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公司透過減速六成減少運力供給,穩住運價。(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運價跌深,貨櫃三雄股價也跌深,國內兩家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一致指出,美西線在沒有塞港情況下,以萬箱(20呎櫃)級貨櫃船營運的船公司,每大箱(40呎櫃)成本僅約1500-1600美元,估計運價不會跌破1800美元,而目前美東線與歐洲線運價還是在成本價倍數以上,船公司目前已經透過船隻減速六成穩住運價,明年仍可享有良好獲利。
剛從美國考察回國的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美國進口商去年因為塞港問題,怕貨來不及到港,都有提高採購量,加上今年美西港口有罷工疑慮,也多進了一些貨,結果碰上通膨,去年已經買進很多商品的美國消費者,今年縮減採購預算,而美國商家因為缺工都在搶人,薪資加高,至今還有不少進口商近半貨品未銷完,估計要等到農曆年後運輸量才能開始恢復正常。
另一家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對市場情況樂觀些,估計因為美國升息,亞洲多國貨幣大貶,加上庫存也已消化一段時間,有利亞洲國家出口,訂單會陸續出籠,估計10月前兩周還會受中國十一長假影響,第三周市場運價就會開始穩住,甚或有機會回升。
目前各大船公司都已透過大幅減班來穩住運價,某大海運聯盟直接將美國西南岸航線從每周一班減為兩周一班,船舶每小時航速從17海浬降為7海浬。
另透過租船方式加入美西或歐洲線的攬貨公司與貨主,包括IKEA(宜家)、Lidl、Allseas也相繼退租撤船與賣櫃,另美森航運本月已也撤掉寧波、上海-奧克蘭與長堤航線。
Sea-Intelligence初步統計,在跨太平洋航線,中國十一長假後的幾周內,運力減幅約為每周部署運力的22%-28%,而在2019年同期,這一比例為15%-17%,在2014年-2018年平均數據為9%-11%。
亞歐航線的十一長假後的幾周內,運力減少量略低於20%,雖與2019年持平,但高於2014年-2018年的平均水平。不過,亞洲-地中海航線是四條航線中唯一一條運力減少情況與2014年-2019年一致的航線。
由於美東與歐洲線目前仍維持在成本價倍數以上運費,東南亞航線雖然泰國與越南運價跌多,但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線運價都是疫前倍數以上價格,東北亞航線運價穩定,估計明年貨櫃船公司都還享有良好獲利,雖不能與這兩年相比,卻可較疫前高許多,粗估陽明EPS在15-20元之間,長榮在30-40元之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