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遞延累積的貨運需求,就怕與美西怠工、罷工撞在一起。(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上海疫情延燒,原訂本月5日凌晨3點解除的封控措施繼續延長,而且沒有解封時間,法人估計上海疫情造成的短期干擾越大,遞延累積的貨運需求也越大,短期利空越強,中長期利多會讓運價回升力道越強。海運承攬業者則擔心遞延效果與美國西岸碼頭工人怠工或罷工撞在一起,那會是供應鏈的一場災難。
法人分析,上海疫情已經擴及到崑山,封控期間貨櫃船運運價持續受壓,估計上海解封之後,工廠進料招工、拉升產能利用率到全產能出貨需要經過半個月時間,屆時運價將止跌回升。
先前美歐疫情爆發跟結束,前後大約兩個月,但是中國堅持清零,這點跟歐美的與病毒共存不同;在清零以前,工廠的生產出貨就會持續受到干預,貨櫃航運的運輸需求及運價就會持續受到打壓,成為短期的重大不確定性。
清零時間越長,短期干擾越大,遞延累積的需求就越大,亦即短期利空越強,中長期利多回升就越強,清零的時間點,將決定多空轉折的時間點。由於中國經濟已經疲弱,清零必須以雷霆霹靂的手段,很快完成,否則對經濟衝擊太大,以這個角度來看,短期利空應該很快消散。
另一方面在疫情衝擊及淡季運價走跌的情況下,貨櫃船三年期租約租金卻創下新高,顯示航商對長期展望仍正面看待。
而美國參議院已通過《海運改革法案》,該法案將禁止海運業者不合理地減少美國出口的機會,而業者是否違規將交由FMC裁決。FMC將為此制定新規範,簡單來說,就是要求貨櫃船舶不能直接空船從美國港口返回亞洲,必須載運美國出口商的貨品。
由於亞洲前往美國的貨櫃運價很高,但從美國返回亞洲的貨櫃運價很低,因此很多航商為了搶賺高運價,都放棄載運美國出口商的貨品,直接快速返回亞洲。等到法案通過實施後,航商就被迫必須載運美國出口商的貨品,屆時,全球貨櫃船舶的周轉率會降低,全球貨櫃航運的供給將更為吃緊。
台驊投控(2636)高階指出,上海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與鄰近的寧波、青島相聚2百公里以上,不像深圳有香港與廣州可以支援,因此上海的封控措施影響層面遠大於深圳。
中菲行(5609)高階認為,這次疫情影響有多大要看上海何時能解封,市場上預期解封後運價會明顯上升,但估計不會暴衝,因為通膨問題已經引發各國政府嚴重關切,情勢不允許運價再出現暴衝現象。
捷迅(2643)高階則認為,上海疫情走向不是很樂觀,如果出貨遞延效應和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因勞資協商僵局造成的怠工、罷工擠在一塊,就會出現加成影響,而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實力,也不是東南亞或印度可以取代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