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先探投資周刊
【文/黃俊超】
古代沒有DNA,電視劇總愛透過滴血認親表達戲劇張力,現在看來只能說是黑色幽默,然而卻也可看出對於身分的辨識,自古以來都相當受到重視。目前的世界,已有多項檢驗方式,不過就算在物聯網世界中,仍會受到時間、空間、能力、資源等因素限制;以行動支付來說,仍持續測試安全與便利中最大公約數,開發商與消費者都在尋找平衡點,風險控管及使用習慣幾乎是一體兩面的行為。
從商品包含手機、提款卡、信用卡、門鎖到網路世界的e-mail、社群、電商等,登錄個人資料後訊息儲存於晶片或雲端,而後以文字、數字、圖像或簽名等方式,作為密碼使用,目前數字與文字當成密碼的普及率高,這與便利性有較大關係,不過隨著年紀增長,輸入密碼容易變成記憶大考驗。
便利與安全是兩大關鍵
信用卡採取簽名方式,不過每個人每次簽名很難都相同,更別提被偽造也很難即時辨別。簡單來說,密碼很容易形成防君子而不防小人,重要的東西還是放在不聯網的物品中比較安全,當然兩者之間最好能夠取得平衡,否則在惰性使然下,便利性容易被放在安全性之前。
好的密碼從便利性角度來看,最好是不用攜帶也不用花腦袋就能使用,而從安全性來說,獨一無二是重要考量。綜合來說,密碼最好是每個人身上的生物特徵,不會遺忘更不會遺失,然也可不因年齡增加而變化,最好的當然是DNA,不過取得不便,因此,指紋、臉型、靜脈、虹膜等辨識技術,都是持續在發展的選項。
一般來說,生物辨識作為密碼須具備七種特性,包含獨一無二的唯一性、絕大多數人擁有的普遍性、不因時間改變的永久性、可用精簡儀器測量的可測性、量測器具遍於攜帶與使用的方便性、量測方式獲得認同的接受性,與不受偽裝而欺騙的不可欺性,符合越多項目則越適合當作隨身密碼,組成因子越複雜則越安全。
網路霸主Google在推出Android 4.0時,就已經開始加入了臉部辨識解鎖功能,其實用在手機等行動裝置上,平均每人每台裝置使用時間約二~三年,年齡理應不會造成太大變化,但是在醫美技術普及快速提升下,整形、化妝都造成安全檢驗難度大幅提升。另語音辨識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影響。
指紋辨識可行性高
而在靜脈辨識方面,目前主要分為指靜脈與掌靜脈,透過近紅外線感應器取得手指、手掌靜脈分布,不過主要專利都已被日商所掌握,指靜脈為日立(Hitachi)、掌靜脈為富士通(Fujitsu),其中指靜脈已獲得許多日本金融業者應用於ATM,市占率達到七九%。
不過目前在學理上,靜脈辨識的錯誤辨別機率約百萬分之一,擴大至全世界人口數量來說,重複的機率依舊存在,但仍可應用在較小的範圍當中。而虹膜辨識與靜脈辨識同屬侵入式(紅外線),不過用在手上和眼睛的被接受度,應該會有相當大的差異,然而虹膜的獨特性獲得學理所佐證。
指紋辨識的獨特性是目前被肯定,也獲得廣泛使用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犯罪紀錄上已是行之有年,然而,與虹膜都有相同問題,這在電視或電影上也經常出現,易遭有心人士仿冒並取得,日常生活也有可能發生,不過由於擁有上述生物辨識中的最高便利性,現在連手機都已經內建使用。
生物辨識的技術發展已有一段歷史,也有部分應用於日常生活。拓墣產研於二○一二年四月發表一篇全球生物辨識市場規模預估報告,時間點約略較第一支搭載Google Wallet的Nexus S 4G晚了一些,當中預估為了因應企業資訊與個人身分安全,生物辨識在商業、個人領域應用將超越公共領域,達五五.一%的市場規模,其中亞太市場占比將逼近三分之一。(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9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汽車零組件股獲雙題材加持
☆特別企劃:指紋辨識廠商百花齊放
☆焦點議題:現金減資股成新搶手貨
☆國際趨勢:美國車市短期降溫?
☆產業脈動:驅動IC明年仍供不應求
☆重要資訊:上市櫃公司九月營收搶先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