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對低價股投資示警。(圖/資料照)
記者陳瑩欣/台北報導
低價股因入場門檻低,容易吸引小資族的眼光,不過央行觀察美國、香港、台灣對低價股暱稱「仙股」、「雞蛋水餃股」投資概況,示警「一秒變壁紙」,呼籲投資人留意下市風險。
央行指出,追求迅速成長的美國新創企業股票,一度炙手可熱、一票難求;如今,卻跌落神壇,已有數百檔股票價格跌破1美元,成為投資人口中的「仙股」(penny stock)。
根據道瓊市場數據(Dow Jones Market Data),截至上(2023)年12月1日,所有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共有557檔股票的每股股價低於1美元,遠高於2021年初的十幾檔股票;其中,464檔股票是在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掛牌,該交易所規定個股股價最低須維持在1美元,否則將面臨下市風險。
按Nasdaq規定,股價低於1美元的公司在被除名前,可維持上市一年以上。首先,公司股價連續30天跌破1美元的公司會收到警告,並有180天的時間來將其股價恢復到門檻以上。在此期限結束時,若公司表示正考慮以反向分割(reverse split)或其他方式,讓股價恢復到1美元以上,則將獲得額外的180天寬限期。在第2次的180天寬限期結束時,公司仍可透過請求聽證會對Nasdaq的下市決定提出上訴。
自1990年代以來,Nasdaq一直要求上市公司股價至少須維持在1美元的價位,但在2001年、2008年及2020年股市崩盤期間,暫停了這項規定。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也有類似的最低股價規定,惟股價低於1美元的公司則少得多,這是因為Nasdaq的上市條件較為寬鬆,吸引了很多市值較小的公司來這裡掛牌,而這些公司股價跌破1美元的可能性更大。
據悉,股價低於1美元的公司大多是在2020~2021年上市;那段時期,首次公開發行(IPO)、透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來實現上市的交易活動非常興盛。與SPAC合併是新創企業上市的一種流行做法,直到2021年監管當局加強監管,SPAC熱潮才消退。
順帶一提,香港也將股價在1港幣以下的股票稱作「仙股」;至於台灣,則將股價低於10元的股票稱作「雞蛋水餃股」,可不要誤以為是指上市公司的本業是與雞蛋、水餃相關喔。若干投資人認為,此類股票因價格較為低廉,有相對大的股價成長空間。的確,若投資人在當中找到價值潛力股,就能擁有高額的獲利,但「雞蛋水餃股」的市價,部分反映出這些上市公司基本面較差,當中常包含經營不佳的企業。
此外,「雞蛋水餃股」也常淪為投機客炒作的對象,股價容易遭受操縱。投資人一旦買進「雞蛋水餃股」,恐面臨股價突然爆跌,甚至因企業經營突然惡化下市,導致股票一秒變壁紙的慘況。
央行指出,2020年4月1日,台灣證交所規劃的上市公司退場機制開始實施;想要公開募資,但又不想解決經營能力問題的「雞蛋水餃股」,勢必面臨強制退場的問題。新規定下,只要上市公司有「簽證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之查核報告」或「每股淨值低於3元」等情況,就會被打入全額交割或採分盤交易;超過3年內無法改善,就會停止交易,半年後仍未能恢復交易,就會直接退場下市。這可達到對投資人預警風險的效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