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各界都不敢低估其影響;美中貿易談判在關鍵問題上懸而未決,需要觀察人民幣是否進一步貶值。
【文/鄭志全】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此舉等同切斷了華為的晶片供應,不能再從美國購買晶片,消息一出,多家主力供應商股價連跌數日。儘管隨後這項禁令獲得展延九○天,但此事緊接在關稅升級之後,對資本市場帶來的衝擊明顯。
華為斷鏈事件與關稅升級接連發生,都屬於市場預期之中的最壞情境假設。去年十二月初發生孟晚舟案,當時各界曾經預期,最糟的結果是美國企業不再銷售關鍵零件與軟體給華為。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以及主要電信設備商,
如何降低對美國供應商的依賴,顯然是華為眼前的一大難題。
黑名單事件影響深遠
在華為先前披露的供應商名單中,美國有三三家、中國二五家、日本十一家、台灣十家。以產業別區分,華為對美國的半導體、軟體、光通訊廠商的依賴程度高。中國供應鏈中,舜宇光學、歐菲科技、比亞迪電子、丘鈦、瑞聲等等,來自華為營收比重較高,近期股價約有十~二○%不等的跌幅。
五月十七日,《華爾街日報》曾刊登一篇名為《施壓華為,刺痛供應商》的頭版文章,解讀華為事件的後續影響。文章中提到,華為去年約七○○億美元的採購預算中,有一一○億美元用於向美國供應商採購,包括從高通、博通、英特爾、賽靈思購買晶片,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矽谷科技業將受損。
也許是影響範圍過大,美國政府很快將打擊華為的禁令延遲至八月中旬生效。中國方面,商務部在回應華為事件時表示,「國家安全」概念不該被濫用,不該成為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華為第一時間的回應則是:如果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
在沒有違法行為的情況下,美國決定對華為施以打擊,似乎可以從上述表態找到答案。一般認為,此舉無非是為下一輪關稅談判施壓,或是拖慢中國5G發展。這兩種目的都十分符合美方利益,但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都難以避免。
貿易談判對資本市場產生衝擊,似乎可以從去年中美兩國股市的走勢對比得到印證。去年六至九月美中貿易衝突加劇的過程,恆生指數一路重挫,波段下跌逾五千點,A股表現更是在全球墊底,反觀美股則是步步走高,道瓊指數甚至在十月初寫下歷史新高。這段期間,經常見到川普在推特上發表強硬談話,威脅加徵關稅,或是評點中美兩國股市的表現。(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4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