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部長你錯了 揭露荒謬稅改真相



文/今周刊整理

總統馬英九在上週《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自豪地說「經過稅改,亞洲四小龍中,我國的所得分配最平均。」但在《今周刊》獨家民調中,全民感受完全相反!同時財政部日前公布4月國債鐘,換算國民每人負債24萬元,創11個月新高。貧富差距大,國家收不到稅而人民負債創新高才是現實。真正問題出在,總統與財政部長的稅改,永遠只有「所得」,卻忽視「財富」這個真正的問題。台灣的稅改,需要新腦袋!

《今周刊》調查發現 台灣財富分配極度傾斜

《今周刊》委託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調查台灣民眾對財富分配的認知與期待。據調查,民眾「以為」目前台灣前20%的有錢人,擁有全台灣五七.八%的財富;最窮的二○%民眾擁有全台五%的財富。接下來,我們問大家「期待」的均富是什麼?有趣的是,沒有人想要「一人一元」的絕對平等,大家都能接受某種程度的分配差距。全民理想的分配中,最有錢的族群可以分到「台灣財」中的三七.七%,窮人拿到一○%,而中間族群可以拿到五二.三%。調查顯示,民眾顯然還低估了富人所擁有的財富水平。

事實上,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於去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Global Wealth Research》,台灣前20%的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而前1%的富人,則拿走32%的財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0.04%的財富。台灣貧富差距與巨大財富累積的面貌,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而稅制,這個對付貧富不均最重要的武器,在台灣,已經完全失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荒謬稅改,造就台灣貧富差距的真正模樣

台灣的財富分配結構,是高財產、低所得。然而,台灣的稅制與稅改,卻是高所得稅、低財產稅。「台灣稅制的問題是『一高二低缺綠』。」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分析,台灣現行稅制體系是對所得高課稅,對財產及消費低課稅,而且缺乏環境綠色稅制政策作為國家施政的配套政策。最重要的是,所得稅率偏高,勞動所得者負擔相當高額的稅負。所以當我們說稅制不公平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勞動者薪資繳稅太多,但有錢人的資產應徵收的,卻是政府收不到的財產稅。

月初獲得「全球最佳財政部長」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在今年推出財政健全方案,以「富人稅」等一連串加稅,卻全都衝著所得稅而來。「與其說是財政健全方案,不如說是火燒屁股的找錢方案!」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說:「這個方案沒有讓台灣的財政更健全,反而透露財政部的急迫和困境。」

《今周刊》主張:降低所得稅、改革財產稅、調升消費稅,打破社會不公

財產稅主張1 :回歸公平,遺贈稅調升至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前財政部長何志欽說:「遺贈稅從五○%降到一○%,實在降太多,而且完全沒有配套。這是對社會公平很嚴重的打擊。」同時「遺贈稅作為資本利得稅的補強,設在二○%,也能讓台灣的資本利得稅更好接軌。」

財產稅主張2 :打擊囤房,實價課徵房地產持有稅

過低遺贈稅調降回來的資金流入房地產,但台灣七成資產等同於一一二兆元的土地與房屋,去年地價稅與房屋稅的稅收加起來,還不到總稅收的七%;元大一品苑的豪宅,每年持有稅不過四萬元,比一台四千西西跑車的燃料稅加牌照稅五.七萬元還低。財政部前部長林全就說:「台灣的財產稅,是全世界最落伍、最沒有效率的稅。」

所得稅主張1:降低所得稅稅率 從資本利得等稅基下手

財政健全方案強調增收「富人稅」,聽起來符合公平正義,但受新階級也只省下100億稅額,在每年3000億個人綜所稅中,僅幫助中產階級僅3%比率。林全指出:「台灣最大問題就是稅基流失嚴重,而不是稅率。」他認為,政府應該要做的是從降低稅率、擴大稅基著手。

所得稅主張2 :暫停課徵證所稅,改革從房地合一稅開始

資本利得,就是買賣資產所賺的錢,主要來源是交易股票、房地產的所得。但是台灣這兩種稅制都不健全:證所稅既課不到稅 也不公平,不應繼續;而房地合一稅目前只做一半,林全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土地與房屋的價格『一刀切』。台灣一定要與國際接軌,拋棄土地、房屋分離的概念。這個古怪的房地產稅制結構不改,台灣的房地產稅制就沒有辦法真的改革。」

雖然從政治上來說,我們離真正的稅改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社會氣氛正在形成。《今周刊》民調中,民眾已意識到問題所在,遺贈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財產稅,都是民眾最希望調升的稅目。台灣人,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稅制改革,這也將是一六年總統參選人的重大責任。 (面對台灣貧富差距真相,請見5/14出刊《今周刊》No.960期封面故事)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房屋稅新制上路 配套措施未完善

關鍵字: 今周刊馬英九亞洲四小龍財富分配貧富差距財政健全房地產投資資本利得公平正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預算被砍還是有家電補助!每台最高5000元 申請只到10月底

預算被砍還是有家電補助!每台最高5000元 申請只到10月底

立法院凍結部分預算,經濟部節能家電補助遭砍20%經費,不過,經濟部今(19)仍宣布114年度「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開跑,汰換老舊冷氣機及電冰箱,每台新機補助3,000元,還可向財政部國稅局申請每台最高退稅2,000元,等於汰舊換新可享最高5,000元補助;但由於預算縮減,預估將減少補助60萬台、影響50萬戶民眾,申請期間也縮短至10月底,如經費用罄則提前截止受理。

2025-02-19 16:38

80歲免巴氏量表 洪申翰:配套不足衝擊重症家庭

80歲免巴氏量表 洪申翰:配套不足衝擊重症家庭

立法院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80歲以上長者、70歲以上癌症二期以上者,可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失能及照顧需求,直接申請聘僱家庭看護移工,對此,勞動部長洪申翰今(19)日強調,恐對重症家庭造成衝擊,配套不足會造成外籍看護工市場大亂,預計需要6個月時程評估相關配套措施再實施。

2025-02-19 17:23

統一超啟動齋戒月友好商店 全家東南亞商品專區今年擴至900店

統一超啟動齋戒月友好商店 全家東南亞商品專區今年擴至900店

全台外籍移工人口數突破80萬人,新住民家庭更超過百萬人,為了讓其有更便利的生活,超商雙雄紛紛瞄準旅居商機,統一超(2912)全台門市將啟動「齋戒月友好商店」計畫,全家(5903)也針對住宅區、工業區等鄰近店舖導入東南亞商品專區,今年目標將擴大至900店。

2025-02-19 16:14

快訊/高嘉瑜真的沒戲! 欣欣百貨宣布董事長李文英出線

快訊/高嘉瑜真的沒戲! 欣欣百貨宣布董事長李文英出線

欣欣百貨今日近中午宣布,董事會「全體一致通過」由李文英接任董事長一職。

2025-02-19 11:46

首例!勞動部設「職場霸凌防治專章」 北分署輕生公務員獲追頒

首例!勞動部設「職場霸凌防治專章」 北分署輕生公務員獲追頒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1名吳姓公務員去年11月因職場霸凌而輕生,勞動部長洪申翰今(19)日證實,會追頒「三等勞動專員獎章」,且向考試院提出「因公撫恤」申請也通過,會依相關規定來做辦理;此外,勞動部也將在職安法當中設立「職場霸凌防治專章」,希望這個會期能夠送立法院審議,洪申翰說,專章是可以比較快速完成,中長期考慮是否擬定專法,但無論如何,能有效處理霸凌問題才是關鍵。

2025-02-19 10:48

0050分割來了!小資族入手福音? 該放掉006208?股魚Q&A一次看

0050分割來了!小資族入手福音? 該放掉006208?股魚Q&A一次看

國內首檔台股ETF元大台灣50(0050)分割案啟動,初步規劃「1拆5」每張4萬元有找,可謂小資族福音!一切靜待受益人4月份的會議表決票,引發熱議!而分割對受益人有何影響?該放掉006208?財經專欄作家股魚Q&A一次看。

2025-02-19 19:18

光電股鼎元無董事改選 股東紀念品照送「統一超50元商品卡」

光電股鼎元無董事改選 股東紀念品照送「統一超50元商品卡」

光電股鼎元(2426)今(19)日公告,預計在5月27日召開股東會,今年雖然沒有董事改選,但仍會有股東會紀念品「統一超商50元商品卡」發送。

2025-02-19 18:03

去年Q4製造業產值逾5兆 AI需求旺「積體電路業」成長27%

去年Q4製造業產值逾5兆 AI需求旺「積體電路業」成長27%

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處理等應用需求強勁,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增,加上農曆春節備貨效應,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訊,去年Q4製造業產值達5兆535億元,年增9.44%,連續4季正成長;其中,受惠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熱絡,挹注12吋晶圓代工、IC封測等持續增產,積體電路業產值年增近27%。

2025-02-19 18:00

大戶更會衝!資產千萬人士 最愛台美股市與科技型基金

大戶更會衝!資產千萬人士 最愛台美股市與科技型基金

高資產客戶的資金都配置在哪類型基金?「鉅亨買基金」表示,高資產客戶對配息型及累積型基金同樣偏好,其中約有84%的高資產客戶持有股票型基金,最青睞資訊科技、台灣股票及美國股票型基金。

2025-02-19 15:41

抽中拼賺40萬!印能吸逾8萬筆申購 凍資破千億

抽中拼賺40萬!印能吸逾8萬筆申購 凍資破千億

證交所、櫃買中心今(19)公告,興櫃股王、擁「封測小巨人」外號的印能科技(7734)上櫃前公開申購結束,共吸80408筆投資人參與,以申購價1250元、每張125萬元估算,凍資逾千億元。

2025-02-19 11:2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