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專欄作家Rana Foroohar認為,率先建立5G網路並非成功的唯一要素。(圖/CFP)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人們對新技術的普遍觀點通常在短時間內就可形成,就像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未來將由中國大陸主導,不過金融時報專欄作家Rana Foroohar卻不認同。
5G技術目前仍尚未大規模商業化,部分人認為,該技術未來將由中國大陸稱霸,因為華為目前已開始與多個國家交涉5G基礎建設,但美國的晶片大廠高通直到上周才解決與蘋果間纏訟多年的專利侵權訴訟。因此,許多人相信,像中國大陸這樣威權的國家,更容易擁有並控制將透過5G晶片傳輸的數據,包括輪胎、球鞋甚至是胎兒的心臟監測等各種產品。這種思維背後的關鍵思想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已離開了「創新」的階段,唯一重要的關鍵是數據。
Rana Foroohar對上述觀點提出2個論點質疑,首先是晶片戰。高通在5G方面的創新步伐領先美國國內同業,該公司將25%的營收都投入至研發中。去年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即引用這點來反對博通對高通的惡意收購。高通與蘋果的專利訴訟,確實對高通造成了傷害,但如今雙方已握手言和,並撤銷全球所有正在進行的專利訴訟,蘋果可以繼續使用高通的專利技術,但其中最大的贏家仍是高通。高通與蘋果的世紀大和解,使高通5G晶片對歐洲客戶的吸引力進一步增長,而與此同時,華為仍繼續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打壓。
其次,儘管過去幾年中國大陸持續把代表送進制定國際電信標準的機構,且該國在5G網路架設目前處領先地位,但這不代表華為會持續地擁有技術優勢。舉例來說,過去中國大陸的3G起步較晚,但這並未阻止該國在4G方面取得進展,因此同樣的,沒有理由認為美國,甚至歐洲無法在5G技術上趕上中國大陸的步伐。
中國大陸政府確實擁有能指導國有電信商建設基礎設施的優勢,讓它們在提供5G服務前無需事先購買頻譜。然而事實上,第一個擁有可操作5G網路的國家並非中國大陸,而是韓國。這意味著,率先建立5G網路並非成功的唯一要素,5G的真正優勢來自於各企業及產業如何運用這項技術所獲得的數據,就這個部分來說,目前仍無法斷言。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Dan Wang表示,正如沒有人能預測4G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叫車,5G技術最重要的用途在其實際可用之前也很難預測。
據美國國際數據資訊(IDC)的統計,全球每天有超過50億使用者與數據進行互動,預測到了2025年,將增長至60億,佔全球人口數的75%,每個相關人員每18秒至少會有一次與數據的互動,這些互動將大多來自「物聯網」,從自動貨物機到醫療設備等各種5G晶片。鑑於5G將使數據互動的數量大增,帶來極大的變化,Rana Foroohar並不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已離開了創新階段。
回顧工業革命的發展:首先先有大事出現,如電力及內燃機。緊隨其後的是創新產業及服務,從汽車、家用電器到風力發動機。因此,Rana Foroohar認為,目前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大陸、美國及歐洲無法分食這塊大餅。5G爭霸的勝負尚未定論,它也未必是場零和賽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