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寶山
遠親不如近鄰!日本贈送台灣一二四萬劑AZ疫苗在六月四日抵台,同樣打著「人道主義」的旗幟,日本是無償的回饋,中國則埋下「中央贈與地方」的政治陷阱,還利用百姓對疫情的恐懼,操弄台灣內部各族群的分裂與不信任,誰在見縫插針?誰可共患難?誰是大難臨頭各自飛?誰在趁火打劫?這場疫苗戰著實看清一點─多數人把自身利益擺在國家之上,可預見將來真的發生戰爭時,台灣內部族群會被操弄撕裂得比現在更分裂。
攘外必先安內,台灣的敵人是自己,正如英國衛報所分析的:「台灣的防疫─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又稱做「捧殺」,也就是俗話說的「捧得越高,摔得越重」,這點跟股民面對技術面破線該止損時,理智雖然知道該遵守紀律離場,但心理面卻屈從人性弱點,選擇性的躲避面對現實,以至於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荒腔走板。
每個股民都經歷過─錯過了止損點,擺在面前的就是兩條路,(1)只要方向是對,錯就錯到底,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扳回來的。(2)及時回頭,重新來過,永遠不嫌晚。一般來說,多數的股民都會選擇堅持下去,畢竟止損就是承認錯誤,心理這一關過不去。
到明年底的全球新常態 佳節過後 疫情就升溫
台灣的疫情正如先前多次提示的:「要習慣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單是看看英國對抗COVID-19 Alpha變異病毒的過程就該明白,就算有疫苗、有快篩能量,但要同時維持經濟活動正常,自然是不可能永遠保持本土零確診,尤其是面對傳染力更強的COVID-19 Delta變異病毒(印度),就連果斷封城與大量快篩的中國,也做不到長時間的本土零確診。觀察世界各國可發現,每逢佳節過後,疫情就升溫,這就是至少到明年底的全球新常態。
英國Alpha變異病毒 已三度封城
端午連假該怎麼放?有人建議合併到中秋節一起過,其實照表操課、原地過節是最佳的方案。回顧英國去年爆發第一波Alpha變異病毒,當時英國首相還語出驚人的表示自然防疫法以求盡早達到群體免疫,結果拖到三月二十三日封城,直到六月才逐步解封,過程花了二個半月到三個月。然後同年十一月第二次封城一個月,當然是為了過聖誕節,結果Alpha變異病毒疫情延燒,不得不在今年一月第三次封城,持續到六月二十一日也沒把握能解封。
由此可見強化三級警戒到六月二十八日是無法根本阻斷英國Alpha變異病毒的蔓延,至截稿為止,根據台鐵表示還有八萬張車票沒有改期,如果防疫措施不變的話,可預期六月二十八日過後也無法解除強化三級警戒,假設正在廣州擴散的COVID-19 Delta變異病毒這個暑假不會侵台,則參考英國與美國第一波疫情爆發後的解封時間,台灣大概率可以趕上九月開學前解除強化三級警戒,如此電子的返校潮商機還有機會期待。
全球第四大港鹽田港工人確診後,當局曾暫停出口作業近一週,由於檢疫措施趨於嚴格,港口作業效率驟降,作業效率僅有正常的三○%,自新一波疫情爆發以來,鹽田港每天無法處理的貨物大約有25,500 TEU。蘇伊士運河長賜號堵船時,每天影響的貨櫃量為55,000 TEU,但卡船事件僅延續六天。
鹽田港船期延誤 推升電子商品價格
如今在鹽田港,船期延誤時間已拉長至十四天,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同時也影響附近的蛇口港、南山港變得更加壅塞,目前推估等到港口恢復正常運作,船期預估延誤時間可能因而多達十四天至三十五天,這可能推升整體電子商品的價格,影響中國出口物價,進而衝擊歐美進口價格。
台灣半導體的移工群聚感染,全球正在緊盯著斷鏈的威脅,熱錢也很有效率的展開移動,觀察滬港通北上資金連續性的買超滬深股市的半導體族群,芯片股王的卓勝微市值在半導體族群排名第七,主攻5G射頻IC前端模組,搭上中國5G換機潮紅利,市場看好突破西方半導體的包圍,實現中國射頻模組的去美化,六月九日股價創掛牌以來新高,盤中見到454.6元人民幣,市值超過1510億元人民幣,今年第一季EPS 1.476元,本益比高達76.76倍。
「缺芯」加劇 漲價趨勢還會延續
在比價效應下,北方華創、華潤微、紫光國微等個股同步跟漲,分別距離突破前高皆不到一○%,在全球達到七○%的疫苗接種率之前,COVID-19疫情不會結束,換言之,缺芯潮至少還要持續一年,也就是說芯片漲價趨勢還會延續,高盛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多達一六九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晶片短缺的打擊,包括鋼鐵產品、混凝土生產、空調製造、啤酒釀造、肥皂生產等眾多行業。
而全球「缺芯」加劇,讓漲價勢在必行。「買不到」和「買不起」已成為不少下游企業共同面臨的困境,例如去年某款德國產晶片的價格就漲了五倍。假如台灣半導體真的發生斷鏈,全球業者也只能受著,因為高階製程晶片基本上轉不了單,成熟製程的產能更缺,所以斷鏈只會更漲價。
題外話,如果真的斷鏈也好,說不定台灣防疫中心就會改變立場,讓日本跟美國疫苗更積極地捐台,同時也讓中國了解台灣半導體的影響力,是否能夠承擔武力犯台的代價。
科技業成本墊高 通膨壓力上揚
不管是從海運運費,或是電子供應鏈緊張等角度,今年的通膨壓力可以說是二○○八年美國聯準會QE以來最高,比較二○一○年以後與二○二一年的兩次經濟復甦模式,可以發現同樣是全球央行貨幣大寬鬆,但二○一○年後的資金氾濫並沒有造成通膨上揚,可是這次在供應鏈不順暢,而且科技業成本墊高,通膨壓力才真正上揚。
由此可知,在互聯網的科技創新、半導體摩爾定律降低製造成本,才是造成通膨已死的關鍵因子,從這個角度來看,葉倫對通膨最新的觀點認為:「通膨上揚可能延續到明年」,頗具有參考價值。
話雖如此,但大宗商品最近除了油價與黃小玉之外,基本金屬處在整理期,原因除了五月中國出手壓制鐵礦砂漲勢,最新的利空是拜登的二.三兆美元基建計畫縮減到一.七兆美元,共和黨國會議員還是不同意達成協議,由於民主黨中間派參議員曼欽已經表態,不會支持取消阻撓議事,這將阻礙拜登在選舉改革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部分立法議程,所以拜登無法直接獨自行動。
由於阻撓議事要求,在參議院獲得六十票才可通過一項立法,而民主黨在參議院只有五十票,換言之,這個夏天要看到拜登的基建計畫過關是不太容易的。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08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