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花蓮在地垃圾問題,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親自出席公聽會,會後還不顧大雨與抗議居民溝通。(圖/記者劉姵呈攝)
記者劉姵呈/花蓮報導
因掩埋場即將全面滿載封閉,又無焚化爐,截至今年五月底為止,花蓮縣垃圾堆置已近1萬5,000公噸垃圾,相當於三個多月的垃圾量。花蓮縣政府為解除垃圾圍城危機,決定將與台泥合作,利用水泥窯1,300度高溫協同處理垃圾。今(6)日花蓮縣環保局在秀林鄉和平村舉辦「水泥業(窯)協同處理廢棄物boo案」公聽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也親自出席,表達台泥和平廠在地深耕20年,願意服務社會處理廢棄物解決問題,並宣布明年一月蘇花改公路通車後,將完全開放「台泥和平工廠」,並協助在地人發展觀光聚落計畫。
今日公聽會不僅縣府相關人員、秀林鄉及和平村居民都到現場參與,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也親自出席,向在地居民報告廢棄物處理的過程,同時也讓參與居民提問,希望能達成雙向溝通。
許多花蓮的在地居民與環保團體表達在地心聲,包括針對未來水泥窯汰換、環境保護、無法燃燒的垃圾處理及就業機會等疑慮。對此,張安平表示,做在地的水泥窯解決當地的垃圾問題,台泥並沒有任何的收入,完全是公益,「我們知道生產會造成垃圾問題,但產業必須與社區合作,而不是互相懷疑。」
▲花蓮縣環保局與台泥在秀林鄉和平村舉辦「水泥業(窯)協同處理廢棄物boo案」公聽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親自席。(圖/記者劉姵呈攝)
對於居民疑慮之後會不會又發生像去年七月時花蓮地震跳電、台泥試燒輪胎冒出黑煙問題,台泥和平廠廠長魏家珮也表示,台泥已經投入1.3億將集電集塵器升級為電袋複合集塵器,增加了6千多個濾袋,避免地震來跳電時粉塵逸散的效果、大量粉塵的排放,並提高收塵效率。
環保署表示,目前送到宜蘭處理的垃圾加上飛灰、底渣,一噸將近3千多元,一年下來就要一億元的預算來處理,除了無經濟效益、成本增加外,在地的垃圾也無處可去。環保署表示,未來蓋水泥窯處理垃圾問題,一定會嚴格把關,會比照焚化爐的機制,按照環保署訂的標準,另外也會給地方每一公噸200元回饋金,一年下來估計將有近一千萬回饋金預算,也會訂定回饋金自治條例來實施;另外垃圾問題才是根本,環保局也會訂定相關規定來協助在地垃圾減量。
其實根據科技部資料,「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是國際間最成熟的垃圾處理技術之一,在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已採用逾40年。環保局也表示,水泥窯擁有「高溫、高滯留時間、高擾流」的三高特性,能完全分解廢棄物中的有機質,還能有效地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尤其民眾最擔心戴奧辛排放,若由水泥窯平均1,300度的高溫來處理廢棄物,更能有效去除戴奧辛,是最安全、環保的垃圾處理模式。
▼花蓮縣環保局與台泥在秀林鄉和平村舉辦「水泥業(窯)協同處理廢棄物boo案」公聽會,現場聚集了抗議民眾。(圖/記者劉姵呈攝)
在這場公聽會上,張安平也首次公開提出「和平開放式生態工廠」構想,要結合當地社區與和平廠區特色,與在地居民共創「生態聚落」。張安平說,對於未來開放和平工廠計畫,包括工廠、礦區、海洋都開放大家來檢視,不敢說能做到百分百的零排放,但垃圾問題都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而和平廠也將成為「開放式循環生態工廠」首例。
同時,張安平也希望藉由打開工廠大門,讓社會重新認識水泥業已不再是耗能汙染環境的產業。張安平表示,明年一月,蘇花改公路通車後,和平鄉可望成為花蓮第一個出口。他認為和平社區有獨具一格的生態聚落,地理位置剛好在西太平洋河口,未來規劃在和平廠設有山海互動體驗館、碳循環廢棄物館、活的博物館等設施,同時也將和平電廠排放數據全公開,以及水泥窯廢棄物處理流程透明化。
張安平認為,這次不純粹是一個單一事件,台泥和平廠可望成為全台第一個開放式生態工廠,和平村也將成為遊客進入花蓮的新起點,將會是產業與地區共生的一個嶄新契機。不僅能發展觀光,年輕人也能回來和平鄉工作,另外當地農產品跟手工藝品都可販售,一起開發蝦紅素食品,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美食圈。
▼花蓮在地近1萬5,000公噸垃圾無處可去,環保局與台泥在秀林鄉和平村舉辦「水泥業(窯)協同處理廢棄物boo案」公聽會,邀請在地居民反映意見做溝通。(圖/記者劉姵呈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