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凱
台灣經濟陷入困局已經很久了。出口不振使投資意願低迷,消費氣若游絲,於是經濟成長率在二%上下掙扎,薪資更一路跌回十六年前。
面對如此困境,一般政府會大力從事公共建設帶動有效需求。凱因斯理論固早已如此主張,失落兩個十年的日本更是不遺餘力。但慚愧得很,我們的政府連想都不敢想,連續幾年公共投資不增反減;原因無比簡單,因為口袋早已空空如也,即使靠舉債,只剩不到三千億即達上限,稍一不慎,即有破產之虞。
同時台灣又面臨一個經濟學家聞之色變的痼疾:物價上漲去年僅0.79%,距離群醫束手的通貨緊縮只有一線之隔,今年第一季也未見起色。同樣的症狀在歐盟早已如臨大敵,苦思對治。但因薪資大幅倒退,國人只畏通膨,對通縮反而大表歡迎。財政拮据的政府也只好聽天由命。
在進退維谷的困境下,經貿國是會議即將召開,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把天下的諸葛亮都找來,恐怕也無計可施。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學運勾起反核四風潮,供電缺口迎面而來,經濟更要坐困愁城。
但這種種困境組合在一起,反而湊出一個妙計。台灣一面擔心缺電,一面卻以駭人的手筆濫用電力,將人均耗電量搞成亞洲第一,還大言不慚電價也是亞洲最低。這個問題的最簡單解法就是提高電價;若提高四成,達到亞洲三小龍的平均,人均耗電量自會如響斯應降低。
但如何解決對通膨的至深恐懼?發節能消費券!電價漲四成,若針對相對貧窮的六成家戶發限用於節能產品的消費券,每人可發1.5萬元,而且年年可發;此金額大於新增電費及其他物品的漲價,漲價即不可懼。
若每券要自付配合款的兩倍,且以本國勞工產品為主要對象,一年即有約七千億元額外的消費及產銷,有效需求會應聲大增,相關產業欣欣向榮,經濟一躍而起,薪資隨之上升;則一劑藥即能百病全消,困局自消弭於無形。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71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
【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