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企業併購 勞工拒絕資遣?

文.陳瑞珠

企業進行併購並非二十一世紀新動態,猶記得過去二十多年來陸續都有類似異業結盟合併,或同質性產業間尋求合意併購後得以壯大組織與取得市佔版圖,皆有前例可循。只是近年來全球貿易聯盟保護主義興起,紛紛簽定貿易關稅協定以關稅互惠機制活絡貿易自成網絡。

各產業間競爭激烈已不在話下,再受全球經濟景氣循環影響下,想以低生產成本高勞動力國家生產製造策略已漸不復往,營運及獲利皆備感艱辛,競爭亦越趨白熱化,削價競爭也早已非良藥。因此產業同質性高的企業為局勢所迫,紛紛向同業或競爭者尋求合作機會,企業併購風潮似乎再起,也比過往需要更高更快速的效率來整併,期能達到有效整合的最佳策略,如今似乎又尤以高科技電子業相關,及通訊或手持裝置零組件廠的商業整合為最。

近期最引市場及職場關注的,當屬台灣知名封測大廠以勢在必得、窮追不捨之姿,對外宣布計畫要百分之百收購同業或稱競爭者的股權事件,是最為市場熱門話題與未來可能個案。姑不論市場對兩造的併購議題被質疑或定調為惡意併購與否,還是一造藉以單純經營策略為說帖,皆非筆者能力所能評論與測度,但就職場勞動專業上筆者認為,任何併購後的新事業單位,無論哪一方在是否促成併購後的一方,總要面臨人事重組、減除人力或部分留任人力的人事安排問題。因此過去企業併購改組後的勞動人力裁員事件,常引發職場勞資爭議,造成一時社會動盪,影響勞工個人及家庭經濟陷入困境者,也不在少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鑒於此,前稱該二大知名企業雙方究是否願意合意,或情未投意不合僅單方一造喊論併購之際,一端員工卻早已陷入不安,深恐併購若成為事實後將被迫資遣解僱而失去工作,為了維護工作權,似乎已經成為該事件另一議題,也在職場上再度掀起討論。經新聞媒體披露,勞工幾次陣前抗議舉措似乎也演變成公親變事主,接二連三走向街頭持續突顯議題,無非希望積極訴求政府阻止該案二造間併購成立,防範於未然,以保障勞工工作權。

勞工可以拒絕被資遣?

勞工最終訴求為保障工作權,但按《勞動基準法》第二十條對於事業單位改組或轉讓時勞工留用或資遣之有關規定,可能無法如勞工所願。誠如:「事業單位改組或轉讓時,除新舊雇主商定留用之勞工外,其餘勞工應依第十六條規定期間預告終止契約,並應依第十七條規定發給勞工資遣費。其留用勞工之工作年資,應由新雇主繼續予以承認」。如前規定,勞基法既已明確規範企業(事業單位)併購後,新舊雇主除了得商定全部或部分留用勞工,而不被留用的勞工只要按勞基法相關規定事項給付員工資遣費,並不違法。顯然在此未定數的一個假設性事件中的一方,勞工要的工作權,拒絕未來可能被新雇主發動終止勞動契約的變數,可能會落空。

不被留任,資遣費如何

若果,依民法企業尚有自主經營管理權,基於企業營業發展所需恐也會無奈祭出裁減人力之手段,亦不無可能。僅依現行台灣勞動相關法令,員工面臨企業併購後的處境,確實難以置喙或自保。幸運被留任者尚能依自願選擇同意留任而保住工作,或選擇不願意留任拿錢(資遣費)走人;而不幸被新雇主依勞基法第十一條各款之一終止勞動契約者,尚且得靠「微薄」資遣費暫度失業期間之窘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筆者所謂「微薄」資遣費係因自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一日起政府施行勞退新制後,依《勞工退休金條例》雇主按勞基法第十一條事由與勞工終止勞動契約,資遣費之給付為勞工工作年資滿一年資遣費為平均工資0.5個月計算,最多給付六個月。另受資遣後的勞工,為「非自願離職」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尚能依《就業保險法》向勞保局請領失業給付,為期最長六個月,並以六成勞保投保薪資之給付補償其生活經濟所需,提供失業勞工待業期間的經濟支援。

資遣與工作權之競合

於此,筆者認為還值得討論的是,若因企業併購後新事業單位雇主依勞基法第二十條對於勞工留用或資遣固有其自主經營管理權,但礙於與同法第十一條第五款限制雇主解僱的規範,是否產生法規競合關係之虞?如「勞工非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雇主不得預告終止勞動契約」。據此,若企業併購後政策性必須裁減人力而與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時,事涉勞工工作權之保障,及其適法性如何,似乎亦有值得商榷之處。

最後,持平來說,就事論事,勞工方面在倡議勞工權益保障之同時,著墨勞基法第十一條第五款為拘束雇主與勞工終止勞動契約之發動權力時,則對取得併購後的一方(新事業單位)之雇主亦可能受限於未來經營管理上僵固的人力布局,與背負勞務成本之沉重壓力。究應如何兼顧,考驗經營者智慧。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814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關鍵字: 理財周刊資遣勞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快訊/台積電董事會通過每股配4.5元 6月12日除息

快訊/台積電董事會通過每股配4.5元 6月12日除息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召開第一季董事會,會中重要決議包括核准配發2024年第四季之每股現金股利4.50元,並預計在6月12日除息,7月10日發放股利,另外,也為了因應基於市場需求預測及技術開發藍圖所制定的長期產能規劃,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171億4,140萬元,至於股東會,則預定6月3日於新竹喜來登大飯店舉行。

2025-02-12 13:54

快訊/台企銀爆2分行前員工挪用公款 挨罰200萬

快訊/台企銀爆2分行前員工挪用公款 挨罰200萬

台企銀(2834)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管會今(12)日公告,該銀行世貿分行、汐止分行2處都有前銀行員舞弊,先開罰200萬元。

2025-02-12 18:04

台積電董事會冷處理關稅議題 外媒預測赴美投資全落空 

台積電董事會冷處理關稅議題 外媒預測赴美投資全落空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台積電(2330)此次破天荒在美國舉行董事會,將可能做出美國投資重大決議,尤其在美國總統川普喊出要對台晶片課稅之際,FT文中列舉台積電在董事會後可能宣布三大措施,不過今日台積電董事會決議出爐,和每次例行董事會決議相類似,完全沒有特別提及美國相關投資訊息,和外界預期的結果完全相反。

2025-02-12 14:54

台積電員工分紅金額創高! 平均每人領182.59萬元

台積電員工分紅金額創高! 平均每人領182.59萬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12日首在美召開董事會,核准2024年度員工業績獎金與酬勞(分紅),總金額高達1,405億9,256萬元,創下史上新高,以台積電最近一次永續報告書揭露員工人數7.7萬估,平均每人可以拿到182.59萬元。

2025-02-12 14:34

台股ETF受益人1041萬人締新猷 00919、00878、0056共15檔創高

台股ETF受益人1041萬人締新猷 00919、00878、0056共15檔創高

台股ETF集保戶股權分散2月7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66檔台股ETF受益人周增11.5萬人,是繼2024年4月19日以來單周增加最多人數,總人數來到104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若以單檔表現來看,總共有39檔呈現周增加,其中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等15檔台股ETF的受益人數同創新高,進一步觀察這15檔中有7檔是高息型,7檔市值型,1檔產業型,整體來看,高息型與市值型擁護者勢均力敵,不過高息ETF上榜的都是季配型的,顯示出季配型還是相對月配型的受青

2025-02-12 09:50

MSCI季度調整!全球指數增刪2檔 台光電、嘉澤端子入列

MSCI季度調整!全球指數增刪2檔 台光電、嘉澤端子入列

MSCI(明晟)今(12)日凌晨公布最新一次季度調整,台股在全球標準型指數成分股增刪2檔,新增台光電(2383)和嘉澤端子(3533),剔除南亞科(2408)和華新(1605)。

2025-02-12 08:43

鴻海、日系車廠攜手跨大步! 劉揚偉:1、2個月後有好消息

鴻海、日系車廠攜手跨大步! 劉揚偉:1、2個月後有好消息

鴻海(2317)今(12)日於土城總部舉行新春開工團拜,董事長劉揚偉也親自出席主持,媒體詢問「日產(NISSAN)」搶親下文,劉揚偉鬆口「不是併購,是合作案」,全案有望在未來1、2個月內釋出好消息。

2025-02-12 11:32

年後賺2.1萬紅包!6檔抽籤股今起申購 威力德生醫價差最大

年後賺2.1萬紅包!6檔抽籤股今起申購 威力德生醫價差最大

本周從今(12)日起共有六檔抽籤股準備起跑開放申購,其中威力德生醫(7713)12日起開放申購,承銷價55元,以11日收盤價76元計算,有21000元的價差。

2025-02-12 00:02

閎暉斥資14億元公開收購日本FDK 跨足能源電力領域

閎暉斥資14億元公開收購日本FDK 跨足能源電力領域

機構整合元件廠閎暉(3311)今(12)日重大訊息宣布,擬公開收購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標準板上市公司日本FDK株式會社45%股權,收購價為每股435日圓,初估收購金額67.54億日圓(折合逾新台幣14億元),兩家公司將加強合作,閎暉將藉此跨入能源電力產品的布局。

2025-02-12 17:11

星宇航空入選MSCI全球小型指數 股價大漲7%

星宇航空入選MSCI全球小型指數 股價大漲7%

MSCI公布最新季調清單,全球小型指數新增星宇航空(2646)及台灣虎航(6757)兩檔航空股,顯見航空後市受到高度矚目,激勵星宇今股價一度漲近7%至29.25元,寫下近4個月來新高,截至上午11時成交量逾3.2萬張。

2025-02-12 11:0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