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券是「意外之財」? 學者:紓困、振興做法有別

▲▼振興五倍券。(圖/記者周姈姈攝)

▲五倍券。(圖/記者周姈姈攝)

文/李亦晨

「從三倍看五倍券效益」研討會,廣邀學者專家討論,數位化是未來趨勢,且有助於數據資料庫的建置、分析及運用,政府應把握這次振興五倍券的機會,積極輔導小商家數位轉型。

今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急速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由於管制趨嚴,餐廳禁止內用,電影院、健身房也暫時停業,內需型服務業陷入寒冬,不只營收大跳水,無薪假人數更是節節攀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鑑於內需服務業受到重創,振興券挾著2020年「三倍券」的經驗,以「五倍券」之姿重新登場。

不過,發現金好還是發券好,再次引起熱議,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臺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台灣研究中心特別舉辦「從三倍看五倍券效益」研討會,廣邀學者專家討論如何借鏡三倍券經驗,提出建言供政府參考,期許未來政策能夠更臻完善。

黃崇哲:或可成央行數位貨幣前身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疫情爆發至今,政府對經濟參與及介入的程度大幅增加,不論是美國直升機撒錢政策,或是台灣從三倍券到五倍券,從金融角度觀察,都看到很多的典範改變。

振興券的數位綁定也讓外界看到台灣數位化的機會與反思,黃崇哲期許,藉由學研界更深入的討論,能夠帶來新的啟發,或許五倍券可以成為央行數位貨幣的前身,又或是五倍券的實施經驗,可作為央行發行數位貨幣的嘗試基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行政院8月宣布將再次發放振興券,希望刺激消費,讓受疫情衝擊的小商家、零售餐飲業迅速走出谷底。不過反對方認為,現金才能達到救急效果,又節省印製成本,參考國外做法,也多以普發現金為主流。

許添財:紓困、振興作法有別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分析,紓困、振興作法有別,紓困應該用最快速度給予現金,但振興經濟是另一回事,如果發放現金,不缺錢者就會將現金轉為儲蓄;美國因事態緊急,全面普發現金,結果當期儲蓄率飆高,歐美國家發現金的做法也大多出現此情況。

許添財直言,在振興經濟這個特定目的之下,搭配使用期限限制,振興券效果絕對比現金好太多,而且政府可以規範使用對象集中在重災區業別,地方政府也能提供更多誘因,「紓困給現金快速有效,但振興若給現金,就事倍功半。」

張傳章:五倍券是「意外之財」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則以行為經濟學為基礎,剖析振興五倍券的政策設計思維,他指出,稟賦效果理論(Endowment Effect)與賭資效應(House Money Effect)或許可以解釋社會大眾對於振興券領取前到領取後的心態轉變與行為模式。

稟賦效果理論(Endowment Effect)意指「當某人擁有某項物品時,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會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

張傳章表示,人在獲利時會比較保守,但處在損失狀態時,就會轉趨積極;以2020年三倍券例子來看就很好理解,民眾需要拿1,000元去換取3,000元,而「拿出1,000元」處於損失狀態,損失帶來的痛苦是很大的,因此領券後會有更高的動機去交易。

至於五倍券,今年政府全額補助,民眾不須自掏腰包墊錢,就適用另個理論「賭資效應」;實驗證明,人們用賭場的錢賭博時,會更積極。

張傳章表示,無償取得、又有限制用途的振興五倍券,對民眾而言是筆「意外之財」,不少人會認定這筆收益是種獎勵,可能使用在非日常生活所需的產品或服務上。

吳明蕙、連賢明:疫情「特殊狀況」,不至於危及財政

接著再談印製成本的議題,部分聲音擔憂政府耗費上億元預算推振興券,恐加劇財政負擔,導致債留子孫。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引用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資料,美國、英國、南韓等國自2020年度至2021年度,針對COVID-19疫情所採取的財政措施占2020年GDP比率,其中以美國25.5%最高,南韓4.5%最低。

吳明蕙指出,當時台灣僅占2.1%,即便現在又有追加預算,提升至3.9%,仍較其他國家要低。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則說,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事實上沒有花那麼多錢,不至於危及財政狀況,不需要對此太過緊張。

連賢明接著表示,其實在非常時期,鮮少有人討論擴張型財政政策救急是否影響財政紀律,現在疫情就是「特殊狀況」,政府應優先考量的是如何照顧受影響族群,各國皆然,待疫情影響淡化後,再來討論財政問題。

從消費券到振興券 發放時機藏學問

不過振興券另一個被詬病的問題是,當替代率太高,效益就會大打折扣。回顧國內對於2009年發放消費券的研究,有81.41%的受訪者表示,即使沒有消費券也會購買商品。

張傳章指出,8成受訪者沒有消費券也會購買商品,這就是替代率,而替代率高低與政策背景有高度關聯;盤點2009年消費券與2020年振興三倍券的時空背景,可以發現四大不同,事件本身、發放時間、實務操作、消費地域均有差異。

2009年政府發放消費券肇因於金融海嘯,金融危機波及實體經濟,而且發放消費券時機接近農曆春節,民眾因應年節,本來就會有採買計畫,導致替代率偏高。

「三倍券有天時地利人和!」張傳章直言,2020年政府決定發放振興券時,國內疫情獲得控制,發放時點接近暑假,但受到邊境管制影響,民眾無法出國,加上三倍券限制電商,因此消費會留在國內,對經濟助益比2009年的消費券更明顯。

除了發放時機,使用期間也很關鍵,與會學者齊聲呼籲「使用期限越短越好!」

張傳章指出,中經院採中間值模擬估算,假設五倍券替代率7成,且在今年第4季使用率達7成,估可貢獻實質GDP約1,300至1,400億元,但因五倍券效期至2022年4月底,如果民眾延後使用,拖到農曆過年採買年節用品,可能就會發生像2009年消費券的情況,替代率偏高,效果就沒那麼樂觀了。

許添財歸納振興券發放重點,振興券確實具有短期振興消費的效果,以總金額越高、使用期間越短、使用便利性越大、消費者交易成本越低,發行效益就會越大。

善用科技力 振興與數位轉型並進

從三倍券到五倍券,看似只是金額增加,其實政府在政策設計上,也記取去年經驗,做了些許修正。

吳明蕙表示,2020年、2021年同樣都是受到疫情衝擊,政府推出振興券,但對經濟影響存在差異;去年源自於國外疫情嚴峻,供應鏈受阻,製造業、服務業雙雙受挫,今年則是國內疫情升溫,內需服務業成為重災區。

內需服務業有多慘,讓政府不得不出手搶救?5月中旬疫情爆發後,全國進入疫情三級警戒,管制更嚴格,許多場所、店家必須停業。

根據經濟部公布的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統計,零售與餐飲慘遭疫情重擊,雙創有史以來最大減幅;7月雖然疫情趨緩,全台迎來微解封,並於月底降為二級警戒,餐飲業營業額仍寫下史上次低的紀錄。

「今年內需衝擊比去年更嚴重」,吳明蕙直言,政府考量內需服務業急需政府伸出援手,並借鏡去年三倍券的經驗,今年五倍券做出2大改變,一是金額加碼且免費領取,二是強調數位。

吳明蕙解釋,政府之所以推廣數位券,一來可以避免民眾領取紙本五倍券時群聚,不利防疫;另一方面,若是商家可以藉此進行數位轉型,跟上產業發展趨勢,這會是個好機會。

去年三倍券數位綁定數量不到1成,吳明蕙坦言,三倍券除了無法共同綁定,幫長輩、小孩一起領券,綁信用卡時,商家也無法識別這筆是普通消費還是使用振興券,導致數位券的加碼幅度與紙本有不少落差。

有了前車之鑑,今年經濟部大手筆祭出400萬份好食券的加碼方案,只要綁定數位券,免抽籤就能獲得;除此之外,數位券也增加共同綁定功能,並設計「數位標章」,只要民眾綁定、取得標章,消費時出示給店家即可。

因有了「綁就送」的誘因,今年五倍券數位綁定傳捷報,9月22日開放數位綁定首日,統計截至當晚9時,整體數位綁定人數衝上207萬6,510人,僅一天就超越去年三倍券數位綁定180萬人的成績。

留下數位軌跡 為「精準政策」鋪路

國際局勢難以預料,2008年9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倒閉,從美國次貸危機持續發酵,最終擴大為撼動全球的金融危機;2020年,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改變人類生活,對經濟的衝擊更是至今仍未能完全擺脫。

無論是金融危機或是疫情,台灣政府為了刺激消費,先後以消費券、振興券來解決燃眉之急,但每每推出,都得面臨排山倒海的質疑聲浪。

審計部2021年7月出爐的2020年總決算報告,便因提及三倍券效益評估欠缺嚴謹,且缺乏消費端調查資料,引起外界譁然。

連賢明認為,政府除了思考政策效益、加碼配套,也應該要好好做研究,如更精確使用電子發票、信用卡資料,甚至金管會可以大膽一點、與銀行合作,觀察消費券到底對信用卡使用金額產生什麼變化;他感慨地說,政府推行政策若缺乏完整的數據、研究佐證,就會導致每次都在吵一樣的事情――為什麼不發現金就好。

「台灣IoT這麼發達,三倍券、五倍券應該要善用大數據」,張傳章也建議,政府應該在符合個資保護的前提之下,規劃數位追蹤系統,並公開振興券流向與資訊,政府到學界都能夠掌握更多資料進行研析,未來就不用各說各話,有多少證據、做多少事。

張傳章總結,數位化是未來趨勢,且有助於數據資料庫的建置、分析及運用,政府應把握這次振興五倍券的機會,積極輔導小商家數位轉型;如此一來,這次振興券掌握到的龐大數據便可作為後續「精準政策」的基礎,有效提升政策效益,創造政府與人民雙贏的結果。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閱讀《台灣銀行家》雜誌。

關鍵字: 台灣銀行家五倍券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加油等等!汽油明降0.2元 柴油降0.1元

加油等等!汽油明降0.2元 柴油降0.1元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31)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0.2元及0.1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7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2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2.2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9元。本周因平穩雙機制啟動,汽、柴油各吸收1.6元及1.2元。

2025-03-30 12:06

台積電2奈米擴產典禮明登場 行政院長卓榮泰現身

台積電2奈米擴產典禮明登場 行政院長卓榮泰現身

台積電共同營運長暨執行副總經理秦永沛明(31)日將在高雄楠梓科學園區舉行「2奈米擴產典禮」,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部長郭智輝都將出席,見證製程重大突破,同時宣誓深耕台灣。

2025-03-30 11:55

遺產租金、孳息抵稅解套 繼承人過半數同意有望執行

遺產租金、孳息抵稅解套 繼承人過半數同意有望執行

遺產稅沒有繳,相關財產衍生的利息、股息拿來抵稅不再是鐵板一塊!財政部指出,第1季納稅者權利保護諮詢會(諮詢會)召開出現重大建言,對遺產所生之孳息及收益(如租金、利息及股息等),可研議於遺產分割前,在繼承人過半同意或逾3分之2同意下申請抵繳遺產稅,不受《民法》第828條第3項規定限制。

2025-03-30 10:09

遷戶籍省地價稅 9/22前少做1件事白忙一場

遷戶籍省地價稅 9/22前少做1件事白忙一場

民眾為了爭取自用住宅認定遷戶籍,不過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已經核准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土地,其符合自用條件之親屬戶籍因故遷出,再行遷回原址,必須重新提出申請,經審查核准後,地價稅才能按自住用地稅率課徵。

2025-03-30 09:12

年賺11%! 達人揭「最強3檔ETF」

年賺11%! 達人揭「最強3檔ETF」

在川普關稅變數、美國經濟衰退及通膨可能捲土重來的威脅下,今年以來不少投資人的帳戶明顯縮水;如何趨吉避凶,尋求資金避風港,成為大家關注焦點。投資達人清流君向來主張投資不擇時、閒錢全押,面對2025震盪盤勢,他曝光口袋投資組合乾貨,稱這樣買波動風險最小,報酬率最高!

2025-03-30 07:21

陽明砸百億買3艘節能貨櫃船 明法說會聚焦運價漲價議題

陽明砸百億買3艘節能貨櫃船 明法說會聚焦運價漲價議題

為因應減碳佈局,陽明海運(2609)日前宣布斥資百億元購入3艘8,000 TEU級節能貨櫃船,最快2028年交付營運;另傳出4月運價喊漲,陽明預計4/1起調整遠東-北美線運價,漲幅上看6成,不過確切漲幅及是否能支撐新的長約運價,預計將於明(31)日法說會中揭露。

2025-03-30 06:30

台積電融資使用率大揭秘! 台股超高融資率名單好緊張?

台積電融資使用率大揭秘! 台股超高融資率名單好緊張?

打開台股上市櫃的融資使用率排行榜,其實前十名都蠻誇張,最低的是68.92%,而前三名的融資使用率更超過八成以上...

2025-03-30 06:00

減產奏效、買方回補庫存 第二季NAND Flash價格漸走出谷底

減產奏效、買方回補庫存 第二季NAND Flash價格漸走出谷底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NAND Flash原廠自2024年第四季陸續減產,效應已逐步顯現。此外,消費性電子品牌商因應美國可能提高關稅而提前生產,帶動需求,加上PC、智慧手機和資料中心等應用領域已開始重建庫存,預計2025年第二季NAND Flash價格將止跌回穩,wafer和client SSD價格則是季增。

2025-03-29 16:43

地緣政治干擾 惠譽示警台灣證券業2025年利潤下降

地緣政治干擾 惠譽示警台灣證券業2025年利潤下降

惠譽信評預期,在2024年較高的基期上,受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疲弱和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台灣證券公司2025年獲利或將趨緩。然而,惠譽預期台灣證券行業適切的資產負債表將幫助其應對短期獲利壓力和加劇的市場波動。

2025-03-29 15:48

外媒爆RTX 50系列顯卡供應量大幅改善 價格回歸正常可期

外媒爆RTX 50系列顯卡供應量大幅改善 價格回歸正常可期

根據外媒Wccftech報導,NVIDIA 的 GeForce RTX 50 系列供應終於開始改善,因為主流零售商和系統整合商現在以合理的價格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2025-03-29 15:44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