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健食品產業公會建議政府參考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建立國內管理規範。(圖/記者呂曉雯攝)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台灣保健食品產值上看千億元,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華揚今(13)日表示,國內對於保健食品的標示規範過於嚴格,反觀鄰國日本以預防醫學角度,推動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建議政府能參考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建立一套管理方法來實施。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養生風潮盛行,保健食品商機也隨之提升,業界推估保健食品在台灣產值超過千億元。今年四月,包括葡萄王、佳格、統一、白蘭氏、生展等多家生技或食品業者,共同成立「台灣保健食品產業公會」,盼推動保健食品以更高規格生產,在法規面跳脫「食品」類別,畫進新的「保健食品」類別,以搶攻國內外龐大市場。
李華揚表示,日本政府是以預防醫學角度,站在減少醫療支出、推動保健食品產業發展、提升消費者認知的前提下,推動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希望國內能夠參考日本的制度,建立一套管理方法來實施,另外,針對保健食品的不實標示也要有相對應的管理機制。
保健食品大廠代表也指出,日本對保健食品的產品功效限制較寬,可標示「提升基礎代謝率」等功效,並透過多樣化的文字及標示,方便民眾更容易選擇及購買,反觀台灣的健康食品目前只開放13 種功效宣稱,且有固定可以標示之宣稱,導致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辨識度較差。
業者表示,國內對於保健食品的標示規範過於嚴格,禁止正面標示機能性功效、或任何器官之文字表達或圖像設計,但是放任未經科學實證就宣稱可能致癌疑慮等網路負面行銷手法混淆視聽,建議標示管理應參考先進國家案例以符合國際規範。
業界建議,政府可以仿效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將產品資訊上傳至網路,建立檢舉制度,透過全民公審來監督上市產品,並設立罰款制度,以檢舉搭配獎金的方式推動相關政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