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財金系畢業生玩過所有投資方法,最後選了最無腦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投資,原因是不想要十年後才後悔白白浪費「時間複利效果」。(圖/Wilson提供)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
26歲的Wilson是政大財務管理研究所畢業的高材生,和一般人想的「可承受高風險年輕人」不同,他把8成的錢放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剩下2成才去買自己喜歡的股票玩玩看。記者問他,這樣配置會不會太保守?Wilson說,自己2014年接觸股票,唸金融相關科系也非白紙一張,各種技巧、當沖都玩過,有賺有賠,後來發現,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時間」。現在回頭來看,做好風險分散,就不會白白浪費5~10年,因為複利效果才是最好的錢滾錢方法。
「我從2014年開始接觸金融市場,至今7年的時間。從基金、股票、ETF、期貨、選擇權到權證,多數金融商品都有投資過,最短都有接觸3個月以上,股票也使用過各種投資技巧: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分析、研究各項指標、融資融券或是當沖。」
Wilson說,自己歷經了初期的新手運,中間2~3年的載浮載沉,甚至一度虧損十多萬。後來覺得ETF指數型被動投資才是王道。唯一讓他可惜的是,錯過投資虛擬貨幣,「不過我現在會1%、2%參與。」
「我也做過看短期,想找飆股,還去看每個季節的輪動、怎麼分析,但後來發現,不管看了殖利率多好,去存那個股,像是去年,金融股沒有漲,那就等於白白浪費一年的投資時間,還不如做好資產配置,用時間去賺複利效果。」
Wilson自己經營部落格寫投資心得,也會有人要他「對帳單貼出來」證明一下。他8成的資產透過ETF做資產配置,剩下2成才會去買自己喜歡的股票。他說,主動式操作和被動式操作不會打架,建議年輕的投資者要抓穩自己的核心價值,最好大部分資產在一個穩定部位,就不會影響到整個財務體質。
▲Wilson秀出適合自己風險的ETF組合。(圖/Wilson提供,點圖放大)
記者再問他:「這種被動的投資,對你而言不會太無聊、太無腦嗎?」他說,假使有100萬元,不會all in股票,但敢全部all in在全球指數型的配置裡,因為這樣可以做到「最極致的分散風險」,8成用來賺市場平均的報酬5%~8%;但如果放個股,雖然短期有20%~30%的報酬,但也可能面臨20%~30%的虧損,整體期望值沒有比較高。
「當然這要取捨,以前玩個股常看到報酬率漂亮,但沒有算到風險。用ETF投資,我可以安心做自己的本業、提升薪水、再投入本金,發揮時間和穩定的複利的效果,計算下來,長期7%比短期的20%~30%效果更驚人。後來,我就寧可用時間去滾出報酬,不去追短期10%~20%。」
Wilson說,一開始選炒股、期貨等高風險的工具,其實有點白白浪費時間優勢,那五年、十年,用穩定複利,效果可能比追高殺低更好。現在改變投資策略,投資先看風險,而不是先看報酬,因為不想要十年後回頭看,別人已經滾出幾桶金,自己才後悔喪失複利優勢,白忙一場。
▲應網友要求,Wilson也秀出他2成的選股配置。(圖/Wilson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