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價值投資存股心法 賺股利又賺價差

理財周刊/價值投資存股心法 賺股利又賺價差

「左手賺股利、右手賺價差」,他賺最多的是開發金,2020年三月股災,他以8~9元逢低買超過一百張,今年最高漲到20元,陸續賣出,足足賺一倍的價差。

理財周刊/台股資金輪動有邏輯 下一個輪到誰?

理財周刊/台股資金輪動有邏輯 下一個輪到誰?

但預期明年美股報酬率不到1%,主因市場交易邏輯從今年通膨及升息的衝擊,轉向明年上半年的經濟衰退及信貸衝擊(金融危機)。

理財周刊/全球罷工潮

理財周刊/全球罷工潮

中國的清零政策正處在「頭殼抱著燒」,英國保守黨三個月內換兩個首相,其他國家如西班牙、南韓等國家的運輸司機發起罷工抗議油價上漲

理財周刊/熱錢回流瘋狗浪 台股上演V轉秀!

理財周刊/熱錢回流瘋狗浪 台股上演V轉秀!

原先被地緣政治打壓的台股,在此背景下也開始追趕落後美股的漲幅,加權指數以接近V轉的角度

理財周刊/股匯趨勢反轉?

理財周刊/股匯趨勢反轉?

美元指數在11月10日重挫-2.31%,停損的賣壓湧出,進一步跌破十月以來的箱型整理下緣支撐,隔日(11月11日)續跌-1.36%再破108點半年線支撐

理財周刊/美元多頭行情降溫 靜待美國10月CPI結果

理財周刊/美元多頭行情降溫 靜待美國10月CPI結果

美元指數在會議後,由113開始回落,美元獨強時代就此結束了?後續該怎麼看?

理財周刊/台股反彈近千點 滿足點到了嗎?

理財周刊/台股反彈近千點 滿足點到了嗎?

成交量也逐漸放大,連日收紅,表示短線進場投資人多有獲利,台股漲了近千點,後續還有機會嗎?該關注什麼族群?

理財周刊/股價會說話 半導體領先反彈

理財周刊/股價會說話 半導體領先反彈

不僅有望帶動族群間的比價效應,也有助延續以半導體為主軸的台股反彈行情,短線有漲多拉回可視為參與行情的機會。

理財周刊/半導體去台化?

理財周刊/半導體去台化?

台灣長期處在武統威脅的陰影,久而久之,對於戰爭的威脅抱著「狼來了!」的麻痹心態

理財周刊/IP股與壽險股苦盡甘來

理財周刊/IP股與壽險股苦盡甘來

本波美股領漲強彈的景氣循環股,也反映出市場從原先的衰退交易,轉向復甦交易的新變化,將牽動近期股市的資金移動新方向。

理財周刊/台股落底?大約在冬季!

理財周刊/台股落底?大約在冬季!

整個科技領域都在積極削減成本,凍結招聘、裁員,準備過苦日子。但是已經過了三季苦日子的股民,即將迎來今年最好的一季。

理財周刊/美中韓轉單接踵而來 半導體成熟製程現轉機

理財周刊/美中韓轉單接踵而來 半導體成熟製程現轉機

中國二十大後政治走向集權化,引發資金大舉從陸港科技股撤離賣壓,連帶拖累營運與中國市場關聯度高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跟著被抽資金

理財周刊/日圓轉升 台幣呢?

理財周刊/日圓轉升 台幣呢?

會中官員暗示經濟前景不明下,放慢升息步調以降低對經濟的風險也很重要。聯準會副主席布雷納德率先提出放緩升息步調,提防金融市場動盪的風險。

理財周刊/連個像樣的反彈都沒有 會不會最像這一年的模式?

理財周刊/連個像樣的反彈都沒有 會不會最像這一年的模式?

好不容易大選前的十月,股市再不濟也可來個政策偏多的反彈,無奈美國再錦上添花對中實施晶片禁令,股市只好再繼續破底……。

理財周刊/聚焦面板驅動IC與MLCC

理財周刊/聚焦面板驅動IC與MLCC

在總體經濟衰退前景預期下,明年景氣將觸底反彈的產業,自然成為股市資金的最佳避風港,像是報價已反彈的面板及報價將止跌的記憶體產業,隨著避險資金陸續轉進,帶動股價成為近期盤面的強勢股,族群中的比價效應也正上演中。

理財周刊/經長估晶片禁令 對台灣影響不大

理財周刊/經長估晶片禁令 對台灣影響不大

對聯準會來說,通膨可怕之處在於扎根,而通膨之所以會扎根,是因為人心對通膨的未來預期看漲,所以關鍵在於預期

理財周刊/記憶體台廠有機會受惠

理財周刊/記憶體台廠有機會受惠

美國半導體禁令再升級,引發市場恐慌拋售潮,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股價全面跳水。市場太過聚焦需求面的立即消失的風險,忽略中長期供給面改善降低供過於求的好處

IC大戰升溫

IC大戰升溫

繼八月EDA禁令限制三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之後,進一步限制中國半導體業在成熟製程的發展,意圖全面打壓。

全球矚目 美國CPI降通膨是個謊言?

全球矚目 美國CPI降通膨是個謊言?

高於市場預期值8.1%,小道瓊屠殺近1300點,創下兩年以來最大跌幅,而9月份數據發布在即,屠殺歷史還會重演嗎?後續怎麼看?

台股萬三保衛戰 靜待美國CPI發布

台股萬三保衛戰 靜待美國CPI發布

金管會雖緊急提高限空令,但效果有限,周三台積電更是跌破400元整數大關,加權指數萬三也失守,台股還會跌下去嗎?

第8頁共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