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威宏】
近期高雄氣爆事件,再度引爆台灣是否「去石化業」的爭議,悲觀者認為這次重大公安事件,動搖民心,不只是新管線難再埋地下,原先石化業祈求中油五輕「延畢」機會更將趨近於零,不過,台灣大量生產的石化產品雖將日落西山,但樂觀看法卻是,業者及政府將以更大心力加強高附加價值的特用化學產業發展。
特化業才是石化業未來
事實上,本刊已於年初(一七六七期)提出警示,不論外在的美國頁岩油/氣、中國煤化工興起,市場低價乙烯供給大增,或是台灣中油五輕關廠後,雖然有新三輕頂替,但四輕設備老舊,遲早仍將停產,台灣塑化將自斷上游原料;如今,高雄氣爆事件雖然短期看不見大規模示威,但植入腦海的恐怖畫面,後座力恐不只如此,未來台灣塑化業要再大幅擴產的機會已不復存在。
不過,是危機亦是轉機,過去政府計畫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石化業,卻只聞樓梯響,但如今氣爆事件發生後,包括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等產、官、學者紛紛表示,石化業應盡速升級,將目前僅九.七%附加價值率,朝向日本三五~四○%、德國三○%以上看齊外,行政院一二年上路的石化產業高值化指導小組亦應盡快發揮效率。
據行政院石化產業高值化指導小組成立時目標來看,設定石化業附加價值率二○二○年前提升至二○%,但實際上,台灣石化業對於研發上的投資總是缺乏,以台塑為例,去年全年研發費用僅占○.八九%,非台塑體系的石化業者,如東聯、台聚等,研發費用同樣甚低,統計國內石化大廠研發費用占營收不到○.五%,相較於陶氏化工每年三%、德國巴斯夫二%、日本Toray三%等,突顯台灣中大型石化業多數公司不以賺取高附加價值產品為導向,投資人不應太過期待。
不過,台灣特殊化學小奇兵卻如雨後春筍般浮上檯面,特別是近年來政府力挺生技事業,如今包括製藥產業、植物保護用藥大幅躍起,去年產值大增二成,占整體特化產業已達一二%,當中像是製藥的中華化、旭富、聚和、永光,植物保護劑的F─龍燈、興農等,今年來相關業務都具持續成長力道。
製藥應用快速走紅
其他屬於傳產類型的特化股,包括工商印表機級墨水的泓瀚,應用層跳脫既有廣告、看板層面需求,包括排汗衣、運動鞋、皮革、磁磚等都已開始採用噴墨技術生產,據傳獲得國際運動用品大單,下半年營運將更勝上半年;而成衣、皮革助劑的福盈科、染劑永光更因為環保因素及客戶擴廠等因素,營運亦開始出現不小的成長力道;而每年研發費用超過營收二%的鉅邁,同樣面對全球大廠夾擊下,順利殺出重圍,在水資源處理上有獲利佳績。(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9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