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預測 2023 雲端運算趨勢 一體適用型雲端已不合時宜

▲▼甲骨文預測2023雲端運算趨勢,一體適用型雲端已不合時宜。(圖/甲骨文提供)

▲甲骨文預測2023雲端運算趨勢,一體適用型雲端已不合時宜。(圖/甲骨文提供)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根據 Gartner 2022 年 4 月份的估計資料顯示,全球公有雲服務的最終使用者總支出將從 2021 年的 4,109 億美元增長 20.4% 至 2022 年 4,947 億美元。2023 年,總值預計將達到近 6,000 億美元,凸顯雲端發展趨勢強勁。甲骨文公司預測 2023 年五大雲端趨勢,預期未來將由客戶而非雲端供應商來決定雲端的部署位置和方式。

以下是雲端產業的五大關鍵預測:

預測一:多雲策略成為趨勢


所有類型的企業都已意識到未來不會有單一的「預設」雲端供應商,並希望為每一個關鍵工作負載採用最佳公有雲,其採用率將在未來十年內增長。

幾乎所有大型金融機構現在都在應用程式和基礎架構方面採用多雲,因此對多雲的需求有增無減。為了迎合此趨勢,一些雲供應商確保各個雲端設施位置緊鄰,以將延遲降到最低,從而確保使用兩家供應商服務的客戶能夠獲得快速回應。以台灣領先醫療裝置製造商 Bionime 為例,其為全球 100 多個國家/地區提供糖尿病監控系統,透過 MySQL HeatWave on AWS 大幅提高複雜查詢速度,不僅提供即時洞察力,加速應用程式開發,同時也協助改善糖尿病患的生活。

簡而言之,客戶需要不止一個雲端,雲端供應商應該在各個雲端服務之間架起橋樑,而不是建立圍牆,以簡化多雲採用。

預測二:企業希望選擇想要的部署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稱為「混合雲」的模式現在正演變為「分散式」雲端。

在分散式雲端模型中,企業在外部的共有雲上執行部分工作負載,同時也在企業控制的資料中心內執行其他工作負載。一般情況下,採用分散式雲端模型是為了符合規範、法規要求、提高效能等目的。

此混合模型適用於需要單獨管理本身和客戶資料,但同時也想要依照需求利用公有雲來處理「激增」資料分析和其他資源密集型工作負載的企業。由於需要仔細平衡部署在企業內部、私有雲和公有雲基礎架構的技術,因此實施這個模型是充滿挑戰性的。

如今的分散式雲端場景必須從一開始就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有高互通性和良好的治理。重要的是,雲端供應商必須滿足企業和政府客戶的需求,而不是迫使他們將所有資料和應用程式移轉至特定供應商的雲端。

預測三:企業將採用雲端 HCM 來降低人力波動的影響


2020 年代的勞動力管理比過去更加複雜。過去幾年,從疫情下的遠端工作模型,「大辭職潮」造成的技能差距,到現在的裁員和勞動力復職浪潮,許多產業都需要靈活的工作環境,且此需求不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消退。

雲端 HCM 可協助公司應對這些挑戰,並因應市場變化更快地提供相關培訓。配備人工智慧 (AI) 的雲端 HCM 透過自動執行耗時的常見工作負載,以更快、更輕鬆地執行新員工入職流程,也可以協助員工根據目前的職務、地點、背景和職涯目標,輕鬆存取所需的培訓內容。

整體而言,充分運用 HCM 技術的企業可提高生產力、降低管理成本、更有效地管理員工,以及提高人才留任率,對於經歷艱難時期的企業有很大的幫助。

預測四:企業將實現數據存取與分析的普及化


為了讓更多員工能夠輕鬆地存取數據,機器學習 (ML) 等人工智慧 (AI) 技術因此被嵌入到企業系統中,為資料普及化奠定基礎。

企業必須部署「增強分析」工具,不僅可以讓建立和測試模型的資料科學家使用,也能夠協助業務人員等普通員工理解數據。原因在於,雖然資料科學家是稀缺且昂貴的人才,但相較於業務部門經理,其通常對企業的核心業務較不瞭解。

若部門主管可以使用人類語言對資料進行提問,就不需等待資料科學家或其他專家來回答。或者機器學習驅動的分析工具會根據搜尋紀錄、主管的工作職責和其他因素,將相關報告或警示推送給主管,協助主管解決問題。

預測五:企業需要在 ESG 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加劇,消費者想瞭解產品和服務的採購、製造及交付方式,越來越多人更傾向與重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ESG) 的企業進行業務往來。有遠見的企業往往會採取實際行動來迎接挑戰,而不僅僅是做出口頭承諾。

安永 2022 年供應鏈永續發展報告顯示,在計算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時,必須考慮整個供應鏈,因為企業大約有 90% 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其供應鏈。

為了應對這一重大挑戰,企業需要對自己、供應商和分銷合作夥伴的庫存擁有完整且始終更新的視圖。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意識到,沒有企業能夠孤軍奮戰。所有企業都必須與供應商和其他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打造高效且符合道德規範的供應鏈。

總而言之,邁入 2020 年代中後期,客戶需要能夠協助管理成本及提高收入的技術,並且希望能夠選擇部署方式。毫無疑問的是,客戶會優先考慮能夠協助他們執行雲端工作負載的雲端供應商。

關鍵字: 甲骨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積電、川普交手4情境 郭明錤:追高英特爾有潛在風險

台積電、川普交手4情境 郭明錤:追高英特爾有潛在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開打關稅戰,不斷喊話要對台灣半導體業課高額關稅、說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產業,更持續對台積電(2330)施壓,對此,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認為,要看懂川普的弦外之音,並分析4種情境及4大投資分析,雙方要在美國本土製造跟台灣技術根留之間找到共識。

2025-02-17 09:33

0050分割時間表出爐 1張不到40元低於006208

0050分割時間表出爐 1張不到40元低於006208

國內首檔ETF元大台灣50(0050)分割時間表出爐!市場傳出金管會上周已核備同意發行公司元大投信進行分割投票,公司官網最快本周公告,業內推算,更便宜的0050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以看到,屆時進場門票將來到38.8元,低於富邦台50(006208)。

2025-02-17 06:00

16檔台股ETF迎除息 高峰落在2/18、2/19

16檔台股ETF迎除息 高峰落在2/18、2/19

二月除息的台股ETF迎除息高峰,總計有16檔台股ETF接力除息,包括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兆豐台灣晶圓製造(00913)兩檔半年配ETF、雙月配的永豐優選存股(00907)、包含中信小資高價30(00894)、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等在內的7檔季配型產品,以及包含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富邦臺灣優質高息(00730)、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等6檔月配型產品,其中台新永續高息中心(00936)於今(17)日除息,其他產品的除息日多落於2/1

2025-02-17 10:31

台積電美國廠3挑戰曝光 魏哲家坦言「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台積電美國廠3挑戰曝光 魏哲家坦言「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今年1月出席台大EMBA講座,發表「如果沒有台積電」的演講,雖然時間只有短短30分鐘,但剖析台積電先進製程難在其他國家複製的原因,首曝在美設廠遭遇3大挑戰,魏哲家更以「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形容在美設廠艱辛過程,相關討論至今仍受各大半導體相關論壇熱議。

2025-02-17 10:19

00936填息達陣!每張領30元 3/10入帳

00936填息達陣!每張領30元 3/10入帳

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00936)於今(17)日進行除息,本次配息0.03元,創下新低,除息參考價15.33元,早盤最高上攻15.38元,完成填息,收益分配日為3月10日。

2025-02-17 10:08

英特爾爆拆分自救 WSJ:台積電技術入股晶圓代工事業2成

英特爾爆拆分自救 WSJ:台積電技術入股晶圓代工事業2成

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傳出晶片製造與設計行銷將分家,「1拆2」下由美系半導體廠博通(Broadcom)接手晶片設計和行銷業務,《華爾街日報》(WSJ)披露,而台積電(2330)則評估以技術入股方式經營Intel代工事業,入股股權約達2成。

2025-02-17 08:37

DeepSeek激勵! 高盛、瑞銀2大咖上調MSCI中國預期

DeepSeek激勵! 高盛、瑞銀2大咖上調MSCI中國預期

DeepSeek的出現激發市場對中國科技股的樂觀情緒,國際重量級法人高盛(Goldman)、瑞銀(UBS)財管部門先後出具報告,上調MSCI中國前景預期,其中高盛另估計MSCI中國指數在未來12個月內將達到85點,高於之前預計的75點,同時亦將滬深300指數的目標從4,600點上調至4,700點,未來一年潛在上升16%及19%。

2025-02-17 12:56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第3廠傳6月動土 公司:依規劃進度良好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第3廠傳6月動土 公司:依規劃進度良好

美國總統川普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台積電如何因應備受矚目。市場傳出台積電可能加速亞利桑那州第3廠建廠計畫,將於6月動土,並舉行動土典禮。台積電今天對此表示,按照規劃進度良好。

2025-02-17 12:26

台積電帶頭衝!指數飆漲逾366點 法人喊「冷靜」買黑不買紅

台積電帶頭衝!指數飆漲逾366點 法人喊「冷靜」買黑不買紅

美國總統川普對於對等關稅推遲至4月實施,帶動上周美股科技股表現,今(17)日在台積電(2330)大漲25元至1085元下,台股開高走高,午盤上攻到23509.91點,漲逾366點,幾乎完成回補1月22日跳空缺口,台股投資專家表現,台股下檔有強勢基本面作為支撐,惟上檔則是面臨川普關稅不確定性,因此形成震盪盤整格局,現階段投資人可採取「買黑不買紅」策略來因應。

2025-02-17 12:11

科技業喊缺工 8成晉用研替役男、平均薪資5.8萬元起

科技業喊缺工 8成晉用研替役男、平均薪資5.8萬元起

AI熱潮席捲全球,推升理工人才需求熱度,許多科技大廠透過研發替代役制度提前預約人才,包括半導體、資訊業、電子業、金融業、研究機構等每年提供相應名額,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超過8成企業曾經用過研發替代役,碩士學歷每月薪資平均約58K以上,博士學歷則為74K以上。

2025-02-17 11:4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