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國憲法》第七條,解散眾議院。」每次日本眾議院議長,宣讀天皇詔書、解散眾議院之後,在場議員必定全體起立高舉雙臂,呼喊三聲「萬歲」。但在眾議院解散的同時,議員們等於通通被開除,為何還要「萬歲」?
圖文/鏡週刊
9月28日,本該是日本臨時國會召開的第一天,但日本首相安倍動用了總理大臣特權,劈頭就解散眾議院,從議長宣讀到議員高呼「萬歲」,整個程序只用了「103秒」,讓大選提前一年舉行。
日本媒體注意到,會場中安倍面色凝重未喊「萬歲」,這個問題,他們跑去問同樣沒喊「萬歲」的自民黨的筆頭副幹事長、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次子,眾議員小泉進次郎。
記者:「為什麼在本院會議場宣布解散的時候,你沒有喊萬歲?」
小泉進次郎:「為何要喊萬歲?我實在不懂。是因為習慣嗎?還是因為一直以來都這樣做?我不喜歡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卻持續下去,我覺得這樣的事情最好全部改掉。」
民主時代,還在吾皇萬歲,確實有種違和感。尤其每次日本眾議院改選,至少花掉納稅人600億日圓搞選舉,實在不是什麼值得「萬歲」的時候。
「萬歲」喊得越大聲 當選機率越高
美國網媒《哈芬頓郵報》日本版,發揮柯南精神,蒐集眾多資料發現,日本眾議院解散必喊「萬歲」的文化,可追溯至明治時代,但延續至今並非有誰規定,而是一種「慣例」罷了。
至於高呼「萬歲」的理由眾說紛紜,包括以下幾種解釋:
- (因為被開除)自暴自棄所以吶喊
- 最安全的呼喊聲
- 對內閣的降伏之意
- 是對天皇的萬歲、對詔書的崇敬
- 為了鼓舞士氣
也有比較迷信的說法:
- 最快喊萬歲的人,就能回到國會
- 萬歲喊得越大聲,當選機率越高
儘管毫無根據,為了在激烈選戰中勝出,討個吉利也就寧可信其有。
眾院解散喊「萬歲」 追溯明治時代
根據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保存的《帝國議會會議錄》,1897年(明治30年)12月25日召開的「第11回帝國議會」(即日本國會前身),當時的會議記錄記載,議長朗讀解散昭書後,「有人拍手呼喊『萬歲』」,被認為是起源。
不過,明治時期眾議院解散,並非全都以「萬歲」收尾,每一屆狀況多有不同,直到進入大正與昭和,「議長朗讀詔書→議員呼喊萬歲」的流程,才大致定型。
二戰結束後,日本首次解散眾議院是在1945年12月18日,也是在《大日本帝國憲法》之下的最後一次解散。根據當時的會議記錄,議員們一反戰前習慣,只有拍手、並未呼喊「萬歲」。
隨著日本戰後逐漸走出戰敗情緒,眾議院解散的「萬歲」戲碼也跟著復活,除了1980年與1986年兩次解散,由於不是在本院會議舉行,而是在議長會客室直接宣讀解散詔書,議員沒辦法喊萬歲之外,其餘每一次都依循了「慣例」。
最特殊的是上一次眾議院解散,2014年11月21日。議長宣讀詔書、唱誦日期之後,特別唸了「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名號,然後明確指示議員諸公們「請從這裡開始萬歲」,不過會議記錄裡面,沒有記下這一句,記者是回顧當時解散的轉播影片,才發現玄機。
難道議員們的「萬歲」,是喊給安倍的嗎?
安倍引二戰用語 發動「國難突破解散」
當時日本內閣為了緩解延後調漲消費稅的批評,提前解散眾議院,要民眾用選票評價「安倍經濟學」,又稱「安倍經濟學解散」。但3年後的現在,日本經濟不見起色,北韓威脅還日益加劇,內憂外患下,人氣大不如前的安倍,再度使出提前讓眾議院改選的絕招,這次他冠上的理由是「國難突破解散」。
「國難突破」這個字眼,可是二戰時期用語。根據日本國會圖書館的資料,日本報章上開始大量使用「國難突破」的說法,是在1937年中日戰爭(對日抗戰)爆發之後。比如,七七事變2個月後,1937年9月10日的《讀賣新聞》晚報頭版,就出現這樣的標題:「皇民一致國難突破/ 正是舉國動員之秋」。
這則新聞報導了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在「第72回帝國議會」開院式上,針對剛爆發的中日戰爭,以中國「長年排日抗日的國家政策,侵害日本帝國權益」的理由,訴求侵華的正當性。
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近衛文麿,每當要對國民訴求重大訊息時,就經常使用「國難突破」。例如1940年9月《讀賣新聞》早報頭版,標題寫道:「國難突破,一路開拓光明/ 首相請求國民發奮」。這則新聞是關於德義日結為三國軍事同盟兩天後,近衛對國民發表的演說。演說中他提到:「這應該說是我們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一場國難。」
演說發表3天之後,《朝日新聞》晚報,出現一則署名明治製菓的廣告,印有兩組標語:「億兆一志(億兆人一心)國難突破/ 祝 日德義三國同盟成立」。當時這種充滿愛國意識的廣告,被稱為「獻納廣告」,企業自發性的刊登戰爭口號,在二戰時期很常見。
隔年1941年1月22日的《讀賣新聞》晚報頭版,刊登了近衛文麿的施政方針演說的內容,標題寫到:「目標前所未有的國難突破/ 覺悟的時機來到」。就在同一年的年底,12月8日,日軍攻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隔天的《讀賣新聞》頭版大標,變成更直接明瞭的「國難來了,國難來了。」
刊登在同個版面,關於昭和天皇「宣戰佈告」的文章中則提到:「朕親自報告宣戰佈告之事,並祈求國難突破之際神明保佑。」
80年前的「國難」 最終導致日本戰敗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國難突破」這個字眼,未曾在日本的報章上消失過。不過,1944年末,當美軍開始空襲日本本土、沖繩登陸作戰、並對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國民真正開始體驗戰爭苦難時,報章就避免使用「國難突破」了。
時隔72年,「國難突破」又再次出現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至於原因,安倍在9月25日記者會上這樣解釋:「少子高齡化、北韓情勢,幾乎可以稱為『國難』的事態,我要發揮強勢領導力…即使要舉行痛苦的選戰,為了跟國民們共同克服國難,無論如何都要傾聽國民的聲音,所以這是解散是『國難突破解散』」。
安倍是否忘記了,80年前發生的那場「國難」,8年後演變成日本毀滅性的戰敗。80年後的這場「國難」,日本想安然度過,還取決於贏得眾議院大選的總舵手,要帶領國家走向怎樣的未來。
資料來源:Huffingtonpost.jp、Buzz Feed News Japan、朝日新聞
更多鏡週刊報導
【意外的刺客(五)】北韓暗殺行動的真正動機
【意外的刺客(四)】果真「揚名國際」!星夢不成反成殺手
【意外的刺客(三)】從鄉下乖乖女到都市放蕩女 印尼殺手的移工悲歌
【意外的刺客(二)】吸收特種行業女子 接受「明星魔鬼特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