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適
烏俄戰爭、中國封控及高通膨等負面干擾因素衝擊,已開始影響全球民眾消費力及意願,甚至企業資本支出也出現觀望雜音,將減弱各式產品的終端需求,連帶相關品牌廠及其供應鏈的營運也有面臨下修的風險。
此時大概就剩與民生相關的食衣住行等必須消費,或是政府預算支出的投資,屬於較不受消費力減弱影響的剛性需求,廠商營運也會相對穩健,成為資金避風港的機率就會大為提升。
烏俄戰爭加速歐洲再生能源計畫
烏俄戰爭爆發引發能源之亂,歐洲為了降低對俄國能源的依賴,由丹麥領頭的十一國聯盟呼籲加速綠能轉型,歐洲聯盟(EU)雖尚未全面禁止進口俄國石油及天然氣,但歐盟已將目標設定在年底前減少進口俄國天然氣。因此, 丹麥政府已加快發展再生能源計畫,宣稱將在二○三○年前,讓太陽能發電站及陸上風力發電廠的數量成長至目前的四倍。
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也被迫加速再生能源計畫,四月初公布一項擴大再生能源產能的重大改革方案,目標在二○三五年幾乎所有電力發電都來自風力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在十三年內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提高超過一倍。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淨零情境分析的預估,二○二一至二○二六年間每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3.4%。中國是全球再生能源領先指標,全球約有43%的成長來自中國,其次是歐洲、美國及印度,前四大國包辦全球80%的再生能源產能擴張。
在烏俄戰爭前,歐盟成員國已加快向二○三○年再生能源部署目標,加強企業購電協議(PPA)市場及補貼方式獎勵民眾裝置太陽能自用。歐洲經濟復甦計劃中則提供超過八千億歐元以貸款的方式給付企業,促進綠能融資,使得歐洲於全球再生能源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啟動洗產地調查 台廠有望獲得轉單
美國延續二○二○年十二月的聯邦稅收抵免,增加企業PPA市場及聯邦/州級對海上風電的支持,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不過,近日加州太陽能模組商Auxin Solar指控中國太陽能轉向柬埔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洗產地」,生產太陽能電池和面板,藉此躲避美國的太陽能關稅。
美國商務部已在3月28日宣布展開調查,假設證實此事,可對中國廠在這四國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及模開徵高額關稅,且稅金能溯及既往。
美國清淨能源協會主席Craig Cornelius指出,今年美國即將進口的太陽能模組,有80%來自這四個東南亞國家,當局有權追稅將阻礙新光電項目,美國計畫中的太陽能案件有很大一部分將遭冷凍。
美國太陽能市場高度仰賴東南亞進口太陽能板,在美國商務部調查中國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後,導致太陽能板大缺貨,美國本土製造的太陽能模組成本較高,許多在地系統廠不願採購,海外也因美國政策無法直接向中國進口,身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模組產能的台灣,就有機會成為美國系統廠替代選項。
※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131期,2022.05.06出刊。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13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