節目,隔個螢幕難免會有距離感。因此,每年5月的寵愛女人節,就是和觀眾、網友互動的好機會。2012年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的第三屆的寵愛女人節,就以「PINK POWER」為主題,規劃了多種豐富的活動,一方面把姊妹淘的跨媒體服務平台一次全部介紹給讀者,另一方面則讓廣告客戶看到姊妹淘的影響力,也將這個社群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除原先「陶子晚報」的廣播節目,目前姊妹淘品牌下有網路、電視、實體活動等四大傳播管道,12月更計劃增加新生力軍――《姊妹淘》雜誌。內容將著重於兩性話題和生活態度,涵蓋名人專訪(Topic)、女性事業及工作話題(Love),和各種女性關心的生活資訊(Life)。有了新雜誌的加入,相信將更擴大姊妹淘的閱聽族群。
突破困局 人才是關鍵
聽起來,姊妹淘似乎擁有所有媒體人夢寐以求的絕佳起步,不過實際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由於對網站經營不了解,初期結構不穩定,常常無法負荷爆增的流量,和駭客的覬覦而停擺,再加上改版時面對新舊接軌的技術問題,走了許多冤枉路,
王貞妮認為,姊妹淘走向跨媒體經營最大的挑戰是人才,不只每個媒體需要擅長維護、執行等各方面的專才,而瞭解各媒體特性並統整資源,為客戶規劃跨媒體提案的內容製作人(content producer),更是業界少見。
姊妹淘開站至今,已累積了26萬名會員,改版後官網瀏覽量達300萬人,造訪次數則高達3,300萬,在台灣女性網站中排名第三,僅次於Fashion guide和Yahoo!奇摩時尚美妝,Facebook粉絲也有25萬人。
相較於其他女性網站大多數提供實用的時尚資訊,姊妹淘著重於心靈上的指引,並塑造了姊妹們互動的氣氛,這是最主要的差異。
【本期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12年12月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