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琦 攝影/陳鴻文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我站在門外敲門,聽到我聲音就開門的,我會進去跟他一起同坐……」啟示錄第3章第20節
「……敲門的,門就開了……」馬太福音第7章第7、8節
在2012年8月31日,兩岸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開啟新台幣與人民幣清算機制;2013年2月6日,開放國內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貸業務(即一般通稱的DBU),提供發行人民幣債券(簡稱寶島債)的良機。
2013年,有9家發行機構13檔寶島債上櫃,總額人民幣106億元,發行利率2.45%~3.7%,發行期間2~5年。其中,在台4家中國大陸國有商業銀行海外分行最受關注。2013年7月,渣打銀行將台灣首次列入其人民幣環球指數(RMB Global Index),台灣正式邁向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RMB Off-shore Center, ROC)之路。
台灣長期持續出超
過去20多年來,台灣對外貿易持續成長且呈出超;同時間,台灣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龐大之投資,扮演關鍵角色。2012年,台灣商品出口金額達3,011.8 億美元,進口2,704.7億美元,出超307.1億美元,創歷年來新高,占GDP 6.08%。自2000年以來,出超占GDP比大致維持在6%上下。
長期持續出超,背後代表國人有極高的儲蓄率與超額儲蓄,更重要的是因而累積大量財富。2006年,台灣平均每戶家計部門現金與活期性存款為新台幣100萬元,2012年增至l28萬元,約為每人GDP的2倍;2006年,台灣平均每戶定期性存款及外匯存款為新台幣159萬元,2012年l62萬元;2006年,台灣平均每戶持有之有價證券資產為新台幣175萬元,2012年l76萬元。2011年,台灣當年儲蓄金額達1,421億美元,占 GDP 30.6%;2011年,超額儲蓄458億美元,占GDP 9.9%。
自2001年來,除金融海嘯期間外,台灣每年都有大量對外證券投資。2012年,對外投資453.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扣除外人來台證券投資(資金流入),2001年以來,歷年資金流動均呈現淨流出。顯見,相對於國人儲蓄能力強,投資意願高,國內供民間投資的金融商品長期以來都一直有所不足,以至於每年均有大量資金外流。因此,開拓新金融商品或直接引進國外金融商品,有其急迫之處。
千禧年以來,兩岸經貿關係持續增溫,又2008年開放中國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兩岸人民交流頻繁。2012年,兩岸(含透過香港)貿易總額1,622億美元,占全部貿易總額28%,出超751億美元;同年,台灣對東南亞地區貿易總額883億美元,占全部貿易總額15.44%,出超252億美元。累計至2012年,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1,312億美元,對東南亞投資排名亦名列前茅,如在越南排名第二、在泰國第三、在馬來西亞第四。
針對以上地區,台灣一則有龐大的投資與貿易,再則在全球資訊產品緊密的供應鏈中居關鍵地位,從頻繁的原料、零件出口、進口加工、再出口,一直到成品,過程冗長。若每一階段能兼採單一貨幣計價、結算,當能節省龐大的匯兌交易成本。
發展人民幣資金池
截至2013年11月底,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達1,551億元。以開辦人民幣DBU存款不到10個月內,就有人民幣1,173億元,相較於香港從2004年至2010年下半年才達到此一水位,台灣人民幣資金池累積速度之快,無他國可比。此外,台灣人民幣存款已占台灣外幣存款總額的17%,較1年前的6%增加近2倍。
2013年9月30日,中央銀行將人民幣匯款納入外幣結算平台,大幅減少交易成本與時間,降低外匯風險,…
【薛琦】
現職: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經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經濟委員會副主席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014年2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