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那斯達克、標普、道瓊已偏離。(圖/路透社)
記者陳心怡/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公布新內閣名單,新冠疫苗接連傳出好消息,激勵美股道瓊工業平均指數11/24站上歷史新高的三萬點,其他美股指數也同步大漲慶祝,市場一片樂觀,但也有投資人擔心,美股是否已經太貴?
民眾日常買東西常會在意CP值,來評估「付出的價格是否買到物品應有的價值?」來判斷是否買貴,同領域但不同定位的物品,各有客觀上普遍可被接受的合理售價區間,例如同樣是汽車,賓士與豐田的價格帶就不一樣,如果買車時,價格已經超出這個品牌正常售價帶區間之上,就會覺得買貴了不划算。
統一FANG+ETF(00757)經理人袁永騰表示,投資股票也是同樣道理,科技股、傳產股、成長股、價值股的獲利成長動能有差異,市場願意給予的本益比水準各自不同,可透過統計數據,查看各美股指數自己過去的本益比趨勢通道合理區間、平均值,過往波動區間內的標準差、現在的本益比位置、標準差偏離程度,先計算出指數自己的「絕對價值」,再比較其他指數來看「相對價值」。一般而言,本益比在上下2個標準差區間內都屬合理,如果往上超過2個標準差,表示已經貴到超出市場能接受的價格帶。
根據彭博數據計算美股主要指數本益比的偏離程度,同樣是價格創新高,但各指數獲利能力差異太大,導致結果落差也大。獲利能力最強的FANG+尖牙股指數目前本益比相較過往平均僅高出1.32個標準差,費城半導體指數高出1.5個標準差,兩個都在合理價值區間內。本益比已經高出合理區間的則有:那斯達克100指數超出2.01個標準差,標普500指數與道瓊工業指數都超出2.12個標準差,反映出目前的價格已超過實質可提供的價值(企業實現獲利預期的能力)。
展望美股後市,袁永騰表示,23日美國新公布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仍在擴張且優於預期,聯準會持續購債擴表釋放流動性,不過,10月零售銷售月增率較前月回軟,新一波疫情重啟社交管制也影響餐飲等服務業,感恩節至聖誕節消費旺季力道有待觀察,加上目前美國急需新一輪財政刺激,有待國會重啟紓困案討論,缺乏新動能再往上衝,短期內不宜追高,若有明顯拉回,可分批布局明年獲利成長相對佳的成長股。
中期而言,美國、英國等多家藥廠新冠疫苗可望於明年第一季問市,明年經濟活動回復正常軌道,疫情受害股將否極泰來,科技成長股受惠景氣成長與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獲利亦可望維持穩健,美股將從今年科技股一枝獨秀,回復到百花齊放的健康輪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