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更新商機有多大?據臺北市稅捐稽徵處民國一○一年三月之統計數據,臺北市屋齡三十一年以上的住宅占全市五一•一二%,總樓地板面積如以每坪造價十萬元計算,產值高達一•二兆元。如再加計其關聯性產業所帶動之就業機會,對整體經濟之貢獻自是不在話下。
難怪各國都將不動產視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由此觀之,央行總裁彭淮南值此國內經濟成長遲滯之際,適時關心「正義國宅」與「華光社區」等大型都更指標案之用心。
向來社會對彭總裁的印象就是打房不遺餘力,其最近關心北市忠孝東路三段SOGO旁精華地段,總銷金額高達四百億元的「正義國宅」都更案;同時也關心中正紀念堂後側「華光社區」都更案進度,其主因不外乎都市更新可擴大內需,創造就業機會,兼以提振經濟。
雖然這兩個個案都是多年來政府極力催生的指標開發案,為何十多年來依舊停留在基地整合、規劃設計與環評階段,而未真正進入最關鍵之權利變換階段;因此,現階段應是重新檢視法令制度的缺失,其中又以「文林苑」都更案對於公權力與公信力最值得檢討,倘若這些基本要件都無法齊備,短期內想順利推動都更,恐亦止於紙上談兵。
以正義國宅都更案為例,縱然開發商自認商業區興建樓層超過二十樓,必須經過至少八個月的環評審查,加以更換建築師與變更執照,最快要到明年才能推案,惟仍未提及權利變換問題。
試想此一基地面積逾一五○○坪,每坪房價超過一五○萬元,歷經龍聯、龍麟建設整合長達十三年,投資超過十七億元後再轉手三圓建設,而後發生槍擊,另外還有部分釘子戶尚未達成協議。
對於此一關乎市容景觀與經濟成長之指標都更案,我們都樂觀其成,惟主管機關仍應務實以對,徹底檢討癥結所在,避免徒有法令而一再錯失創造內需良機。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4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過年輕鬆學功夫。課程活動詳見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