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次成功抄底的社保基金進場增持A股,市場解讀為A股底部浮現,讓下半年以來利空頻仍的中港生技股也呈現搶短谷底翻行情,問題是真的落底了嗎?
文/徐玉君
受假疫苗事件衝擊股價連續重挫的的中港生醫股,近期連續反彈,市場歸因於曾多次成功於底部進場的「社保基金」近來增持A股,聯想股市底部浮現,紛紛進場搶反彈所致;然而,中港生醫股究竟是落底了,還是僅止於反彈?
一事件、兩政策進行轉骨
當港股開放尚未營利的生技公司IPO,隨即陸續迎來包括歌禮醫藥、華領醫藥、盟科醫藥、Stealth、邁博藥業…等已共計十一家生技公司的申請,頓時生技股在港股市場風生水起;在此之前,中國股市更張開雙臂迎接在美國掛牌生技公司私有化下市後,回A股掛牌,包括已經成功私有化下市,並分割三個子公司分別在香港、A股、創業板掛牌的藥明康德集團,以及尚在申請中的邁瑞醫療(Mindray),讓中證醫藥指數一路翻揚來到五月底的一二六一五點,創下一五年六月以來新高。
不過,就在中國長生假疫苗事件爆發後,中港生技股就開始蒙上一層陰霾,後因中美貿易戰的暴擊,中證醫藥指數猶如溜滑梯般狂瀉,一路摜破萬點大關,最低來到九一三三點,短短不到兩個月跌幅已達二七.六%。
其實,長生事件引發的不是單一個案的發展,而是整個中國醫療體系下的沉痾,在中國積極端出扶植生技產業的牛肉當下,長生事件無疑是當頭棒喝;中國的假藥事件並非一朝一夕產生,為此,中國也不斷提出改革方案與執行草案,能否挽回投資人信心,仍有待觀察。
再者,雖然中國有意整頓並扶植生技醫療產業,二○一三年二月正式推出《仿製藥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方案》後,並於一六年正式實施以來,其所宣布的二八九個品項基礎藥物須進行一致性評價的目標,到今年八月為止,核准的還不到四○項。原因是一致性評價所遭遇的困難,包括對照藥品的選擇、有能力執行高品質BA/BE(生體可用性/生體相等性)試驗的臨床機構不足、人力資源缺乏、藥廠的能力限制、各個省份執行進度與困難不一致、特定品種藥物市場與試驗成本不對稱(藥價低)、三改藥物(劑型、劑量、鹽基不同)的評價標準制定等;換句話說,二八九種基藥的一致性評價目標可能會延緩已是無庸置疑。(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0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讀者迴響