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吳佳穎
攝影:呂佳賢
文/吳佳穎
光學檢測儀器牧德科技(3563)成立20多年,每年都賺錢,近5、6年營收及獲利不斷地高速成長、經營績效有目共睹,讓人更驚訝的是,這些成長契機竟然來自一場中國大陸華東地區罷工事件。牧德創辦人兼董事長汪光夏說,這次罷工給他很大的衝擊。後來公司作了政策大轉彎,改把員工擺第一,沒想到營收獲利成長更快,「員工的願景被滿足了,股東的目標也隨之達成」。
▲牧德科技公司董事長汪光夏。(圖/記者呂佳賢攝)
▲▼牧德為員工們打造籃球場、撞球桌。(圖/記者吳佳穎攝)
採訪這天,記者前往位於竹科的牧德廠區,不但設有羽球場、籃球場,甚至辦公空間裡,還有撞球桌,顯見牧德對於員工福利的重視,汪光夏也毫無保留地,分享了這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精彩動人,為了保留原汁原味,我們將以第一人稱方式來處理專訪內容。
以下是汪光夏受訪時的談話重點:
罷工的原因是,那一年,我們大陸員工調薪平均「只有」9%,所有台灣的人的反應都跟你(記者)一樣。因為台灣只要有3%、5%,就很高興了,還有很多人沒有。原先,我也跟你一樣,覺得太過份、對方不惜福;但事實上,他們就是怨懟,你要繼續讓他們不滿意?還是要決裂?於是我們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
我們過去該有的福利照顧、進修課程都有;也沒有台灣、大陸員工的差別待遇,所以那次的罷工讓我非常震驚。對我一個有基督教信仰的企業主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諷刺。我想破頭,「為什麼他們會罷工?」
▲大陸員工罷工,讓牧德董事長汪光夏相當震驚,也觸動他重新省思。(圖/記者呂佳賢攝)
後來我從中了解到,每個公司的願景都是希望成為領域龍頭,但沒有一個員工的願景是要幫公司成為龍頭,或是幫公司打造第一名;而員工的願景不外乎好待遇、好生活、家庭、健康,升遷,兩邊願景根本是平行線,如何凝聚共識?
紅利、獎金誘因只是把雙方關係建築上金錢上的互利,員工不是真正打從心裡想認同工作。最後,我想到一個辦法:「試著放棄掉我們公司的願景,先追求員工的願景。」我把我的願景從「業界領頭羊」改成「如何滿足員工願景」,這樣願景就一致了。
▲牧德改將員工的願景便成公司的願景。(圖/呂佳賢攝)
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很多員工不相信,覺得裡面「有陷阱」,但我們就是不斷地做。我們把員工的願景歸納成4個,一是工作得力,好收入、好環境、好升遷。第二是身體健康、第三是家庭圓滿、第四是社會公益。
從裝潢辦公室開始,增加設施、體育館、咖啡廳,不只買運動器材,要員工真的運動,如果體檢有紅字,就半強迫養成運動習慣,兩三年來,成效很大,很多人脫離了紅字。員工出差一周以上,先跟他家人連繫,如果這段時間須接送小孩,公司派車去;然後開辦幼兒園,讓員工子女就讀也減輕經濟壓力。
我們默默地做,一年、兩年、三年,同事開始慢慢改變,從5、6年前罷工,到2年前,我再去大陸參加尾牙時,聽到中國大陸員工的小孩在尾牙上居然說,「長大也要來牧德當員工。」。一個小孩子口中的一句話,讓我們真的從心裡得到一股安慰、完全得到鼓勵,告訴我們這樣做是值得的。
▲牧德科技公司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各層辦公區及福利休息區,並附設員工子女幼兒園。(圖/記者呂佳賢攝)
員工幫公司做的事開始有熱情、有溫度。我們曾有一個RD人員專業又認真,三更半夜還回覆客戶的詢問、報告進度,讓客戶感動。他對客戶說的1句話,遠勝業務對客戶講1000句話。這些都是公司點滴付出、照顧員工,換來的熱情。
就這樣一點一滴,5年來,我們把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從偏負面的,轉成偏正面的。熱情激發出來,產品就越做越好,公司也整個上去了。我們才發現:「喔,原來我們擺在第二的公司願景,其實也達到了!」原來把員工的願景視為第一,其實也是把股東視為第一,是同樣的意思,只是順序上要反過來做。
很多人也問我「又要蓋幼兒園、又要改變環境,你是不是花了很多的錢?」。我會跟他說,其實不是只有含金湯匙的小孩才會孝順父母,有些窮困家庭的孩子更孝順父母。員工也一樣,其實他不會在乎公司到底給了他多少豪華的硬體,而是你用「心」去對待員工,縱使你沒有那麼多錢,沒有那麼多獲利,我相信員工也能感受到。
5、6年前大陸員工的罷工、公司也歷經一陣子高離職率,但公司慢慢改,是留下來的人也感受到我們的用心,開始認同。甚至一些離開的人想要回公司了。這時留下的大陸幹部對想回來的人說,「欸不行,你的心還沒有改變,在外受的『教育』還不夠,再外多待幾年再回來。」
連要「鳳還巢」,內部的人都懂得幫公司篩選、考核!而這和罷工的,還是同一批人,就可以看見人心的轉變。其實這些大陸的年輕人,有他們的才華跟創意,不能用搞怪去看。因為人畢竟是人,只要用心待,就會有正面回饋。
包含我們的總經理陳復生,他本身親和力很強,出差中國大陸,常常下班後關懷司機、探視基層員工。最經典的例子,是我們員工旅遊去澳洲,有一個外包合作的司機,因為並非公司員工,旅行社辦的時候把他退件,但總經理跳出來說:「怎麼可以,如果全公司人去,但他不能去,多難過。」
後來再送還被退,送到第三次,旅行社說「這次再不過,會留下黑紀錄,終身去不了澳洲。」但我們總經理不打退堂鼓,把被退的理由,拿來逐條審視,缺什麼就補上。
你可以想像,司機通過的那一瞬間,對整體員工是多大的震撼!「只是一個長期合作的外包司機」、「只是為了出去玩的事」,我們這樣用心對待,不光是那個司機,對其它的員工的激勵作用都是整個起來的。當然,總經理在幫人的時候,可能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去,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我也觀察到,當你真的用心對待員工,你的一舉一動自然就會得到好回報。
▲右起牧德總經理陳復生、董事長汪光夏、公共關係室主任蔡政羽。(圖/牧德提供)
這5、6年來,真的很多這類點點滴滴的小故事。還有一位員工的姊姊在武漢,因為感冒腎衰竭,大陸的醫療成本很高,一天要約新台幣7萬元左右救治費,但那個同事一個月薪水才5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萬元)要如何支應?他父母已準備要賣房子。當這個訊息傳到公司,我們發起急難救助,全公司董事會、同事有人一日捐、資源多的人捐更多,這樣做了十幾天,把近百萬元醫療費cover了。
其實對一個經營者來說,一個才來不到半年的新進員工、一個月領不到兩萬台幣的薪水,你願意花上近百萬的錢去支持他嗎?你根本搞不清楚,他會不會下個月就不幹了,這都有可能。但當你願意為員工,是真的把他們放在第一位,就會陸續收到很多feedback,所以越做越甘甜,這也是回到基督教給我任務,經營公司也是在牧養。
聖經裡講,對待人、對待員工,要像栽種蘋果樹,種在溪水邊、在好的環境,樹有時後用刀背砍兩下,刺激它生長。就像人也會做錯事,不能只給養分,也要給刺激、管教,這樣蘋果樹會結更多好的果子,你善待它,它就會開出很多小蘋果。我們不希望把員工當成機器,每天灌油進去,只是希望它跑遠,給加班費、給獎金都像是把員工當機器。
我認為,「被當機器」跟「被當蘋果樹」,員工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的勞資對立,社會的氛圍總認為資方欺負勞方、資方有一些陰謀,這個糟糕的氛圍是這樣來的,不利於企業發展互信,如果我們企業主把心思轉變,我相信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變化。
當然過程會一直修正、要一直反省,甚至一直要道歉,這個沒有辦法,因為環境每天都在變,你不可能一套模式走遍所有狀態,公司裡總是那麼多意外,那麼多做錯事,用心對員工不是只是寵愛他,也有時候要教育他;當你用心對待時,縱使責備,他一時不高興,但後來員工也能理解。而主管做錯了,我們也要認錯、修改,能夠向員工說聲道歉,然後繼續往前走。
▲牧德生產的光學檢測設備。(圖/記者吳佳穎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