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前院長陳沖。(圖/記者林信男攝)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雙十國慶即將到來,民進黨政府將雙十國慶的英文名稱,改為「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引起討論,針對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台灣?行政院前院長陳沖今(3)日以「兩岸關係的標點符號」為題撰文指出,看似可以脫獨,實則對標點符號寄望過高。
陳沖指出,標點符號,古即有之,三字經所謂「明句讀」是也,但古書多無斷句,相傳是碩學之人,知書通經,故不屑為之。然不用標點,難免滋生誤解,一甲子前,在小學同學之間,就有清朝詩人趙怡養關於「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斷句笑譚,只是至今仍搞不清楚如何會產生七種不同的斷句。
陳沖表示,最近某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因選舉將屆,運用括號,發明「中華民國(台灣)」的新用法,據稱可以脫獨,意圖緩解盟邦疑慮,也鬆懈兩岸關係的緊繃。
但如果認為用括號就可急轉彎,陳沖直言:「似乎對標點符號寄望過高」。依過去經驗,符號只能稍事舒緩僵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說實話,兩岸現狀是古今中外、前所未見國際法上的獨特課題,自然會開發出各種有創意的語法,包括運用標點符號,以因應或滿足特定的意識形態。
陳沖指出,1980前後,因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影響,中華民國在國際組織遭受排擠,但台灣的經貿實力又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大陸改革開放後,試圖融入國際體系,又惟恐造成國與國關係,標點符號就扮演關鍵角色,
上世紀九零年代,東歐集團瓦解,歐洲重建資金不夠充裕,適合我國與EBRD(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發展雙邊關係的良好時機,發生有名的Five-million-dollar comma故事。當時(1991)歐銀願意以特別觀察員(Special observer,介於會員與觀察員之間)邀我,並善意提議,由台北提供資金,協助東歐重建,我方則建議如能去除Taipei, China(IMF用語)之間的「,」。
語法上,Taipei變成China的形容詞,則我方願提供五百萬美元專案資金,EBRD當時有政治上的困難,幾經折衝,歐方將標點後的空間縮小一格成為Taipei,China,但這又違反文法,不能通過軟體檢測,據說歐銀特別為此開發一軟體,以免文件無法付印。其後互動良好,我方對歐銀的援助持續增溫,目前EBRD官網均稱Taipei China,符合我方當年原意,只是時改境遷,因意識形態,官方對早年爭取的名稱,反而不願張揚。
陳沖進一步補充,「Taipei,China」的議題早在亞洲開發銀行時代,就已存在。中華民國是亞銀創始國,1986年因被迫改名(Taipei, China)而暫停參加亞銀活動,1988年決定採務實政策重返,1989年適逢北京主辦年會,郭婉容部長於演奏主辦國國歌時,雙手交叉胸前,吸引全球媒體焦點,自此迄今,我國都以「抗議」方式參加,不過1997香港回歸,改採Hongkong, China名義,為免我與香港同視,幾經協調,亞銀官方以減少一空格Taipei,China稱我,以示區別。由此看出,在處境困難中,財金界還都積極保持國際參與。
「當然還有無關標點符號、但也算文字遊戲的插曲不少。」陳沖舉近日杭州亞運以及歷屆奧運,我方所使用的Chinese Taipei,也是1979後雙方在IOC(國際奧會)多次協商,討論各種可接受方式,歷經洛桑協議、司法訴訟、假處分等程序,及各方努力,1989年雙方奧會在香港商定目前通用的作法,也許有人感到委屈,也許有人不平,但本意都是希望年輕、優秀運動員能在國際舞台上有一嶄露頭角的機會,台灣與世界體壇能齊頭並進。
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也是在國際經貿體系的鑰匙,不論是APEC、WTO、IAIS、IOSCO,都不因意氣用事而斷送未來世代與國際社會互動的機會,至於是否使用標點符號,並非重點。
有一點不解的是,以往在國際上巧用標點符號的案例,都附加於英文是給外國朋友看的,務實工作者將符號用在中文名稱,這是給誰看的呢?又有何特殊用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