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經濟部商發署吳翊綺科長、台北海洋科大呂曜志校長、交通部航政司林榮政專門委員、交通部航港局賴炳榮組長、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劉詩宗理事長、基隆港棧埠處傅世鎰處長。(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委託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與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今(10)日下午在航港局大會議室合辦「郵輪食材採購說明會」,邀集了台灣本土的食材供應鏈夥伴,包含了蔬菜、水果、產地集貨商及水產品供應商、通路商及冷鏈物流商齊聚一起簽暑「意向書」,推廣台灣優良食材登上郵輪,同時與多位郵輪航商代表交流商。
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劉詩宗指出,國家地理頻道曾訪問全球最大的郵輪「海洋綠洲號」,該輪載客人數高達6000人,短短7天旅程用掉100公噸食材,可見郵輪補給商機有多大,
疫後郵輪旅遊已恢復,根據航港局最新統計,預計今年郵輪來台(母港+掛靠港)達562艘次,而且比疫情前有更多的大型郵輪載客進出台灣,估計將很快就會超過疫情前的高峰。
劉詩宗指出,國際郵輪商青睞的台灣食材,主要在意海鮮產品、熱帶水果、茶葉與咖啡、米與加工食品、冷凍食品與調理包,以上食材在取得國際食品認證(HACCP、ISO 22000)等,即可建立穩定優質供應鏈。協會希望藉此食材供應鏈建立夥伴平台,藉以媒合郵輪商與供應商,推廣台灣優質食材登上郵輪。
今天的說明會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交通部、航港局均派長官與會,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經濟部商業署、農業部漁業署也都派代表出席,活動在長官上台見證「意向書」簽暑並主持啟動儀式及相互交流後,讓郵輪產業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郵輪旅遊是國人樂於接受的旅遊方式,疫情過後郵輪公司恢復開航來台,目前規劃以台灣為母港的及彎靠港郵輪航班,今年登記的已達562艘次,在推動郵輪旅遊已見成效的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著手規劃,推動擴大「郵輪食材在地採購」,國際郵輪業者對台灣食材的興趣日益增加,包括台灣農漁產品的高品質、多樣性,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的嚴格標準。
此外,台灣位處亞太航運樞紐,能夠快速供應新鮮食材給停靠港口的郵輪,這也提升了母港的服務方便郵輪業者的補給作業,未來協會將積極媒合郵輪商需求端,以達成台灣產品真正登上郵輪,建立良好供應鏈與口碑之後,甚至有機會吸引未掛靠台灣的郵輪,專程來台補給。
航港局與港務公司高階分析,郵輪公司最青睞的是台灣水果,像雞蛋、蔬菜、海鮮等生鮮食品的商機也很大,以本周彎靠台灣的「地中海榮耀號」來說,載客4千人,一天就需4千顆雞蛋,不過肉品因為可以冷凍、冷藏,也非台灣強項,就不太會在台灣採購。另採購量大的會是以台灣為母港的船隻,今年以台灣為母港的艘次達342艘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