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電動車雙趨勢成長明確 野村:長線錢景閃亮

▲▼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圖/記者湯興漢攝)

▲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來台括起一陣AI旋風。(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

台股近期陷入震盪整理格局,野村投信最新預測台灣GDP將在明年第1季來到相對高點,因此,台股明年應仍有高點可期,建議投資人保持耐心,趁著市場整理時,選擇能真正受惠長期趨勢如AI、電動車、綠能等的企業,逢低布局,預估2024年應可看到企業獲利顯著回升,很快就會看到基本面追上股價表現,到時又是市場再次追逐成長的時刻,投資人可趁此機會逢低布局入手。

野村投信指出,美國9月Markit製造業PMI初值48.9,創兩個月新高,惟連續5個月低於50榮枯線(預期48);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0.2(預期50.4),創今年1月以來新低。FED 暗示可能進一步升息,市場仍聚焦在美國通膨與政府關門危機的議題上,台股近期走勢疲弱落居半年線(16,513點)以下,季線(16,773點)蓋頭壓力仍重,長期來看,通膨降溫趨勢不變,加上目前美國基準利率已超過通膨 2%,一旦美國民眾超額儲蓄用完導致消費下降、企業撙節支出,FED 勢必得考慮 2024 下半年降息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方面在出口訂單的帶動下,GDP成長率預期漸入佳境,低基期的情況下企業獲利也能顯著回升,基本面狀況無須擔憂。操作首重選股,建議放眼長期,布局趨勢明確的產業及標的,可留意焦點產業如:AI伺服器、高速傳輸、散熱、電源管理、ASIC/IP、CCL/PCB 等類股,傳產則以綠能、美國消費內需等相關類股為長期布局標的。

IDC調查指出,今年PC出貨量約2.52億台(年減13.7%),伴隨著生成式AI興起,可望帶動新的換機潮,預估2024年將回升到2.61億台 (年增3.7%)。Intel表示,將於2023年12月推出新的晶片,該晶片能在筆記型電腦上運行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而無需依賴雲端數據中心的運算能力,微軟的Copilot AI助手將能在搭載Intel新晶片的電上運行,並看好後續AI PC的潛在動能。在AI半導體方面,2027年全球AI半導體市場預估可超過1,116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占比近15%。

隨著科技演進,產業正面臨AI科技革命與數位轉型挑戰,根據IDC研究報告指出,未來5年全球在AI領域的投資金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如科技巨擘微軟、Google、Facebook等都把AI作為研發的核心,預期AI普及應用腳步將加速,若能把握這波百年難得一見AI大浪潮,將可開創投資新機會。

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表示,ODM企業來自AI的營收在7~8月份才正開始加溫,要見到明顯來自AI的業績貢獻須等到第4季的財報,事實上,今年上半年ODM企業約6~7成的營收仍來自其他消費品如NB、TV、Monitor等,當時終端需求不強,因此營收與去年同期相較仍是呈現衰退,不過,明年隨著來自AI的營收成長,NB、TV、Monitor等消費品庫存修正結束、需求回至正常水準,整體ODM企業的營收可望持續成長,後市並不看淡。

就過去台灣GDP高點與股市位置的經驗來看,當台灣GDP來到波段高點時,加權指數通常會在之後的一至兩季來到高點;目前看來,台灣GDP預計將在明年第1季來到相對高點,因此,台股明年應仍有高點可期。建議投資人保持耐心,趁著市場整理時,選擇能真正受惠長期趨勢如AI、電動車、綠能等的企業,逢低布局,預估2024年應可看到企業獲利顯著回升,很快就會看到基本面追上股價表現,到時又是市場再次追逐成長的時刻,投資人可趁此機會逢低布局入手。

針對AI大浪來襲,謝文雄指出,AI長多趨勢明確,AI三大關鍵(數據、算法、算力),生成式AI應用廣泛與物聯網(IoT)相輔相成,未來10年AI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9%,此外,在監管激勵措施和稅收減免、電池技術改善成本下降快速,電動車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未來10年電動車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達24%。第3季開始將是AI出貨的分水嶺,隨著產能陸續釋出加上資本支出增加,接下來每1季AI出口額只增不減,最快9月全體出口就有望轉正,在出口訂單的帶動下,GDP成長率預期可望漸入佳境,由於AI族群等科技股持續震盪整理,觀察第4季與2024年的基本面,企業獲利將重回成長軌道,AI相關需求在2024年仍是高度成長產業,預估2024年5G、Wi-Fi 7、AI伺服器帶動下,均有助台股長期表現。

像是 AI、PC 及手機庫存調整亦近尾聲,預估2024年可看到新一波的應用需求,除了AI趨勢,電動車在不同市場的高滲透率也有助於擴大新供應商的供應鏈,並提供更高利潤率的額外收入,部份車用和網通客戶 走出庫存調整,稼動率回升,因此看好電動車,綠能等投資主題,因此,建議投資人可視己身風險承受度,在股價拉回整理時布局受惠長期成長趨勢較深的紅利機會族群,耐心等待股價開花結果。
 

關鍵字: AIAMD輝達緯創廣達英業達仁寶華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儒鴻11月營收月年雙增 廣越年減近5成估明年Q2需求轉正

儒鴻11月營收月年雙增 廣越年減近5成估明年Q2需求轉正

紡織三雄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公布11月營收,儒鴻11月營收近30億元、月年雙增,更看好明年Q1持續成長;聚陽同樣看好明年Q1勝過今年Q4;廣越則受到淡季影響,11月營收月年雙減、創今年新低,估明年Q2需求才會轉正。

2023-12-10 16:43

不只台積電、三星 輝達:希望有第3個合作夥伴

不只台積電、三星 輝達:希望有第3個合作夥伴

輝達(NVIDIA)目前有2大優秀的代工合作夥伴,分別是台積電(2330)及三星,近期輝達首席財務長Colette Kress 在瑞銀全球技術大會中接受訪問時坦言,「輝達當然希望有第三家合作夥伴,不一定是不同廠商、可能是不同地區的同一廠商,台積電美國廠可能是選項之一。」而輝達CEO先前也對於和英特爾(Intel)合作持開放態度,顯見輝達不排除有第三家合作夥伴。

2023-12-10 11:40

謝金河罵Google「吃人夠夠」 肺癌詐騙廣告未查就上架

謝金河罵Google「吃人夠夠」 肺癌詐騙廣告未查就上架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深受冒名詐騙困擾,今(10)日突然公開責罵Google「吃人夠夠!」並表示要對Google提出嚴正聲明與抗議!

2023-12-10 14:42

線上、自動化設備存匯款全面上緊箍咒! 北富銀、華南銀新增門檻

線上、自動化設備存匯款全面上緊箍咒! 北富銀、華南銀新增門檻

詐騙猖獗,銀行全力「阻詐」,近期陸續公布線上或自動化設備交易門檻規範,且不限轉帳匯款,也擴及存款帳戶。繼先前永豐銀與土銀將網銀功能「倒退嚕」,限縮原本已放寬措施外,台北富邦銀與華南銀則是新增門檻,前者針對持金融卡在ATM存款新增每月存款上限,後者新增網銀轉帳約定帳號的組數。

2023-12-10 00:13

陸行之:射頻及遊戲卡11月表現最好 看好8公司Q4成長

陸行之:射頻及遊戲卡11月表現最好 看好8公司Q4成長

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11月財報,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整理有4類行業年增率明顯改善,尤以射頻及遊戲卡表現最好,更點名8間公司Q4營收可能成長。

2023-12-10 13:00

負利率喊卡倒數!日央放話「洩題」 最快12/18動手

負利率喊卡倒數!日央放話「洩題」 最快12/18動手

在日本央行領導人表示他們可能正在準備改變政策之後,交易員們迅速加大了對日本央行最早將於本月廢除全球最後一個負利率制度的押注。外媒認為日本央行在12月18日至19日的貨幣會議有可能會出現轉向,野村證券(NOMURA)在2024年展望上報告中直指日本經濟重回成長軌跡,而日圓走貶的情勢將在2024年被糾正,實現貨幣正常化。

2023-12-10 11:30

2023最後一次超級央行日來臨 00918、00919挾高息抗通膨先衝

2023最後一次超級央行日來臨 00918、00919挾高息抗通膨先衝

今年最後一次超級央行日即將舉行,包括美國聯準會(Fed)與台灣央行在內逾8個主要國家或經濟體接棒登場。雖然通膨趨緩但仍位於相對高點,市場普遍預期台灣央行按兵不動的機率較高,而在通膨仍高的環境下,為了不使資產縮水,高股息ETF如00918、00919因具穩健收息、交易彈性等特性,成為投資人等待央行升息前的抗通膨利器。

2023-12-10 10:44

碳權產品22日開賣 碳交所:每噸5至15美元

碳權產品22日開賣 碳交所:每噸5至15美元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碳交所表示,環境部規劃2025年開徵碳費,因此目前首批掛牌國外碳權暫不可抵充國內碳費,也不能直接抵歐盟碳關稅,但可做為「碳中和」之用。

2023-12-11 00:44

22家銀行信用卡防盜刷 4大通知管道全壘打

22家銀行信用卡防盜刷 4大通知管道全壘打

信用卡盜刷愈來愈猖獗,為了避免持卡人權益受損,銀行防盜刷機制也不斷升級,銀行公會最新統計發現,包括中信銀、元大銀行等22銀行刷卡交易全面通知,不論是消費簡訊、APP消費訊息通知、電子郵件交易通知、LINE推播交易通知等4大機制皆有支援,堪稱各種管道全壘打。

2023-12-11 00:02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南部服務中心啟用 擴大產學合作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南部服務中心啟用 擴大產學合作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南部服務中心』昨(8)日掛牌啟用,理事長劉詩宗團隊與高雄科技大學產學處副產學長陳踪明教授、國企系系主任李曉青教授親自出席揭牌儀式,並表示將持續擴大並深化南台灣產學合作,為產業提供專業且即時的供應鏈諮詢服務,並逐步落實供應鏈的多元實務教學,為產學兩造搭建專業物流人資的橋樑。

2023-12-10 17:1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