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綾襄
5月下旬,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放榜,13萬名考生抱著厚厚一疊各校基本資料忙著選填志願。只是受少子化衝擊,私校轉型與退場壓力日益升高,不少家長和考生都擔心,要是選到一所不久後就消失的學校該怎麼辦?
關校門檻 註冊6成是關鍵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高鳳、永達技術學院早已熄燈,而亞太創新學院、台灣觀光學院、蘭陽技術學院等學生總數不到2000人、且財務連年虧損的私校,也被教育部列為觀察名單。
發行《大學問》德岏科技創意執行長魏佳卉指出,統測只有13萬名考生,卻有4500多個科系可選填,就算上榜率百分之百,一個科系也招不到30人,生源短缺,最終一定會逼得後段私校陸續停招或停辦。
有鑑於技職教育雖重要,但就學資訊卻不若高教體系豐富,魏佳卉因此新近成立《大學問》網站,率先推出一站式資訊服務,以協助技職生更便捷地選填志願。魏佳卉明確地指出,若擔心選到退場學校或科系,就得留意重要指標:註冊率。
魏佳卉分析,註冊率六成以下,都是警示學校。因為教育部去年研議,以註冊率為依據,發放占私校總經費一成的獎補助經費:近一學年度註冊率僅6成到5成者,扣3成獎勵金;4至5成,扣5成獎勵金;4成以下就不發獎勵金,財源大受打擊。更有甚者,5月底技職司宣布,明年起將根據註冊率扣減招生名額,私校連續2學年註冊率未達7成、公校註冊率未達8成,將強制減招10至50%。對那些學生人數不滿2000、註冊率又低於6成的學校,無疑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利益剪不斷 搶合併搶財源
然而,自2008年起,被戲稱為「稻德國真遠」的6所私校(稻江、立德、興國、真理、致遠)超低錄取風波後,每年私校退場議題總要吵個幾次,但6年來退場數量有限(立德更名為康寧大學、致遠更名為台灣首府大學、興國正變更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甚至有不少註冊率低的私校還繼續拚升等科技大學、拚合併,它們到底在盤算什麼?
首先,既有利益鏈剪不斷理還亂。仔細檢視註冊率前15低、未達6成的學校,有些董事長是學者、教育家,也不乏企業人士與地方名流。而且,擁有學校董事身分,不但是無形的聲譽資產,也可為家族企業加分,還可藉由發包工程、採購校務開銷等與周邊廠商形成密不可分的利益鏈,甚至能享有免稅優惠;學校一旦停辦,資產清算、土地上繳,什麼都沒了,正是這些辦學者不可能說退就退的主因。
其次,拚升學體系一貫化才能生生不息。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競爭激烈,還是有不少學校繼續拚改制、搶併購,尤其是原有中學體系的學校,只要提供學生直升誘因,就不怕財源短缺。
剛獲教育部同意現況合併的康寧大學校長金榮勇指出,康寧護專雖然招生不錯,但很多學生在專三時就選擇轉學,去念其他可以直升科大的學校,畢竟專科畢業只是副學士,只要再念4年就可以拿到學士資格,學生趨之若鶩?因此學校為了留住學生就必須辦大學、甚至研究所,「只是在師資規格、研發、產學合作等整體規格上都還需要再大量投入提升,有如軍備競賽,」金榮勇感慨,如此龐大的投入,萬一營運沒有起色被迫退場,所有心血就都白費了。
再者,教育界都心知肚明的是,某些私校董事會,特別是位於市區的學校,其實早已無心辦學,都是以拖待變,放任校方寬鬆審查學生入學資格,校風不佳,就等教育部和內政部鬆綁校地變更後,賺取土地利益。(本文截自財訊478期,詳全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